网上挂号预约挂号
昌都地区藏医院【网上挂号 预约挂号】昌都地区藏医院
代挂号微信关注公众号扫码↓或微信搜索“华民办事服务”
昌都地区藏医院网上挂号信息:
 
电话:0895-4822315
 
地址:昌都地区昌都县
 
介绍:
 
昌都地区藏医院是一所集医疗、预防、保健、科研和藏药生产为一体的二级甲等医院。建院于1987年,2005年10月通过创建二级甲等医院验收。经过20多年的努力建设,医院软硬件建设有了较大改善,在治疗心血管系统疾病、肝胆疾病、风湿疾病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建院以来,先后有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前来我院视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十世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大师为我院亲笔题词。曾荣获“全国卫生文明建设先进集体”、“全国藏医药工作先进集体”、“全区卫生系统文明单位”等多项国家、自治区和地区的表彰奖励。
 
目前医院占地面积10800平方米,总建设面积13626平方米,固定资产2000多万元。根据1996年机构改革的机构设置,编制110名,内设科室8个。目前,该院有专业技术人员83人,其中,副主任医师8人,中级职称31人,初级职称44人。
 
门诊部设有心脑血管、胃肠、肝胆、骨伤、针灸按摩、风湿、药浴药蒸等藏医诊疗科室以及胃镜、B超、检验、放射等辅助科室,并设有藏西医结合门诊室和西医急诊室。高血压、肝胆、药浴药蒸、骨伤科为藏医特色科室,其中肝胆专科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自治藏医药管理局批准重点建设的专科。
 
设有床位103张,实开床位80多张,近年,年均门诊量5万余人次,住院量900余人次,没有发生医疗事故及纠纷,群众口碑及社会评价良好。
 
医院设有藏医药研究室,专门负责藏医药的研究和开发工作,有专职研究人员5人。大力加强藏医药基础研究工作,建设藏医优势病种特色专科,已建成的藏医肝胆专科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立项重点建设的专科之一;研制出了一系列疗效显著、确切的藏药;组织编纂的藏药本草纲目《晶镜本草》荣获首届国家民族科技研讨会优秀论著一等奖、第三届中国民族图书二等奖、西藏自治区科技进步二等奖;开展的大骨节病防治研究成果荣获自治区科技进步一等奖。科研工作近年来连年被地委行署表彰为科技工作先进集体。
 
近年来,积极开展全区、全国学术交流,共发表学术论文220多篇,其中国际论文6篇,省级论文100多篇,地级论文110多篇。
 
 
相关新闻:
 
延续历史 续写传奇——西藏昌都地区藏医学发展纪实
 
沧桑巨变千年,藏医学作为人类医药学中的一朵奇葩,其深厚的藏民族文化底蕴和较高的信誉度及显效率,使藏医学在国内外的知名度逐年攀升。
 
位于藏东的昌都,因其丰富的藏药材资源和悠久的历史,在藏医药历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深受广大农牧民群众的喜爱。
 
近60年来,随着我国大力扶持民族医药政策的实施,昌都地区藏医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走进了更多百姓家中,越发显示出独特的魅力和活力。截至目前,国家先后下达投资4000余万元发展昌都藏医药事业。全地区共有藏医院7所,各县卫生服务中心均设有藏医科;全地区通过国家GMP认证的藏药生产企业3家,生产品种达到250余种,其中获国药准字号21种,3个品种被列入国家中医药保护品种。
 
科技领衔 步伐加快
 
改革开放以来,昌都地区的社会发展和各项事业都进入了崭新的时代,藏医学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势头。在“十二五”时期,昌都地区以科技体制创新为动力,以市场为导向,以保障藏药材资源供给为重点,以藏药产品研发开拓为核心,坚持继承传统与创新发展、市场竞争与政府扶持,充分发挥藏药特色优势、资源优势、文化优势、立足传统、着眼创新,藏医藏药并举,努力推进昌都藏医药产业更好更快发展。2006年,昌都地区藏医药防治大骨节病科研成果荣获全区科技进步一等奖,藏医药人员编写出版的《晶镜本草》荣获首届国家民族科技研讨会优秀论著一等奖、第三届中国民族图书二等奖、西藏自治区科技进步二等奖。
 
药剂研制 成绩斐然
 
“病魔纠缠了我4年了,发病时候全身都是红斑,疼痛难忍,无法行走,现在差不多已经痊愈了。”近日,70岁的芒康县曲登乡群贡桑告诉记者,她身患陈旧性皮肤病,曾到处求医却苦无疗效,如今藏医院的医生为她专门配制了藏药口服药和外敷制剂,疗效明显。
 
自1987年5月昌都地区藏医院正式建院以来,经过27年的建设发展,现已经成为集医疗、预防、保健、教学、科研以及藏药生产销售为一体的一所三级乙等藏医医院,藏医院充分发挥藏医在治疗慢性病、疑难病、预防保健等方面的特色优势,以“院有专科、科有专病、病有专药”为发展战略,加强常见病和多发病藏医临床研究,筛选出了36种藏医优势病种的诊疗方案,并深入开展藏医治疗肝胆病、糖尿病、预防保健等的临床研究,肝病科评为国家级“十一五”重点专病专科,已通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的评估验收,研制出的医院制剂“乙肝1-3号”疗效显著。
 
目前,昌都地区藏医院下属的昌都藏药厂,可生产藏药制剂250多种,其中:国药准字号品种21个,注册的“仙露”商标为西藏著名商标之一。除了保障医院制剂供应外,研制出了一些疗效良好的藏药,如:防治大骨节病的“堆子丹聚丸”、治疗糖尿病的“达玛松珍”、防治白发脱发的藏药外用药液“救古美发灵”、治疗风湿的外用药膏“救古八仙膏”等。
 
经济增长 相辅相成
 
虽然目前昌都藏医学产业还处在发展期,人才、资金、技术仍是制约发展的关键因素,但不可否认,相关产业仍有巨大的潜力,是未来一段时间内推动昌都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致富的动力源泉。
位于藏东嘎果布“神山”脚下的昌都地区日通乡,素有“藏医药之乡”。而建立于1995年的日通藏医药研制中心藏药厂,正成为这片土地的又一个标志。如今,日通藏药厂可生产藏药170多个品种,其中已取得国药批准文号的有15个品种,取得西藏自治区医疗机构制剂批准文号的有69个品种。这些品种中有三个品种被列为国家二级中药保护品种,两个品种被评为自治区级名优产品。先后被评为“地区农牧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西藏自治区质量信誉等级AAA级企业”、“西藏自治区藏医药产业发展先进单位”、“日通”牌系列藏成药还荣获“西藏自治区著名商标”称号和“西藏自治区首届科技成果展示会优秀展览奖”。2013年,企业实现总产值530万元,销售收入510万元。它在带动昌都经济又快又好发展的同时解决了一批又一批人的就业难问题。
 
伴随发展力度的不断加大,作为藏医药产业一支新的生力军,日通藏药厂正逐步成为昌都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支柱,它对昌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历史仍在延续,昌都藏医学的传奇还在续写。
 
 
昌都地区藏医院——藏医药发展的排头兵
 
昌都地区藏医院最早为1957年昌都地区人民医院藏医门诊室,当时只有3名工作人员,房屋设施比较陈旧简陋。至今已成为集藏医诊疗、藏药生产以及教学、科研、预防保健等多功能为一体的以藏医药为特色、兼有现代医药的二级甲等医院。医疗条件和就医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门诊科室齐全,并设有肝胆专科、针灸按摩、药浴药蒸、外治科、骨伤科(大骨节病防治)等藏医特色科室,其中肝胆专科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重点建设的特色专科。住院部设有床位103张,实际开放100张,现有职工200多人,其中在职干部职工110人;有专业技术人员80多人;年均门诊量为5万多人次,住院量为 1000多人次,业务量大幅度增长,取得了长足进展。
 
 
走访昌都地区藏医院:藏药产业步入发展“快车道”
 
来到昌都地区藏医院进行采访时得知,具有西藏特色优势的藏药产业正步入一个快速发展阶段。
 
西藏地区药材资源丰富,是中国最大的藏药材产地。在发展藏药现代化科技产业上有着资源、人才、科技、产业等优势。昌都地区藏医院位于“藏医药之乡”的西藏昌都镇内,是一所集医疗、预防、保健、科研和藏药生产为一体的综合藏医院。建院时间可追溯到1957年,是从昌都地区人民医院藏医科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正式建院则在1987年。
 
目前医院占地面积10800平方米,固定资产3000多万元。现内设机构有包括门诊部、住院部、藏药厂在内的11个职能科室及部门。其中,门诊部设有心脑血管、胃肠、肝胆、骨伤、针灸按摩、风湿、药浴药蒸等藏医诊疗科室,以及胃镜、B超、检验、放射等辅助科室,并设有藏西医结合门诊室和西医急诊室。古老的藏药技术和西方医学技术在这里得到了很好的结合。
 
被称为“雪域奇葩”的藏医药有着2300多年的发展史,具有完整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对治疗一些慢性病、多发病和疑难病更有独特、显著的疗效。
 
据昌都地区藏医院党委书记旺姆介绍,藏药以治疗为主,在风湿、肝胆、心脑血管等疾病上治疗作用较明显,“慢性心脑血管治疗效果特别好,外国人也逐渐对藏药也萌生了兴趣。”
 
在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提出了“着重培育具有地方特色和比较优势的战略支撑产业”的要求。根据西藏自治区日前发布的纳税排行榜显示,以藏医药业为首的一批特色优势产业蓬勃发展,占据纳税百强排行榜的“半壁江山”。
 
据悉,昌都地区藏医院藏药厂可生产制剂230余种,国药“准字号”21种,年成产藏成药30多吨,产值达1000多亿元。旺姆称,目前藏药销售量非常大,潜力也非常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