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阿里地区人民医院【网上挂号 预约挂号】西藏阿里地区人民医院
代挂号微信关注公众号扫码↓或微信搜索“华民办事服务”
西藏阿里地区人民医院网上挂号信息:
地址:西藏阿里地区狮泉河镇北京南路19号
电话:0897-2826562
介绍:
阿里地区人民医院是我地区唯一一所二级综合医院,承担着狮泉河干部职工、流动人员和七县转来的疑难杂症患者的就诊任务,及来阿里的重要工作组的保健任务和狮泉河镇干部职工体检任务,是我地区医保定点单位之一。医院占地总面积29679 m2,其中业务用房面积17300 m2,固定资产达7000多万元。编制床位110张,实际开放床位129张,根据医疗业务需要,现拟增编至床位149 张。我院现有管理科室:办公室、财务科、医务科、护理部、干部保健科和一个所属机构,即阿里地区急救中心;临床科室:设有内科、中国卫生人才网外科、儿科、妇产科、手麻科、眼科、耳鼻喉口腔科、干部保健科、急诊科;医技科室:检验科、放射科、超声科。辅助科室:挂号室、收费处、制氧站、高压氧舱、药剂科、消毒供应室。我院现实有人员93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74名(占79%)。专业技术人员中副高级职称2名、中级职称12名、初级师25名,初级士24名;行政管理及后勤人员19名(占21%)。医院现拥有西门子CT、道京放射摄影机、美国GE彩色超声、日本希森美康全自动生化仪、奥林帕斯腹腔镜、奥林帕斯V7O胃镜、500mAX岛津、300mAX光机、麻醉机等大型设备。如今能开展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胃大部切除、各类骨折钢板内固定、腹腔镜胆囊、眼、耳鼻喉、口腔、阑尾切除、腹腔镜各类妇科、硬膜外血肿及颅内血肿钻孔引流术、胃镜诊治及深静脉穿刺等技术,能够诊治心血管、呼吸、神经、消化系统等内科,普外、肝胆、骨科等外科及妇产科、儿科等常见疾病,并对高原病有一定的研究和治疗经验。
相关新闻:
陕西对口援藏21年 着力帮扶阿里地区改善民生
1994年中央确定陕西对口支援西藏阿里地区以来,21年间,我省通过一大批资金和项目的援建,着力支援西藏阿里地区改善民生取得显著成效。
观众现在看到的这一场面,是西安浐灞一中八年级三班的40多名藏族学生,正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英语。扎西拉姆是这个班的班长,去年9月她在西藏阿里地区通过层层选拔考试,来到浐灞一中上学。在这里学习,除了吃、住、行、医疗及社会实践全部免费外,学校温馨、严格的管理制度和老师们父母般的关怀,让她感到在西安校园学习生活充实、愉快。
西安浐灞一中藏族学生扎西拉姆:自己感觉在这边学习(成绩)提升的比较大,学习进步的比较明显。生活老师又像亲人又像朋友,又会像同学之间一样,又严格又有呵护和关心在里面。
西安浐灞一中藏族老师尼玛赤村:在(西藏)那边都是老师教什么,学生听就行了,在这边的话,老师更多的是互动学生,大部分是学生自主回答问题。现在这边可以用微客,所以我也在这边不断的学习。
为改善西藏学生的上学条件,三年前我省投资1.87亿元,建成了标准化的西安浐灞一中,招收藏族初中学生来内地上学,现在这所学校设有18个班级,其中一半学生来自西藏。开办三年来,累计招收西藏学生600多人,去年西藏学生参加返藏中考上线率达到了95%。为推动阿里地区义务教育的发展,2014年我省投资2.5亿元,按照西安浐灞一中的标准,在阿里地区又援建了陕西阿里实验中学,目前项目建设正在顺利进行,预计2017年将投入使用。
在支援西藏阿里地区教育事业发展的同时,为改善提高当地的医疗卫生水平,去年由省人民医院、西安交大一附院等组团专门派出援藏医务人员,按照内地甲级医院的要求,协助阿里地区人民医院进行标准化改造,受到当地群众好评。
西藏阿里地区群众土登:“医生”对我们非常好,天天来看我们,到了晚上、凌晨也会过来看。
与此同时,由我省援建的阿里地区中心血站已于今年7月份正式投入运营,改变了阿里地区没有血站的历史,眼下,由我省援建的阿里地区120急救中心也将于今年10月投入运营,将为当地10万群众提供更加完善的医疗救助保障。
据了解,陕西对口援藏21年来,在阿里地区相继投入援建了安居工程、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建设等项目160多个,累计投入援藏资金9.27亿元,其中“十二五”期间共安排援藏资金7.52亿元。
省发改委副主任刘迎军:按照国家的要求,我们正在和阿里地区进行对接“十三五”的重大项目,我们主要想从产业发展,居民住房,医疗卫生,教育,基层组织建设等多个方面,筹措一定的资金,加大投入,弥补阿里地区经济社会的短板,使阿里地区在2020年全面走向小康社会。
铁路让“天上的”西藏已不再遥远
2月15日,笔者在新华网看到一篇标题为《一个“老西藏”的春节回乡路变迁记》的读者所经历的见闻。从当初的 从8天到10小时,路越来越好走——一个“老西藏”的春节回乡路变迁记,见证了交通的发达,不仅仅解决了老百姓的出行难,更关键是让当地的货物走出去,所带动的经济发展。
还是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作者的所见所闻。不经意间,41岁的原勇已经在西藏阿里工作了15个年头。但只是近几年,他才有了每年春节回老家过年的机会。
是什么原因让工作在西藏阿里的原勇,现在每年可以春节回老家过年?原勇的老家在山西省晋中市灵石县,距离拉萨超过3000公里,而拉萨到阿里还有超过1700公里的路程。
2001年,原勇从西藏民族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阿里地区人民医院。原勇清楚地记得,那是2001年8月29日,他坐大巴从拉萨出发,向阿里挺进。走了整整5天5夜,路上大巴还坏了一次。晚上气温零下十几摄氏度,冷得心里发慌,幸亏好心人借给他一床被子,他才熬了过去。上山不易下山更难,直到2003年12月,原勇才第一次从阿里外出。
社会总是向前发展的。“要想富、修铁路”也将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到了2006年,青藏铁路的全线通车,让原勇的回乡路更加便捷。乘车到拉萨后,原勇再乘火车直接到西安,然后转车到山西省会太原,整个行程缩减到了4天多。
2010年,拉萨至阿里航线正式开通,原勇的回乡路开始了“空中奔跑”。从阿里到拉萨,行程缩短到2小时左右,再转乘拉萨至太原的航班,整个行程不超过10小时。不断享受“交通红利”的原勇感叹:“这十几年,西藏交通变化真是日新月异。得益于西藏交通的跨越式发展,我这几年基本每年都能回家过年,回乡的路越来越舒坦。”
西藏交通建设的发展,昔日“进藏难”“出藏难”已成为历史。如今,西藏民航运营航线达63条,通航城市达40个,公路里程超7万公里,拉日铁路通车,第二条进藏天路——川藏铁路建设也在稳步推进中,“天上的”西藏已不再遥远。
谁能不说祖国的经济发展日新月异,不仅仅内地的交通得到了发展,遥远的西藏、新疆等地,都修建了中国铁路,就是让老百姓出行更加方便,给老百姓带来方便路、富裕路。同时,铁路让“天上的”西藏已不再遥远。也见证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所取得的辉煌成果,让人民共享铁路建设发展所带来的便利,去追逐幸福的新生活。
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工作:给患者吃颗“定心丸”
不论是刚从北京来到拉萨市人民医院第二天就开展手术的妇产科医生,还是从三秦大地来到阿里高原当天就合作开展阿里地区首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救治与护理的陕西省首批“组团式”医疗援藏工作队,他们的到来,都为雪域高原医疗事业的发展注入了一剂强心剂。
“自家人”遇到“娘家人”——
工作合力初形成
组织部门以“娘家人”心态关心支持医疗人才。自治区党委把开展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作为落实党的治藏方略的重要任务,各级组织、卫生等部门站在事业发展的高度,对援藏医疗人才高看一眼、厚爱三分,为他们干事创业搭建好平台、提供好服务。区党委及其职能部门先后5次组织会议沟通研究部署“组团式”医疗人才援藏工作。区党委组织部专门组织人员到新疆学习“组团式”医疗人才援助工作经验,要求区、地两级组织部门发挥好牵头抓总的作用,明确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工作主体责任,以“部长工程”推进此项工作。受援地市合理安排“组团式”援藏医疗人才,根据其专业特长,合理安排岗位,交任务、压担子。
“组团式”援藏医疗人才以“自家人”心态积极融入工作。各援藏医疗人才克服高原反应,积极融入受援医院,融进临床一线,以“组团式”提高专科水平,以己之长解病患之痛;在参加日常繁重的医疗工作之余,充分调研,全面深入了解各个专科的现状,包括科室人员结构和人才梯队情况、临床诊断水平和救治服务能力、科研水平、教学能力、管理水平以及与本地区和内地医院之间相比的优势和差距等,密切同大后方支援医院的联系,群策群力,确保组团援藏医疗工作合理、可实现、可持续。
“无助者”遇到“救助者”——
医疗技术显力量
“据不完全统计,短短两个多月的时间里,以‘组团式’援藏医疗人才为主诊疗患者12168人(次),开展各类手术837台、会诊720次、教学查房1047次、疑难死亡病例讨论556次,诊疗效果已在当地人民群众中产生积极影响力。”区党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与全国医疗卫生平均水平相比,西藏在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专业技术力量、医疗人才培养等方面还存在诸多困难,地市人民医院大部分二级诊疗项目不能开展,个别病患因不能及时得到有效救治而失去生命或留下伤残。“组团式”援藏医疗人才到岗后,可充分发挥医疗技术优势,全心全意救治病患。
各援藏医疗队在各受援医院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如北京市“组团式”援藏医疗队通过远程设备同北京儿童医院会诊,实施了一起在设备受限条件下的支气管异物吸入救治工作,挽救了一名2岁半藏族女孩的生命;辽宁省“组团式”援藏医疗队成功开展了颅脑手术、小儿全麻等新项目,创造了那曲地区人民医院最高手术年龄纪录;安徽省“组团式”援藏医疗队在山南地区人民医院开展了胸腔闭式引流、鼻窦内窥镜、儿科硬脑膜下穿刺、单手操作结肠镜等手术;陕西省“组团式”援藏医疗队完成阿里地区人民医院首例髋关节置换手术。自从“组团式”援藏人员进驻后,以前医院不能做的手术能做了,特别是在一些地方动不动就让病人转院的情况也得到明显改观,让“无助”病患得到及时“救助”,个别医院摘掉了过去所谓“转院部”的大帽子。这些医疗项目的开展,明显增强了当地群众对医疗机构的信心。
“探路者”遇到“带路者”——
能力建设已提速
“组团式”援藏医疗人才围绕专科建设、技术攻关等方面积极发挥技术骨干作用,在本地专业技术人员提升能力素质中发挥“传帮带”作用,带领受援医院提升自身能力。据不完全统计,短短两个多月的时间里,“组团式”援藏医疗人才帮助受援医院健全制度178项,提出规范受援医院管理的意见建议337条,确定重点建设专科28个,帮助受援医院制定专科发展规划78个,开展专题医疗讲座390次、医疗科研项目42个,结对帮教当地医务人员229人。
帮助受援医院明确发展方向。各援藏医疗队进藏后,在前期调研评估的基础上,深入了解受援医院在专科建设、队伍建设、服务能力和综合管理等方面的情况,进一步梳理援助需求,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短期和中长期帮扶计划。比如,北京援藏医疗队结合首都优势与拉萨需求,计划集中利用两个援助周期6年时间,着力推进4个专科团队建设、医院血透中心建设和信息化管理建设。
加快重点专科建设步伐。各援藏医疗队结合受援医院发展规划,帮助受援医院重点建设若干个专科,制定专科发展规划,打包移植技术力量。北京协和医院等援藏医疗队着手建设自治区医学检验中心、影像诊断中心、远程病理会诊中心,麻醉、手术和重症医学保障平台等,陕西省援藏医疗队着手启动阿里地区人民医院120急救中心等。
接轨现代化管理模式。通过传播先进理念、嫁接管理经验,各援藏医疗队帮助受援医院加强精细化管理、健全规章制度、完善工作标准、规范执业行为,优化医陪流程,提升医疗质量。比如,广东援藏医疗队仔细分析受援医院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规范了相关程序。重庆援藏医疗队从规范制度入手,建立健全了患者病情评估、急救绿色通道管理等相关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