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挂号预约挂号
拉孜县人民医院【网上挂号 预约挂号】拉孜县人民医院
代挂号微信关注公众号扫码↓或微信搜索“华民办事服务”
拉孜县人民医院网上挂号信息:

电话:0892-8323438

地址: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地区拉孜县

相关新闻:

播撒幸福阳光:上海市卫生援藏“接地气”

民生在民心中占据重要地位,争取民心关系到西藏的稳定,而卫生在西藏是最大的民生之一,上海市第七批援藏干部积极发挥技术、人才、智力等优势,通过抓结对共建、学科建设、人才培训、公益服务和提升管理,进一步加强卫生领域援藏工作,让越来越多的农牧民群众从援藏中得到实惠。

上海市第七批援藏干部注重提升管理,努力变“输血”为“造血”。医院等级评审是提高医院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规范医疗行为的有力“武器”。从日喀则市人民医院到对口援建的五个县人民医院,卫生援藏干部都把申报等级评审作为提升医院管理水平的重要抓手。日喀则市人民医院已经在去年被评为“三级乙等”综合性医院,其他县医院也大大提升了等级。此外,日喀则市人民医院加强信息化建设,医生工作站、电子处方等项目已经投入使用。江孜县人民医院在上海浦东新区的支持下,建立了全县农牧民体检中心、医务人员培训中心以及医疗心脏功能室,其中县农牧民体检中心及医务人员培训中心自启用以来已经为县城及周边农牧民完成体检1万人次,并建立健康档案;举办全县医务人员医务技能培训500人次,通过远程教育、远程会诊的形式提升全县医务人员专业知识技能;医疗心脏功能室已完成心脏24小时跟踪检测20例,对心率失常等高原病进行及时预防及治疗。萨迦县人民医院和上海第八人民医院建立远程心电、放射会诊及在线教育系统,由上海医生为萨迦县的病人出具心电图、X线诊断报告,并根据县卫生系统的相关要求,开设专题培训,在徐汇区卫计委资助下萨迦县率先实施新农合一卡通系统,有效缓解了全县农牧民看病难问题;特别是建设吉定镇卫生院项目,直接改善周边10个乡镇近3万农牧民就医条件,成为日喀则基层卫生的一张名片。拉孜县人民医院争取上海市闸北区支持,开展了远程医学教育合作对口援助项目,通过信息网络和通讯技术等现代科技手段的深度利用,探索并建立闸北—拉孜之间从理论到实践、从培训到考核的立体医学教育训练平台,自2013年8月远程医疗教育系统开通以来,已进行远程授课30次,听课人数超过1000人。亚东县人民医院打造信息化建设项目,在提升管理效率和水平上填补空白;普陀区红十字会还联合香港吴仲敏基金会在“高原第一镇”帕里镇建设医疗服务中心,方便当地农牧民就医。

三年援藏有限,智力援助无限。上海市第七批援藏干部注重结对共建,智力援助“无时限”。如何使卫生援藏工作不因援藏干部批次轮换而受影响,成为上海市第七批援藏干部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结对共建,历来是卫生援建最有效的方式之一,为此,上海援藏干部积极探索通过与上海相关单位结对共建的形式,推动沪藏两地卫生事业的合作交流。

上海市援藏注重人才培养,技术骨干“增能力”。组织专业技术骨干“走出去”,开拓视野、增长见识、提升能力,是推动卫生援藏工作的重要途径;组织内地卫生领域专家短期进藏交流,实行“送医上门”,是人才培养的有力举措。在“走出去”方面,比如,日喀则市人民医院每年组织18名专业技术人员到上海市级大医院进修和挂职,上海中山医院还为日喀则市人民医院进修医生、护士开辟“绿色通道”,随时接收进修人员,并且进修费、住宿费、伙食费全免;拉孜县已选派当地医护人员4批27人次赴上海闸北区培训、实践;萨迦县已派出23名卫生专业技术及管理人员赴上海徐汇区跟岗学习,三年将选派约30名专业技术人员赴沪培训;定日县三年内派出医技人才12人、管理干部6人赴上海松江区进修培训; 亚东县三年内将派出管理人员及医技人才9人赴上海普陀区进修培训。两年多来,日喀则市已有96名卫生技术人员到上海进修学习。

同时援藏工作注重提升管理,努力变“输血”为“造血”。医院等级评审是提高医院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规范医疗行为的有力“武器”。从日喀则市人民医院到对口援建的五个县人民医院,卫生援藏干部都把申报等级评审作为提升医院管理水平的重要抓手。日喀则市人民医院已经在去年被评为“三级乙等”综合性医院,其他县医院也大大提升了等级。此外,日喀则市人民医院加强信息化建设,医生工作站、电子处方等项目已经投入使用。江孜县人民医院在上海浦东新区的支持下,建立了全县农牧民体检中心、医务人员培训中心以及医疗心脏功能室,其中县农牧民体检中心及医务人员培训中心自启用以来已经为县城及周边农牧民完成体检1万人次,并建立健康档案;举办全县医务人员医务技能培训500人次,通过远程教育、远程会诊的形式提升全县医务人员专业知识技能;医疗心脏功能室已完成心脏24小时跟踪检测20例,对心率失常等高原病进行及时预防及治疗。萨迦县人民医院和上海第八人民医院建立远程心电、放射会诊及在线教育系统,由上海医生为萨迦县的病人出具心电图、X线诊断报告,并根据县卫生系统的相关要求,开设专题培训,在徐汇区卫计委资助下萨迦县率先实施新农合一卡通系统,有效缓解了全县农牧民看病难问题;特别是建设吉定镇卫生院项目,直接改善周边10个乡镇近3万农牧民就医条件,成为日喀则基层卫生的一张名片。拉孜县人民医院争取上海市闸北区支持,开展了远程医学教育合作对口援助项目,通过信息网络和通讯技术等现代科技手段的深度利用,探索并建立闸北—拉孜之间从理论到实践、从培训到考核的立体医学教育训练平台,自2013年8月远程医疗教育系统开通以来,已进行远程授课30次,听课人数超过1000人。亚东县人民医院打造信息化建设项目,在提升管理效率和水平上填补空白;普陀区红十字会还联合香港吴仲敏基金会在“高原第一镇”帕里镇建设医疗服务中心,方便当地农牧民就医。

上海市卫生援藏“接地气”。结合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结对认亲”环节,贯彻区党委组织部关于开展“援藏情·一家亲”活动的要求,上海援藏干部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卫生援藏爱心帮扶活动。截至目前,已有70余名患儿在上海援藏干部和社会公益机构的帮助下,前往上海市儿童医院实施爱心手术,另由日喀则市人民医院独立完成30余例,帮助雪域高原的孩子们健康地奔跑起来。再比如,开展“雪域天使到牧区”——关爱农牧民母婴营养“健康快车”公益行动,争取上海市儿童健康基金会支持,为当地群众和婴幼儿开展健康体检和卫生知识宣教,并为哺乳期妇女和婴幼儿送去营养品,计划在1到2年内大幅降低高海拔农牧区婴幼儿营养不良的发生率。此外,日喀则市人民医院援藏干部连续两年开展“为盲童播撒心中的阳光”公益活动,到日喀则市盲人技能培训中心义诊,捐赠药品等物资,并且建立常态机制,签订帮扶协议,成为医院公益活动的“规定动作”;萨迦县援藏干部每年带领县卫生服务中心医务人员,走遍107个驻村点、8个驻寺点,对驻村、驻寺干部开展健康巡诊,并现场配送相关药品,得到驻村驻寺干部的一致好评。


西藏樟木镇大转移群众入住拉孜县安置点:“这下踏实了”

雅鲁藏布江静静东流,高原天空泛起鱼肚白,新的一天开始了。

对于经历了“4·25”强震和连续余震冲击而心惊胆战的许多樟木镇人而言,踏实的新生活开始于300公里外雅鲁藏布江畔的西藏拉孜县安置点。

1000顶帐篷在平坦的大地上比肩而立,这里不再有地动山摇和乱石横飞;远方山脉上白雪皑皑,但帐篷内有厚厚的棉被和打满开水的暖水瓶。

30日凌晨四点,樟木镇邦村53岁的农民巴桑德吉,带着70多岁的老母亲和6岁的孙子,从军车中走下来,在安置点工作人员次旦多杰帮助下,来到32号救灾帐篷,这儿是她的新家。

十几平方米的蓝色帐篷里,整齐地贴边摆放着五张折叠床,厚被子、毯子、藏被、藏袍配置齐全;床下崭新的2个暖水瓶乘满开水,急救箱里各类常用药品都有,洗漱用品也配备妥帖。

次旦多杰给舟车劳顿15个小时的巴桑德吉一家,倒上热水,送来了刚出锅的黄瓜炒肉和土豆烧牛肉,还有热米饭。巴桑德吉和孙子一起坐在床上吃饭,老母亲躺在边上的床上休息。

“家里房子都塌了,石头到处乱飞。现在有住有吃,这下踏实了。”巴桑德吉说,“4·25”地震中家里的四层楼房倒塌,现金和贵重物品被埋。此后几天,他们被安置在镇里的安置点里,但被余震和山体滑坡折腾得心惊胆战。

位于中尼边境的樟木镇依山而建,受强震和多次余震的强烈冲击,随时可能发生山体滑坡、泥石流等重大次生灾害。28日西藏自治区抗震救灾指挥部决定,组织樟木镇近6000名受灾群众向外转移,同时在位于拉孜县城西北约2公里、雅鲁藏布江南侧约3公里的开阔地上,紧急搭建安置点。安置点通水、通电,有派出所、卫生所和通信应急车,拉孜县还抽调了400名公务员和200名志愿者在这里提供服务。

29日中午,转移通知下达到村里,巴桑德吉带着老人与小孩,与乡亲们一起乘军车出发。一路雨下个不停,山上不停地在掉石头,部队边走边清理道路,最终平安抵达安置点。

告别巴桑德吉,记者走进另一处安置帐篷,在樟木口岸做毛毯生意的甘肃天水人贾杜生一家三口正躺在床上休息。

“这里条件比樟木好多了,有热水有热饭,没有余震没有飞石,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而且樟木马上就要进入雨季,地质灾害会更厉害,全镇人都转移出来是正确的。”贾杜生说。

贾杜生一家也是29日中午接到转移通知,先从樟木口岸友谊桥步行二三十公里赶到樟木镇,再坐政府安排的大篷车到聂拉木县,然后坐军车连夜赶到拉孜县安置点。转移的艰辛,贾杜生刻骨铭心,从樟木镇到聂拉木县城,30公里路程花了整整5个小时。

53岁的贾杜生做电器、日用百货生意已经十几年了。受地震影响,他有30多万元的货物压在仓库里,尼泊尔那边还有200多万元货款未收回。

对贾杜生而言,这个安置点只是他离开重灾区的中途落脚点。“只要有车,我们一家随时打算去拉萨坐火车回老家,把我们住的帐篷留给其他需要的人用。”

记者在采访中,巧遇一群“白大褂们”正在集合。他们是拉孜县人民医院15名医务人员,正要开展巡诊。

拉孜县人民医院院长李天舒介绍,安置点海拔4050米,樟木海拔只有2000多米,加上昨晚又下了雪,夜里气温低到零下10摄氏度,转移过来的群众已有30多人出现高原反应和呼吸道疾病。巡诊中医务人员将逐个帐篷询问大家的身体状况,为患者发放药品。目前,转移群众中有2个伤者严重,1个腿骨骨折,1个小孩患有肺炎和高热,都已及时送到县医院治疗。

清晨的阳光穿过雪山云层,温暖的阳光驱散夜晚的寒冷,洒落在集中安置点的1000顶帐篷上。转移安置群众正排队领取免费早餐。此时,从樟木镇转移出来的群众在陆续乘军车、私家车、出租车等各种车辆,源源不断抵达拉孜县安置点。截至30日中午12点,已经有1700多名樟木镇转移群众入住拉孜县安置点。


拉孜县人民医院进行全区首例县级医院开胸手术成功

拉孜县人民医院经过精心准备,于2005年11月8日成功j进行了“全区首例在县级卫生医疗机构,特别是平均4010m高海拔下行开胸肺包虫手术”。

这次开胸手术有极高的技术要求,拉孜县人民医院现有的硬、软件条件成熟,手术前对可能出现的意外做了充分的应急准备和精心工作。据介绍,这次手术完全是在全麻下进行的,手术由县医院院长主刀,历时2小时40分。术后病人平安返回病房,情况良好。目前患者已在恢复中,并于2005年11月23日治愈出院。这次进行的手术得到了自治区人民医院的大力支持和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