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挂号预约挂号
日喀则地区藏医院【网上挂号 预约挂号】日喀则地区藏医院
代挂号微信关注公众号扫码↓或微信搜索“华民办事服务”
日喀则地区藏医院网上挂号信息:

地址: 日喀则市其他上海中路30号

电话:(0892)8826627

相关新闻:

日喀则召开首届藏医学术研讨会

日前,日喀则地区首届藏医学术研讨会在日喀则市召开。

自治区卫生厅、自治区藏医院、西藏藏医学院、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相关领导及学者,我区山南、林芝、昌都、那曲等地区藏医药界知名专家学者,日喀则地区藏医院以及18个县(市、区)藏医药专业人士等共50余人参加了此次学术会议。

据日喀则地区卫生局局长索多介绍,自西藏和平解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日喀则地区藏医药服务体系建设、人才队伍建设、藏医医疗机构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发展。截至目前,全地区共有21个藏医药机构,其中地区级藏医院1所、县级藏医院4所,14个县(市、区)卫生服务中心内设藏医科,有藏医制剂室1所,西藏神猴药业有限公司(民营企业)一家。全地区203个乡(镇)卫生院中有藏医药的乡(镇)卫生院有146个,占71.92%,全地区藏医药专业技术人员总数达到432人。

据了解,藏医药学是在广泛吸收、融合了内地中医药学、印度医学和远古雪域周边其他地域医学理论的基础上,通过藏民族长期实践所形成的独特的医药体系,迄今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是我国较为完整、较有影响的民族医药学之一。


日喀则地区藏医院挂牌“二级甲等医院”

日喀则地区藏医院于去年通过“二级甲等医院”评审后,于近日正式挂牌。

日喀则地区藏医院的前身系日喀则地区人民医院藏医科,1981年国家投资46万元,开始进行藏医院的基本建设并于1982年4月12日,正式成立了日喀则地区藏医院。改革开放以来,该院的各项事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2003年国家投资1370余万元对医院进行改扩建,加强和改善医院的基础设施条件;建立健全组织管理体系,健全和巩固藏医药服务体系,科室设置日趋完善,医疗技术更加精湛,拥有固定资产2245万元,已发展成为日喀则地区规模最大的集医疗、科研、预防、保健、教学、制剂炮制为一体的综合性二级甲等藏医院,承担全地区18个县(市)67万人口的藏医医疗保健任务。


后藏藏医药事业的春天

千百年来,藏医药是西藏广大农牧民群众就医治病的重要途经,今天,随着藏医药的发展并逐步走向世界,它也开始被国内外许多人士所接受。在自治区各级党委、政府多年来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日喀则地区藏医药事业迎来了发展的春天。目前,全地区基本形成了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藏医药发展规模。

藏医药事业发展迅速

西藏和平解放后,日喀则地区人民医院设了立现代意义的藏医科,1981年国家投资46万元,新建了地区藏医门诊和住院楼。1982年4月,日喀则地区成立了藏医院。此后,通过组织吸收分散在各县的民间藏医,各县也相继成立了县医院藏医科。1993年,昂仁县在原县人民医院藏医科的基础上,成立了藏医院。同时,在归国藏胞贵桑潘多的努力下,聂拉木县新建了藏药厂。目前,聂拉木藏药厂拥有国内先进水平的生产流水线一条。

2003年,国家投资1370万元,新建日喀则地区藏医院门诊、住院、医技综合楼。2007年,地区藏医院被自治区卫生厅藏医医疗机构评审委员会批准为二级甲等医院。目前,地区藏医院制剂室和聂木拉县藏药厂生产的二十五味珍珠丸、二十五味珊瑚丸、然纳桑培、仁青常觉等名贵藏药,不仅能满足区内广大患者对藏药的需求,而且远销内地10余个省(市)和港澳地区。

藏医药教研取得突破

为促进地区藏医药事业的发展,自1997年以来,自治区卫生厅和当地财政共为日喀则地区各级藏医机构投入资金254万元。2005年至2006年,国家财政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为日喀则地区藏医医院急诊急救能力建设、特色专科建设等项目投入资金200多万元。

为积极培养藏医药人才队伍,日喀则地区每年选派5至7名藏医骨干人员到区内外进修深造。自从自治区藏医院成人大专班开班后,地区先后派9名医务人员到该院脱产学习三年,现有2名藏医医师在攻读藏医硕士研究生。2006年和2007年,日喀则选送了30名学员在西藏大学医学院深造藏医药学。同时,为有效解决偏远农牧区群众缺医少药等困难,日喀则地区职业中专开办了藏医班,每年都向基层输送部分藏医专业人才。

为积极拓展地区藏医药资源优势,藏医药资源开发被列为日喀则地区七大特色经济产业之一。 2001年,地区成立了名贵特色藏药开发领导小组,经过两年多的努力,现已研制出了“珊瑚接骨胶囊”、“八味贝母液”、“舒肝月光丸”等市场前景较好的几种新药。此外,治疗类风湿、脱发、慢性支气管炎等新药正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藏医药发展日趋规范

1999年,地区藏医院制剂室经自治区药品管理局审批并颁发了《制剂许可证》,按照《国家医院制剂管理规范》的要求,进一步加强了组织领导和监督管理。为保证药品质量,对130余种制剂品种提出来了批号申请。

此外,为规范藏药材的鉴别,日喀则地区成立了《后藏藏药材资源分布、种类及储量情况调查研究项目》课题组,先后分三期选派13名医务人员到地区18个县野外普查收集标本,进行实地拍摄及考证工作。现正在进行重点及特殊药材分布区域的再次调查,并对收集整理的现有标本、照片、文字资料开始归纳整理工作。


 日喀则群众: 健康有保障 看病不再难

2008年10月,谢通门县达那达乡的普桑因病到日喀则地区人民医院做手术,花了近1万元。由于参加农牧区合作医疗制度,出院后他报销了90%的医疗费用。从自己的这次亲身经历中,普桑切实体会到了农牧区合作医疗制度带来的好处。

在未实行农牧区合作医疗制度之前,这样的医疗费用对于农牧民来说,无疑是一笔不小的支出。在实行农牧区合作医疗制度之后,日喀则地区在自治区规定比例的基础上两次提高农牧民医疗报销补偿比例和年报销补偿封顶线,农牧区合作医疗制度得到全面建立并不断完善。今年,日喀则地区农牧民年人均免费医疗经费提高到140元,县、乡覆盖率达到100%。

由于好处多,农牧民也主动参与到合作医疗中来。据去年日喀则地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统计报告显示,日喀则地区合作医疗筹资总额已达到9447.4万元。其中,中央、自治区财政安排免费医疗资金8631.84万元;地区财政配套资金200.66万元;县财政配套资金124.8万元;农牧民个人筹资490.1万元。报告还显示,去年全地区医疗基金支出总额为5783.34万元,全地区农牧民受益累计达108.17万人次。

据了解,在日喀则市人民医院做一次妇产手术,平均费用在2000元左右,农牧民出院后依靠农牧区合作医疗制度的保障,至少能报销85%,最后花费的只有300多元。而实际上,大多数农牧民的报销比例能达到90%。事实表明,合作医疗让农牧民得到实惠,健康得到有效保障。现在,全地区农牧民看病难、住院难、吃药难的“三难”状况已得到极大改观,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正在逐年减少。

日喀则地区卫生局有关负责人向记者说,目前,日喀则地区18个县(市)已实施农牧区合作医疗制度,覆盖了地区所有农牧民。为了使每一分钱都用在农牧民群众看病就医上,日喀则地区各级政府和卫生部门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经办机构,通过对农牧区医疗资金的规范化管理,真正做到专户储存、专项管理、专款专用。全地区已形成覆盖地、县、乡,集医疗、疾病预防控制、妇幼儿童保健、藏医藏药为一体的综合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全地区拥有医疗卫生机构243个,拥有卫生技术人员1683人,各县(市)累计聘用乡医406名,提高了乡医的工资待遇,达到人均每月650元。

为进一步解决农牧民群众就医难的问题,今年日喀则地区加大了基层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投资1.51亿元,完成了康马、南木林等8个县卫生服务中心,江孜、白朗等4个县医院标准化建设,4个县藏医院、7个县疾控中心、78个乡(镇)卫生院及日喀则市城南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建设。同时,还为县、乡(镇)、村三级医疗机构配备了医疗设备,极大地改善了基层医疗部门的硬件条件。

为了加强医疗卫生队伍建设,今年日喀则地区还通过援藏、外出深造等途径,重点加强现有医务人员的培养和培训工作。到目前,全地区共举办各级各类医疗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培训班50余期,选派365名医技人员和管理人员到区内外进修学习,招录208名医学专业毕业生充实到基层医疗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