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喀则地区人民医院【网上挂号 预约挂号】日喀则地区人民医院
代挂号微信关注公众号扫码↓或微信搜索“华民办事服务”
日喀则地区人民医院网上挂号信息:
电话:08023-8821687
地址:西藏日喀则地区
介绍:
日喀则地区人民医院历史悠久,始建于1955年10月15日,其前身是:1952年第十世班禅大师返藏的行辕医疗队与同期到达日喀则的北京医疗队汇集组成联合医疗队,随后中央卫生部第一批援藏医疗队以及来自祖国各医学院校志愿进藏的毕业生陆续汇集于此,海纳百川,并最终形成现在的人民医院。经过54年的沧桑历程和艰苦奋斗,已发展成为日喀则地区兼医疗、预防、保健、科研、教学为一体的综合性二级甲等医院,并荣获国家级“爱婴医院”光荣称号。
日喀则地区人民医院占地面积8万余平方米,建筑面积近3万平方米,现有固定资产总额达到5000余万元,核定编制床位250张,实际开放床位达447张。担负着生活在18.2万平方公里土地上的占西藏总人口1/4的18个县(市)69万人口的防病、治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等任务。年总诊疗人数达到10万余人次,健康体检人数4000余人次,收治住院病人6000余人次。住院病人治愈率达到70%以上,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达到92%以上,死亡率能够控制在1.6%以内,年平均床位周转次数达到20次左右,完成大小手术近3000多例。
精英团队 高精设备
人才是兴院之本。只有建成一支高素质的医护人员队伍,才能办好一所医院,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服务。全院在编职工348名。其中卫生技术人员279名,占医院职工总数的72.7%;一线工作人员252名,占医院职工总数的80.01%;高级专业技术职称11名,占卫生技术人员总数的4.1%;中级专业技术人员67名,占卫生技术人员总数的24.6%;初级专业技术人员137名,占卫生技术人员总数的48.5%。一大批年富力强、德才兼备的医疗骨干当选为全国卫生系统模范、自治区学科带头人、日喀则地区先进工作者。
设备是医疗的保障。为了让高素质的医护人员更好地发挥诊疗水平,医院不断加大设备投入,逐步引进、更新医疗设备。拥有CT机、CR、C型臂、高压氧舱治疗仪、彩色超声诊断仪、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宫腹腔镜手术设备、24小时动态心电图、纤维支气管镜、电子胃镜等大中型现代医疗仪器设备。定期选派专业技术人员赴全国知名医院进修学习,进一步提高医疗设备的使用水平。医技人员之间学习氛围浓厚,经常交流经验。先进医疗设备的引进、优秀医技人员的培养,大大提升了入院病人诊断和治疗的准确性。
科室完备 疗效显著日喀则地区人民医院能够开展具有各科室特色的主要专业技术项目,设有外科、内科、五官科、骨外科、儿科、妇产科、“120”急救中心、中医科、检验科、传染科、放射科、麻醉科、功能科、病理科、药剂科等临床科室。目前,全院共有8个职能科室、1个综合门诊、11个病区和“120”急救中心,达到了现代化医院学科合理、门类齐全、医技配套、功能完备的组织结构要求。
医院成立以来,始终重视专科专病治疗,特别是在老专家的言传身教以及实行“请进来、走出去”的人才培养方法,一批学科带头人脱颖而出,近年来陆续开展了许多新业务,如:肺叶切除、肺包囊虫囊外摘除术等胸外科手术及胆囊切除、胃大部切除、胰十二指肠切除、直肠癌根治等腹部外科手术;颅内肿瘤摘除、血肿清除等颅脑外科手术;人工股骨头置换、脊柱结核病灶清除+植骨术等骨外手术;内科方面有较丰富的高原病诊治能力,如高原反应引起的肺水肿、脑水肿、呼衰、心衰等;妇科方面能够开展巨大子宫肌瘤摘除术等许多西藏地区属难度较高的医疗技术项目。科研和学科建设突出日喀则地区人民医院在完成大量的医疗、保健任务的同时,积极开展教学、科研工作,培养基层医疗单位的卫生技术人员,承担医学院校实习生的带教工作任务。每年在各类医疗期刊杂志上发表10余篇学术论文,促进了我院的学术科研的进一步发展;开展10多项新的医疗技术项目,填补了我地区多项新技术领域的空白,很多项目在西藏地区名列前茅。正是因为在软、硬件方面不断开拓进取,日喀则地区人民医院已发展成为临床、医技、护理等专业学科较为齐全,以医疗为主、兼教学、科研、预防、保健为一体的综合性二级甲等医院和“爱婴医院”,并承担着自治区级结防中心临床部、西藏大学医学院实习基地的工作任务。
平安医院谱光彩
日喀则地区人民医院在加强人才建设、软、硬件设施建设的同时,也大力促进精神文明建设,提高服务质量和医疗技术水平,争创“平安医院”,为全地区的防病治病、社会稳定、经济可持续发展做出了较大的贡献。为此,日喀则地区人民医院先后4次被地区行署评为“年度先进集体”,被行署纠风办评为“群众满意单位”,被自治区创建文明办评为“行业示范点”,被自治区卫生厅评为“支农先进单位”,被国家十部委评为“三下乡百佳医院”,被日喀则地委组织部、地直机关工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被西藏自治区党委组织部评为全区防治非典型性肺炎工作“先进基层党组织”,被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评为“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被卫生部、人事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为“先进单位”,被自治区卫生厅评为全区“卫生系统先进集体”。
忆往昔,看今朝,日喀则地区人民医院将继续坚持“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以科技为先导、以患者满意为标准”的办院方针,以精湛的技术,优质的服务为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为促进地方卫生事业而不懈奋斗!
相关新闻:
日喀则市人民医院争创三甲医院
坐落于日喀则市上海路28号的日喀则市人民医院的前身是日喀则地区人民医院,是一家兼医疗、预防、保健、科研、教学为一体的综合性三级乙等医院,同时也是国家级“爱婴医院”,日喀则撤地设市后,该院于2014年12月22日正式更名为日喀则市人民医院。
11月28日,日喀则市人民医院召开争创三级甲等医院动员大会,这标志着该院正式吹响了创建三级甲等医院的号角,加快后藏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的步伐。昨晚,记者同该院院长米玛多吉进行了电话连线。
让群众享受优质医疗服务
日喀则市人民医院开始搬迁
“日喀则撤地设市后,我院于2014年12月22日正式更名为日喀则市人民医院。”米玛多吉是市人民医院现任院长,作为医院的“当家人”,他告诉记者:“我院是日喀则市第一家医疗卫生机构,成立于1955年10月,在过去的60年中,医院一直承担着日喀则市市民及阿里、那曲部分县乡群众的医疗救治工作。”
记者了解到,到目前为止,随着日喀则市人民医院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疑难杂症治愈率也随之上升,到医院看病的患者越来越多,“去年一年,我院诊疗人数就达到16万人次,但现有医院无论从规模,还是基础设备配备上,都已经远远满足不了群众的需求,因为空间有限,好几次我去门诊部检查工作,都看见有很多患者在门口排队,心里很不忍。”米玛多吉告诉记者,医院目前正在准备搬迁工作,该院还将通过合理的规划、布局,加强与内地其他先进医疗机构的合作,进一步采购先进的设备、提高医疗工作者的医疗技术,从而提高更多疾病的治愈率。
记者了解到,日喀则市人民医院新院区建设项目总占地面积为12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8.57万平方米,预设病床700张。建设内容主要包括门诊楼、医技楼、病房综合楼、干部保健楼、全科医生培训楼(含行政办公与信息)、中心血站、高压氧舱、制氧室和后勤服务中心以及地下室等。
“新院区建设项目总投资5亿元,其中基建总投资为3.4亿元,医疗、设备总投资1.6亿元。资金来源包括国家投资、上海市援藏和宝钢集团援助以及市财政资金。”米玛多吉告诉记者,在医院基础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积极努力下,新院于2014年6月27日举行了项目启动仪式,2014年完成了所有标段的施工图设计、审图等各项工作。施工队已进场,2014年完成了排水工程的打井等前期工作,目前搬迁工作已正式展开。
医疗 救治
成立于1955年10月的日喀则市人民医院在过去的60年中,一直承担着日喀则市市民及阿里、那曲部分县乡群众的医疗救治工作。
升级
规划
日喀则市人民医院将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和创建三级甲等医院结合起来,明确具体“时间表”和“路线图”,预计3年内完成三甲医院的创建工作。
2
各项前期筹备工作正在有序推进
预计3年内完成三甲医院创建工作
目前,我区仅有两家三级甲等医院,分别是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和中国人民解放军西藏军区总医院。
为推进创建三级甲等医院各项工作有序开展,日喀则市人民医院将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和创建三级甲等医院结合起来,统筹谋划,细化分工,明确具体“时间表”和“路线图”,预计3年内完成三甲医院的创建工作。
在争创三级甲等医院动员大会召开后,日喀则市人民医院表示将着眼于动员学习、对照自查、对照自评、对照自改、对照自审、总体评估分析等九个阶段,全面开展创建三级甲等医院工作。“接下来,我院还将不断借助上海、山东对口援藏等优势,进一步加大和规范学术交流活动,提升医院服务水平,提高病人满意度。”米玛多吉说,目前各项前期筹备工作正在有序推进。
记者了解到,日喀则市人民医院有信心利用好援藏项目,开创日喀则市医疗卫生工作的新局面,为广大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为日喀则市的经济建设、社会稳定和医疗卫生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我们有决心在日喀则市委、市政府的带领下,不懈努力,发扬艰苦奋斗、求真务实、勇于创新、开拓进取的精神,大力发展日喀则市医疗卫生事业,为日喀则市广大患者提供优质、安全、文明的医疗服务。”米玛多吉说。
日喀则市人民医院建立MINI图书室
日前,上海“组团式”援藏医疗队援建日喀则市人民医院骨科MINI图书室。
上海市“组团式”援藏医疗队进入日喀则市人民医院开展工作以来,发现医院医务人员可利用的专业书籍等资料十分匮乏,严重限制了医务人员获取专业知识的渠道和途径。这一情况引起了医疗队队长、日喀则市人民医院副院长卲志民的重视,医疗队队员们经过调研、分析和讨论,决定从日喀则市人民医院骨科入手,探讨缓解这一问题的可能性。
来自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骨科的医疗队员、日喀则市人民医院骨科副主任张伟经过调查和分析发现,日喀则市人民医院骨科医生查阅专业文献和自我学习的愿望非常强烈。特别是医疗队进入医院以来,该院医务人员的学习观念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和提高。依据这一情况,医疗队依托援建的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骨科,并借助学术资源的支持,在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副院长、骨科学科带头人张长青和骨科行政主任柴益民等的倡导和支持下,收集权威学术专著、购买专业书籍、由长期开展学术合作单位的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捐献近年来出版的最新骨科专著,在日喀则市人民医院建起了骨科MINI图书室。
目前,第一批近100多册最新骨科专业图书已经到位,日喀则市人民医院——上海“组团式”援藏医疗队骨科MINI图书室已经成形并开始发挥作用。据悉,图书室还将不断得到充实和壮大,第二批图书正在上海市紧张地收集、整理当中。
走出去请进来 上海医疗援藏20年日喀则医疗水平跨越式发展
日喀则,藏语称之为“水土肥美的庄园”,因“藏”区地处雅鲁藏布江上游,人们习惯于把日喀则称为“后藏”。今年6月26日,国务院批复撤销日喀则地区,设立地级日喀则市。从1995年5月,上海第一批49名干部赴藏,到今年整整20年,上海已先后选派7批376名优秀干部进藏工作。记者近日实地来到上海对口支援的西藏日喀则地区及拉孜、定日、萨迦等县采访,切身体会到了援藏带给日喀则的改变之大。
东方网记者单冉8月17日报道:走进日喀则地区人民医院,记者发现走廊和科室的环境都特别朴实。日喀则地区人民医院院长米玛多吉告诉记者,人民医院于1955年5月成立,当时硬件条件很差,只有24个科室,医护人员43名,20张床位。“医院刚组建时,建筑面积不到1万平方米,房子都是土坯房子,上面盖着铁皮,没有电,手术都做不了。”变化是从第一批上海援藏干部到来之后,人民医院逐渐有了跨越式的发展。
“上海援建了病房,干部病区,综合病房,影像楼等,投入了高压氧舱、B超彩超,1.5t核磁共振、CT等设备,使得人民医院的硬件建设有了很大改观。”米玛多吉说,医院现在已经拥有了120急救中心,一个综合门诊,16个病区,64个专业临床科室,现在成为了集医疗预防保健科研教学为一体综合性的三级乙等医院。
由于日喀则处在边境地区,地理位置半径很大,人口稀疏,交通非常不便。“到老百姓跟前就诊,交通工具非常紧缺,援藏资金还投入了急救车辆、专业用车,极大提高了医院的急救能力。”米玛多吉补充说道。
“走出去,请进来”培养人才队伍
日喀则地区人民医院成立59年,上海七批援藏干部不仅大力支持医院硬件建设,更在医疗人才建设上给予大力支持。从第一批援藏开始,地区人民医院每年派1-2批专业团队到所在对口的援藏城市尤其是上海的各个区县学习。“今年已经是第七批了,当时我本人就是第一批接收培训的人员之一,在1996年被派到上海静安区中心医院进行培训。经过一批批进修学习,这些医务人员如今都成为医院的中流砥柱及专家组。”米玛多吉告诉记者。
“上海援藏”请进来,即上海从第一批到第七批援藏队伍建立新的项目和科研课题,手把手的通过项目和课题进行培训,得到静安、奉贤等各个区的各大院校及其附属医院的大力支持。“第七批援藏干部,不到一个月时间进入角色,通过深入调研发现新的培训模式,如抓项目,抓课题,进行人员带队,不到一年,地区人民医院先后和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及上海市儿童医院成立技术合作交流医院。”
一个个项目收获好成效
米玛多吉表示,原来医院只能做胃镜诊断术,通过调研以后,上海中山医院派出两批专家组为人民医院组建内窥镜诊疗中心,建立了人才梯队,同时对日喀则地区覆盖的75万农牧民群众现场做了包括胃镜、肠镜等内窥镜下的诊断、治疗技术,援藏干部手把手的带教当地医生。
根据当地高原病、常见病等特点,组建了新的内窥镜科研课题申报国家项目,派出团队在上海中山医院培训。目前,第一批队伍已经培训结束回到西藏,可以熟练开展内窥镜疑难病及常见病的诊断及治疗技术。此外,地区人民医院还和上海市儿童医院开展了双向培训,成立了新生儿重症监护(NICU)等。
医院门诊量等每年递增10%
如今,日喀则地区人民医院年接诊量、门诊量、住院量、手术量每年以10%递增。米玛多吉表示,从98年援藏干部来之前,医院年门诊量没突破1万,住院量没突破4千,手术量没突破1千,到第7批援藏干部来了之后,截止去年,医院的年门诊量已有14万,其中住院病人8千,手术病人3千。
日喀则地区人民医院党委书记、副院长沈辉最后自豪地告诉记者:“上海支援日喀则地区人民医院20年的所有项目都保留着,除必要技术更新外,设备等全都充分得到利用,充分为当地老百姓造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