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挂号预约挂号
茫康县卫生服务中心【网上挂号 预约挂号】茫康县卫生服务中心
代挂号微信关注公众号扫码↓或微信搜索“华民办事服务”
茫康县卫生服务中心网上挂号信息:

地址:西藏自治区昌都地区芒康县嘎托镇嘎托村

相关新闻:

让芒康明天更美好

他们到芒康的第一个工作日就投入到抗震救灾的工作中;他们利用周末、节假日时间,费时数月,走访了芒康县16个乡镇;他们通宵加班,言传身教,只为——让芒康明天更美好

他们带着重庆人民的重托,带着芒康人民的深切期盼,来到平均海拔4317米的雪域高原芒康县,顶着年平均气温3.5℃的恶劣天气,只为倾情奉献、不辱使命。

倾情付出只为一份责任

“刚到芒康,身体都还没有适应过来,就投入到了紧张的抗震救灾行动中。” 援藏干部杨贤忠记忆犹新。2013年8月12日,是重庆市第七批援藏干部到芒康的第一个工作日。也正是这天,在芒康县措瓦乡境内发生了6.1级地震。

杨贤忠告诉记者,虽然地震震中距芒康县城大概75公里,但震感十分明显。“仁果乡有12个行政村,其中8个村因为山高谷深,一直不通公路和通讯信号。”地震发生后,搜救人员立即骑着摩托车前往灾区。

杨贤忠等芒康援藏干部虽然尚处于适应阶段,但3名芒康县的县级援藏干部立即赶到县抗震救灾指挥部,与其他班子成员负责统一调度指挥,其余5名芒康援藏干部也坚守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随时候命出发。

随后的日子,杨贤忠等援藏干部多次深入灾情严重的乡镇,现场指导抗震救灾工作。“人不舒服,就在路边歇息一下,谁也不叫苦叫累。”

灾后重建工作开展后,他们又走访调查,用自己的知识,对乡镇规划设计和建设提出了人畜分离、改水改厕、人行道路等20余条建议意见。

随后,为了迅速融入到芒康县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中去,援藏干部们纷纷利用周末、节假日时间,费时数月,深入走访了芒康县16个乡镇。

通过与当地干部群众面对面的交流,了解了当地生产生活、安全稳定、经济社会发展等基本情况,为芒康旅游业发展、旧城改造、道路管网建设等方面提出自己的意见建议。

“援藏是一种责任,既然来了,就要肩负起使命、一心为民,履行好自己的责任,做出一番成就。”杨贤忠说。

费尽心力只为藏区群众身体安康

“刚来时眼前所见触目惊心。”主要负责医疗卫生技术援助的援藏干部黄越海告诉记者,不是亲眼所见,感受不到芒康的卫生条件艰苦。

被任命为芒康县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分管外科、手术室的黄越海第一次走进芒康县卫生服务中心就发现,由于条件差、缺设备,病房、换药室无法做到严格的无菌操作。

“要怎样才能更好地为病人服务呢?”黄越海决定从点滴做起、身边做起。为了提高卫生服务中心整体水平,他制定了每周定时大查房及业务学习的制度,教学查房数十次。他通过自己的努力,言传身教,带动身边的人,为抢救病人甚至通宵加班。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他已累计参与开展各类手术百余例,包括腹膜炎剖腹探查、胆囊切除术、血管手术等,成功抢救多名危重病人。“有的牧民要走很久,才能来到卫生中心看病,每当这个时候我就觉得心酸,只能以全心全意的工作去回报他们。” 黄越海说。


在雪域高原坚守 为的是在芒康交出合格的重庆答卷
芒康,藏语意为“妙善之地”。处于西藏东南部,藏、川、滇三省交界,幅员面积1.16万平方公里,总人口9万余人,最高海拔6434米,县城海拔就有3900米,年均气温5℃。

2010年7月以来,覃兴建等6名重庆市援藏干部陆续抵达芒康。两年过去了,他们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在援藏工作上,“我们绝对有信心在明年离开的时候,交出一份漂亮的答卷。”现任芒康县委常务副书记的覃兴建说。

“我看到方便面都想吐”

上任芒康县常务副县长之后,王永学完全没有时间去考虑如何适应环境的问题。他的工作范围内,包括了商务局、公信局、文化、安监、林业等各个口子。

为了工作,王永学曾经在9天之内,从芒康到香格里拉走了3个来回,而一个来回的距离是880公里。“做梦都是在车上!”王永学说。但是,即便是这样的奔波,在他看来,也算不了什么——“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去年我从芒康出发到昌都,因为塌方,在海拔近4000米的脚巴山上,我们在车上被困了整整11个小时,而我们到达昌都的时候,已经是凌晨4点半了。”

在最紧急的关头,重庆援藏干部都冲锋在第一线。今年3月10日,芒康县宗西乡宗荣村突发山火,分管林业的王永学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每天早上六点,我就要往山上冲,进行扑火的现场指挥,要爬到海拔近4000米的山头上,一般要花费2个小时左右,说句实话,上一趟山,脚都软了。由于山上风大,走势不定,为了救火人员的安全,我们一般都在下午2点开始下撤。下来之后,还要做很多琐碎的工作,比如联系部队、运送物质等,每天晚上12点之前能躺下,就算不错了。”

这样的日子,王永学过了1个多月,每天晚上,他就住在山脚下的帐篷里面,而吃的,基本上就是大饼和方便面。

“现在我一看到方便面就想吐。”采访中,44岁的王永学做了一个夸张的呕吐动作。

“我想再坚持完这一年!”

采访傅丽时,47岁的她一直在记者面前咳嗽,这位原来声音洪亮的大姐,在采访中声音低沉而嘶哑。

一切,都是源于她现在得的病——咳嗽变异型哮喘。今年5月,傅丽回重庆休假,她顺便回了一趟原单位——重庆市第三人民医院,进行身体检查,“回去之前我就一直在咳嗽,开始我还以为是疲劳引发感冒导致的,最后确诊是哮喘。”傅丽说。

身为医务人员的她,很清楚这种哮喘病可能导致的后果——一旦突发又没有必须的医疗条件的话,等待她的,很可能是死亡。确诊之后,傅丽马上住院治疗,仅仅一个月之后,她就坚持回到了芒康。

当时傅丽的妈妈、爱人和亲戚朋友都觉得她不可思议,病还没有治好,怎么能走?医院领导的态度更加坚决,不准傅丽出院,并且建议她立即终止援藏工作。

“我做不到。我只是想,这个工作是我主动报名参加的,我不想半途而废。每年的七八月份,是芒康气候最好的时候,我就是想试一下我还能不能坚持,如果这两个月我都不能坚持的话,就再做打算。”傅丽轻声地说。在她的坚持下,医院最后破例给她开了足以用到今年年底的药品,让她带回芒康。

在芒康,傅丽感受到了工作和生活条件的艰苦。这里缺医少药,缺少技术人员:“在一些病的诊断上,当地的一些医生甚至要征询我的意见,而我仅仅就是一个护士。这种情况,在内地是完全不可能发生的。”而生活上的不便,傅丽认为还可以克服:“我现在住的地方,连自来水都没有,生活用水都要去外面买。县城还经常停电,有时候一到晚上,我只能早早地上床睡觉。”

身为芒康县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的傅丽,如今要参与的工作很多,日常的医务工作,她要参加,“有一天,我在一天之内参与了4台手术,回到家里的时候,整个人都软了。”除此之外,她还要参加医院的管理工作,要给年轻护士讲课,还要随队下乡进行义诊。不知不觉间,芒康县的很多老百姓记住了这位“重庆门巴(医生)”。“走到街上,很多人会跟我打招呼,由于语言不通,我们只能彼此笑一下,但是那种感觉,真的很温暖。”

傅丽每天要服用大量的药品来控制自己的病情:“我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再坚持完这一年的时间,为当地的老百姓多做点好事。”说到这里,她的眼圈,慢慢地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