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号须知
我院江东院区2023年2月6日起恢复普通门诊。
1.门诊严格执行实名制挂号,就诊当日请持患者本人身份证、医保卡等有效证件原件来院就
2.门诊患者就诊不再查验核酸证明。发热 (237.3°C) 患者请到发热门诊就诊
3号源更新时间:提前7天17:30开放号源如周一下午17:30开始手机端可以预约下周一的号
4.退号: 就诊日前一天23:59之前可通过海南省中医院微信公众号就医服务“我的”菜单中取消预约,就诊日不能在公众号上退号,如当天需退号,请到一站式服务中心1号窗口或拨打电话(66224581,节假日拨打66203801) 进行退号(退号时间上午08:00-12:00 下午14:30-17:30),若退号时间超过预约就诊时间,窗口、电话一律不退号、退费。
5.请您根据预约就诊时间提前30分钟到院侯诊,未按时就诊者将重新排序。
6如有疑问请拨打客服咨询电话(08:00-17:30),和平北院区: 66246335或66222705,江东院区: 65669120
7.和平北院区:海口市美兰区和平北路47号江东院区:海口市美兰区顺达路13号延长线导航搜索:海南省中医院江东新院区
一、一般管理要求
1、所有来院的患者及陪同人员(非急危重症)进入医院须严格执行“预检分诊处、分诊台、诊间”三级分诊制度。须正确佩戴口罩、测量体温,患者及陪同人员配合扫我院“地点码”,接受“健康码”、“行程码”及“核酸”等检查。
2、无手机或手机无法显示健康码人员:请携带身份证至预检分诊处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二、普通门诊就诊
1、7天省内常态化防控区域或低风险预期患者:患者及陪护凭48小时省内有效核酸阴性证明、绿色健康码就诊。
2、7天省外旅居史患者(非高风险区)或出现本土病例聚集性疫情的市县(非高风险区):凭省内3天2检阴性结果(最后一次24小时内)、绿色健康码就诊。
3、除因到我院发热门诊就诊赋予“黄码”可到我院发热门诊复诊外,我院不接诊其余“黄码”患者。
4、为避免窗口排队缴费,请您使用自助机、移动支付等线上方式缴费。
三、急诊就诊
1、急诊患者来院就诊,可直接在大门入口走急诊通道进入医院,诊疗同时进行抗原检测及核酸采样。
2、急危重症患者急诊处理后如需住院,先收治缓冲病房,按不同风险程度完成相应次数核酸检测后可转回普通病房。
四、发热门诊就诊
1、发热(≥37.3°C)、有呼吸道症状、嗅觉减退、腹泻等症状请先到预检分诊处分诊,经发热门诊通道前往发热门诊就诊。
2、发热门诊患者必须等待核酸结果。如核酸检测结果未出自行离院造成不良后果者,将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五、 特殊门诊就诊
定期血液透析患者凭血透证持48小时省内有效核酸阴性结果就诊(新收治的血液透析病人持24小时内阴性结果),所有陪护人员持48小时省内有效核酸阴性证明。
六、核 酸 检 测
1、黄码需转码人员请到就近便民核酸采样点采样转码,本院暂停非急诊黄码采样服务,开放时间待通知。
2、晚上10:00后仅接受急诊患者采样服务,暂停社会人群核酸采样。
七、住 院 患 者
1、非急危重症患者:7天省内常态化防控区域或低风险区域患者和陪护持24小时省内有效核酸阴性证明、绿色健康码办理住院。7天省外旅居史(非高风险区)或出现本土病例聚集性疫情的市县(非高风险区)患者和陪护凭3天2检(最后一次24小时内)核酸阴性证明办理住院。新住院患者及陪护人员入院24小时内进行核酸单采,之后根据医院规定进行核酸检测。
2、急危重症患者:7天省内常态化防控区域或低风险区域患者如不能提供24小时省内有效核酸阴性证明,收治缓冲病房,核酸检测阴性后可转至普通病房。7日内有省外旅居史(非高风险区)或出现本土病例聚集性疫情的市县(非高风险区),如不能提供省内3天2检(最后一次24小时内)核酸阴性证明,收治缓冲病房,至少完成2次核酸检测阴性后转普通病房。所有患者隔离收治期间单管单采,转至普通病房后,根据医院规定继续进行核酸检测。
3、不满足上述条件的非急危重症患者暂不接受预约住院。
4、 病区采取封闭管理,除特殊诊疗需要,患者及陪人严禁外出。谢绝探视,非必要不陪护;确需陪护的患者,由主管医生开立医嘱,严格执行一患只能一陪护。陪人核酸要求等同入院患者。
推荐科室:
海南省中医院中医脑病科是以脑血管病为重点的病区。是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脑血管专业)、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一批重点研究室“海南地区中风病证治特点重点研究室”建设单位、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专科、是省重点中风专科和省重点扶持特色/优势专科。现有医务人员36人,正高职称3人,副高4人,博士1人,硕士5人。专科开放病床51张,主攻病种:中风、眩晕、头痛等。
科室拥有TCD仪、脑电图、医院拥有1.5磁核,64排螺旋CT、肌电图等多种先进专科检查设备。在国内著名专家的指导下,科室在运用现代医学先进诊疗技术同时,发挥中医整体防治的优势,开展全新的脑血管病诊疗模式的研究和运用。采用中药内服、静注、熏洗、热敷、针灸、物理疗法、按摩、功能锻炼等多种治疗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