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挂号预约挂号
甘肃省文县第一人民医院【网上挂号 预约挂号】甘肃省文县第一人民医院
代挂号微信关注公众号扫码↓或微信搜索“华民办事服务”
甘肃省文县第一人民医院网上挂号信息:

电话:0939-5522066

地址:文县滨河路1号

介绍:

文县第一人民医院始建于民国时期的文县卫生院,1953年改为文县医院,1979年定名文县第一人民医院,历经五十余年的发展现已成为集预防、医疗、急救、康复和教学为一体的综合性县级医院。也是全县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劳动保险,当地驻军合同医疗的定点医院。同时也是九寨黄龙、天池黄金旅游线旅游部门定点医院,担负着全县二十五万人及当地驻军和数万游客的健康保障任务。

医院占地8803㎡,现有业务用房3320㎡,拥有一批经验丰富技术理论水平较高的医疗技术骨干队伍,现有副高职称7人,中级职称48人,初级职称67人,医院现有床位120张。设有外科、妇产科、内儿科、急诊科四个病区,设置有内儿科、妇产科、外科、急诊科、五官科、中医科、放射科、检验科、药剂科、财务科、医务科、总务科、病理科、B超室、手术室、院办室等16个科室。对常见多发病、一般外科手术、骨科手术、普外手术、五官科手术、危重病例的抢救均能开展实施救治。2005年诊疗病人在9万人次,住院2205人次,手术500余台,治愈好转率在95%以上。

几十年的建设过程中特别是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县医院的广大医务工作者同心同德牢记“救死扶伤、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办院宗旨实行“病人选医生”模式,确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制定落实各项制度,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医疗护理质量,首批通过“爱婴医院”评估,并多次被授予“文明单位”称号。

县一院始终坚持科技兴院,注重建设,把人才培养、设施建设放在首位,分批分次选派优秀医生和护士赴省、市进修学习,培养出一批德才兼备的学术带头人。为形成合理的专业仁慈梯队,今年又从兰州大学医学院引进七名本科生,大大加强了县医院人才贮备。在加强人才培养的同时,县一院大力进行基础设施和先进设备的建设、购买工作。

为进一步提高诊疗水平医院将于近期购置西门子双层CT一台,彩超一台,该设备将于年内投入使用,在购买先进设备的同时,医院也着力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新建的门诊综合医技楼和传染病区已于目前竣工,该楼区的建成将大大拓展了医院的工作区域和服务内容,集中了辅助检查科室,减化流程,为患者提供检查、取药、治疗一条龙的服务,大大提高了医疗资源的利用率。

面对日新月异的发展机遇县医院将以实力为保障,以技术为依托、服务为中心,面向市场勇于创新为建立一流质量、一流服务、一流理念的现代医院而奋斗努力。


相关新闻:

文县:让25万群众共享健康阳光

阳春三月,桃红柳绿,记者来到玉垒乡卫生院。一座干净整洁,草坪绿树映衬着蓝白相间的卫生院就映入眼帘。走进医院大厅,两排爱心座椅,几盆时令花草,墙上张贴的健康知识宣传画,营造了温馨氛围。在住院部,黄路村村民杨玉明正在输液。他说:"以前有个头疼脑热,都要到几十公里以外的县城或者碧口镇去看,如果有个急病,经常还会耽误事,现在好了,有病都能及时在当地治疗,医院还设了新农合直报点,方便又实惠。"

在中医诊治室,院长陈占华告诉记者:"医院现在有8张病床,开设了中医、妇、儿临床和B超、生化辅助检查等16个科室,年门诊可达7000多人次,基本实现了小病不出乡的服务目标。"

玉垒乡卫生院只是文县卫生系统灾后重建的一个缩影。5.12"特大地震使文县医疗卫生机构全部遭受重大损失,直接经济损失达2亿多元,25万百姓的健康失去了保障。灾后重建中,全县共规划卫生重建项目31个,总投资达12545.4万元。

目前,经项目整合后的29个灾后重建项目,其中25所乡镇卫生院已建成投用24所,正在室内装修1所。4所县级医疗卫生机构已全部建成。多方筹集资金920万元,为县第一人民医院配备了CT、为乡镇卫生院配备了X光机、B超、心电图等设备,为10所乡镇卫生院配备了120救护车,为尚德等16所乡镇卫生院添置了办公用品和医疗器械。为新建村25所村级卫生室配备了标识牌、办公桌椅、工作服、医疗设备等。并对全县305个村级卫生室公开招聘了医疗卫生人员。

通过灾后重建和配套建设,全县基本建立了群众"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乡,大病才到县城"的医疗服务模式和以县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骨干、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


文县稳步推进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工作

近年来,文县高度重视重特大医疗救助工作,有效解决了城乡患重特大疾病家庭因病致贫返贫的问题,在保障城乡困难群众基本医疗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据了解,自2013年以来,全县共救助大病患者8747人次,支付医疗救助资金3142.66万元。其中,救助城镇大病患者563人次,支付医疗救助资金322.26万元;救助农村大病患者8141人次,支付医疗救助资金2590.5万元;救助无监护人重度精神病患者43人次,支付医疗救助资金229.9万元。

近三年,通过神华爱心基金会筹集资金13万元救助13名贫困先心病患者,人均救助达1万元。通过国家康复医院实施“富康工程”,救助贫困肢体残障患者3名,发放慈善救助资金9万元,人均救助3万元。


文县民众“爱心平台”接力 为患重病青年筹集医疗费

“多一份力量,添一份希望。”连日来,文县中庙乡大水村的“大水正能量传递爱心平台”微信群里爱流涌动,为了给村里患重病的青年张鹏筹集医疗费,不仅本村的乡亲通过这个微信群踊跃捐款,邻村群众、乡镇干部也加入到了爱心行列,一场爱心接力通过微信群不断传递。

张鹏是中庙乡大水村的普通农民,今年23岁,家里生活一直不宽裕。去年,张鹏因糖尿病病情加重,引发白内障、骨神经坏死等病症,去年年底到现在,已三次到四川广元市住院治疗。半个月前,因病情加重又转至成都华西医院治疗,每天的治疗费都在千元以上。为给张鹏治病,目前,家里已花费10万余元。

知道张鹏的情况后,大水村党支部书记杜小明和村委会主任靳青龙很着急,他们首先想到发动村民捐款,可现实情况是,村里不少人、特别是年轻人大部分在外地务工,怎么办呢?杜小明和靳青龙想到了村里年轻人都会使用微信,便马上建立了“大水正能量传递爱心平台”微信群,并在群里倡议大家为张鹏奉献爱心,帮助他早日康复。

“爱心不分大小,有爱就有希望。希望全体村民自愿伸出援助之手帮帮张鹏,为拯救年轻的生命略表你的心意……”群里发出第一条消息后,杜小明和靳青龙带头捐款。

“我们在群里发出倡议后,得到很多村民的响应,有86人加入到群里。短短两天时间,全村人已捐款2.1万元。村民邢元珍家,给小孩看病已花了20多万元,这次仍然拿出平时省吃俭用的钱进行捐助……”靳青龙告诉记者,一些在外打工的年轻人通过微信群得知情况后,直接将钱汇了过来,让他们转交给张鹏家。

“这次捐款不在于钱多少,而是想尽一点绵薄之力帮助张鹏战胜病魔,同时也希望能传递一种正能量,让更多的人参与到这场爱心接力中来。”杜小明说。

大水村坐落在半山上,全村148户526人,是中庙乡最贫困的一个村。然而,当大家通过微信群知道张鹏急需帮助时,没有一名村民置之不理。在群里,村民们除了询问筹款进展情况、治疗情况外,针对张鹏的病情,大家还介绍偏方、推荐医院。

通过“大水正能量传递爱心平台”微信群的传播和凝聚,一股股暖流在春日的山村涌动。记者看到,村里已在村头贴出了光荣榜,上面写有捐款金额和捐款名单。这其中,不光有大水村人,还有中庙乡民政部门、乡里的干部、邻村的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