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挂号预约挂号
厦门海军医院【网上挂号 预约挂号】厦门海军医院
代挂号微信关注公众号扫码↓或微信搜索“华民办事服务”
厦门海军医院网上挂号信息:

地址: 镇海路23号

电话: (0592)2122052

相关新闻:

厦门医疗资源下沉 诊疗更加贴近群众

15日上午,厦门市思明区莲前社区的李女士出门买菜时顺便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走了一趟,径直到二楼的健康管理师门诊找到了健康管理师王婉善。在王婉善的指导下,不到半个小时,她就把接下来一个月要吃的降血压的药开齐了带回家。

“每次来社区医院我就直接找王护士,如果病情有变化,她会帮忙安排社区全科医生调治,全科医生解决不了的问题,健康管理师会帮忙转诊给第一医院的专科医师,现在我对自己这高血压的毛病很放心!”李女士告诉记者,现在社区医院今非昔比了,药品很齐全,看慢性病、常见病不用再到大医院开药了,并且社区医院的医保报销比例达到97%,比到大医院看病更划算。

此外,加入社区的“高友网”后,每个月不仅有健康管理师电话跟踪她的病情,还有全科医师和健康管理师按时随访,如今她和社区的医护人员都成了老朋友。

像李女士这样,安心留在社区医院管理高血压、糖尿病、结核病等慢病的例子已经不在少数,在厦门,越来越多的慢病病人对在社区医院的体验感到满意,更乐于给家门口的医院点赞。

根据统计,2015年厦门基层医疗机构的门诊人次达到560万余人次,相比2014年的390万余人次,同比增长了43.67%。其中高血压门诊人次同比增长了56.29%,糖尿病门诊人次同比增长了115.86%。大量的病人下沉到社区就诊,与之相对的是,厦门的大医院也得到了“减压”——作为厦门公立医院典型的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5年的门诊量就下降了10%。

“医院与社区门诊量的巨大变化足以证明,经过三年的探索,以‘慢病先行,急慢分治,上下一体,三师共管’为主要特征的厦门分级诊疗模式已经有了明显效果。”厦门市卫生计生委主任杨叔禹介绍道。

作为全国公立医院改革的试点城市,同时也是分级诊疗制度改革的试点城市,厦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分级诊疗工作,从2012年就开始不断探索。

“厦门分级诊疗改革的思路和策略是‘分级诊疗,慢病先行,带动常(常见病)、多(多发病)’。”杨叔禹介绍道。厦门以糖尿病、高血压病等慢病为切入点,率先创建“糖友网”“高友网”,开展慢病一体化管理,结合“三师共管”,开创了分级诊疗的“厦门模式”。

更值得关注的是,分级诊疗也带动了其他常见病、多发病病人从大医院下沉到社区医院。例如患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感冒、关节痛、骨质疏松、慢性胃炎等病人选择在社区医院首诊的情况大量增加。

“医院放得下、社区接得住、百姓乐意去”的良性共赢局面在厦门已经初步形成,通过实施差别化的财政补助、医保支付、医疗服务价格和基层医务人员激励机制等综合政策,厦门引导大医院不再追求普通门诊量,通过名医进社区“师带徒”等举措和适当的激励机制,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承接能力和工作积极性,通过调整收费价格和医保报销比例,引导老百姓到社区就诊。

“柔性引导、循序渐进,让老百姓切切实实感受到了改革的好处,不搞‘一刀切’,不搞‘一窝蜂’,引导群众心甘情愿地回到家门口看病。”在杨叔禹看来,分级诊疗是一个很好的医改切入口,通过它可以撬动医改的方方面面。分级诊疗不仅带动了厦门大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的绩效改革,最大化地提高了医护人员的积极性,提升社区全科医生水平,也带动了医疗服务价格的调整,适当地提高了技术含量高的医疗服务价格,降低了部分大型医疗设备检查治疗价格等。

“分级诊疗促进了公立医院的转型和重新定位。”杨叔禹表示,过去大医院“人山人海”,犹如“大卖场”,三甲医院的任务本来是解决疑难危重疾病,都被慢性病、常见病“淹没”,医疗水平难以提升。随着分级诊疗的推进,大量慢病、常见病、多发病病人下沉到社区,大医院“瘦身”了才能腾出精力向“精品店”发展,推动“双主任制”,更多地关注学科建设,打造领先特色学科。


思明全面启动新一轮医改 在厦门首推家庭医生试点签约服务

“社区里的医生每月都来,专门为我量血压、换透析管、检查身体。平日里,社区健康管理师也都固定上门,为我进行卧床护理。”鼓浪屿街道李姓病患激动地说。这便是思明区家庭医生成为社区居民“健康守门人”的真实写照。

今年6月底,思明区在厦门率先开启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在莲前、开元、嘉莲、鼓浪屿4个街道进行试点,4类特定人群自愿签订服务协议后便可免费享受家庭医生提供的医疗卫生服务。思明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签约家庭医生后,居民等于有了‘健康管家’,可以享受到建档及健康咨询、慢性病规范化管理及个性化服务包等医养护一体化服务。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还能获得免费的全程保健服务。”

居民到社区首诊,社区医疗服务走进居民家庭。试点3个月来,思明区已有5300多人与家庭医生签约,其中高血压、糖尿病患者4200余人,在这样的良性互动中,居民的健康需要不仅有了及时、准确回应,社区门诊数量也逐步提升,思明区医疗卫生事业正朝着健康蓬勃方向推进。

风从海上来——审时度势,医改更有力

时间回到2014年12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指出,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医疗卫生服务直接关系人民身体健康。要推动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医疗卫生资源下沉,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真正解决好基层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今年3月,我省出台《福建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综合试点方案》,紧接着,5月和7月,厦门市委、市政府连续出台《厦门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综合试点实施方案》、《厦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进一步推进慢性病分级诊疗试点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等文件。

一连串的“信号”释放出中央、省、市对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视,也对加快构建现代医疗卫生体系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作为厦门的中心城区,思明区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颇具代表性。

早在今年6月初,思明区就开始对辖区十个街道进行摸底,最终通过部分街道先行先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以点带面,待摸索切实可行的经验后再全区铺开。

根据《思明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项目试点方案》,思明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试点可概括为“4455”,即4个试点街道、4类重点人群、5项健康服务及5种个性化服务包,在莲前、开元、嘉莲、鼓浪屿4个街道进行试点。与70岁以上老年人、经评估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计生特殊家庭、高血压及糖尿病患者等4类人群签订服务协议,为其免费提供健康宣教、健康评估、健康管理、双向转诊、预约诊疗等5项健康服务,并根据服务对象个性化需求,提供免费体检、上门出诊、康复训练、高友网、糖友网等5种个性化服务包。试点期间,签约服务费、定期检测费等均由区财政全额买单。

同时,思明区卫生计生委还与厦大附属第一医院、厦大附属中山医院正式签订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医疗服务合作协议,将由厦大附属第一医院、厦大附属中山医院负责组织专家下社区,增强社区专业医生技术力量,发挥“名师带徒”的作用,加强对试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技术培训,同时将与中山医院合作,开展“脑卒中”筛查防控等特色服务,为社区居民健康站好第一道岗。

潮平两岸阔——各显神通,服务更优化

提起签约家庭医生的好处,嘉莲街道73岁居民史阿婆有话说:“我是老糖尿病人了,以前自己坐公车到中山医院看病,累不说,心里也挺凄苦。现在好了,签了家庭医生,我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只要5分钟,有时还能享受到上门医疗服务。”

嘉莲街道是4个试点街道之一,目前,该街道已有1500名符合条件的居民签约,10个全科医生团队分别对应不同的居委会,为居民进行一对一的医疗健康服务。

譬如,嘉莲街道卫生服务中心的吕新民副主任医师是长青社区结肠癌晚期患者李先生的家庭签约医师,除了每两周上门给李先生换导尿管,李先生临时有什么急症,也能随时咨询吕新民。吕新民说,李先生病情一旦出现变化,街道卫生服务中心都会及时对其进行处理,或及时转诊至三级大医院进行治疗。

这种零距离的医患互动新模式,增进了居民群众对社区医生的信任感,吕新民俨然成为李先生一家最为信任的朋友。李先生的儿子称赞这种家庭医生新医疗模式,“家庭医生有专人为我们服务,改变了旧有的医疗模式,我们很放心,确实很方便。”

目前,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主要依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团队来开展,全科团队由全科医师、社区护士、预防保健人员组成。居民可自由选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全科服务团队,只需简单签署一份服务协议书,便可免费享受协议中的健康“点对点”服务。

在这场签约“浪潮”中,4个试点街道针对自身特点,开展个性化服务。开元街道短短2个多月就有1500多名居民签约了家庭医生,卫生服务中心还专门设置了5个全科医生团队为辖区内的居民服务,对重点人群的健康进行全程管理,受到社区居民的一致好评。

莲前街道将社区医生编成12个服务团队,与街道下辖23个社区中有意向的家庭签约,率先提供“家庭式服务”,在不违规医疗安全且有特殊情况的前提下,可进行上门访视等服务;鼓浪屿街道则开展敬业爱岗PK赛,深化家庭医生理念,开设家庭病床,医生、健康管理师上门为病患进行诊断、挂瓶及换导尿管等工作。

心潮逐浪高——上下联动,技术更专业
2008年从思明区医院来到鼓浪屿医院,老实说,刘春医生心里是不大情愿的。每天写病历、开药,他笑称自己成为了“开药机”。
心路在2015年有了变化。3月,鼓浪屿街道率先与鼓浪屿医院签订协议,医务人员对辖区居民“包片”服务,相当于每户都有了“家庭医生”。在摸清岛上居民的“健康家底”后,医生对高血压、高血糖患者以及老年人进行持续的“慢病管理”,由“结对子”的医务人员实时监控身体状况,定期安排健康体检,指导用药。在社区医生与健康管理师背后,还有一名大医院的专科医生,共同组成了“三师”团队,专科医生参与每名慢病患者健康管理方案的制定,每周到鼓浪屿医院坐诊一次,管理对象病情复杂时也转诊到专科医生处。

今年6月,思明区启动家庭医生签约试点后,刘春医生的成就感就更多了,在走诊过程中,不仅提高了患者健康稳定率,还与居民愈发亲近,获得了他们的信任感。街道一名江姓老人这么说道:“平时很怕去大医院,人太多医生根本没时间和你细讲,在鼓浪屿医院不一样,感觉上世纪70年代热情朴实的‘赤脚医生’又回来了。”

鼓励居民与家庭医生签约,既是思明区大力推动医疗体制改革的结果,同时也是社区医院自己发展的需要。为保证服务质量,思明区对所有签约医生都设置了门槛:必须具备全科医生资格;掌握大多数常见病、慢性病、多发病的诊疗技术;具备健康管理的基本知识;具有良好的协作精神、沟通能力和团队意识等。

为规范家庭医生的服务,思明区还把签约服务的质量、数量、居民满意度,列入单位和全科医生团队及个人的考核内容,将签约服务取得的成绩和社会效益与全科医生团队及个人奖惩挂钩。“小医院也可以做出大贡献,社区医院要扬长避短,走进群众成为他们看病求医的帮手,通过慢病管理让他们不得病、少得病。”刘春医生说,这样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也逐步建立起了签约家庭与全科医生之间长期稳定、连续、可及的服务关系,推动医患间走向亲情。


厦门思明基本实现居家养老全覆盖

全区建有96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和1162个居家养老服务网点

【数字快览】

空巢老人8185人

据统计,厦门思明区60岁以上老年人近11万人,约占户籍人口总数的15%;其中60岁-69岁约5.64万人,70岁-79岁约3.36万人,80岁-89岁约1.37万人,90岁-99岁1568人,百岁老人60人,“三无”老人166人,空巢老人8185人。

慰问困难老人397名

今年春节期间,走访慰问困难老人397名,总计发放慰问金额28.43万元,其中市基金会慰问困难老人306名,计23.18万元;市老龄办慰问困难老人6 名,计1.2万元;区老龄办、区老年福利协会走访慰问基层困难老人85名,计4.05万元。

发放补贴近300万元

去年敬老节日期间,走访慰问特困及困难失能老人1034名,总计发放慰问金额68.45 万元。为全区55名百岁老人和1454名90-99岁老人发放各种补贴299.12万元,其中,百岁老人过节费500元/人,高龄补贴300元/人/月;90-99岁老人过节费100元/人,高龄补贴200元/人/月。

【工作亮点】在10个街道开设老人日托中心

今年厦门思明区把在全区10个街道开设老人日托中心列入区级重点项目,目前,厦港、鼓浪屿、莲前3个街道已投入使用,鹭江街道的日托中心已开始运行,梧村、滨海预计下个月投入使用,开元、嘉莲、筼筜预计年底前完成改造投入使用。

中华街道日托中心作为市级定点项目,位于霞溪社区傅厝巷14号,规模为1100平方米,计划设置50张日间照料床位,总投资300万元。当前,正在对项目涉及的危房进行拆除中,预计明年12月底前投入使用。此外,镇海社区的日托中心目前正在装修中,预计下个月可投入使用;思南社区的日托中心年底可投入使用;仁安社区的日托中心设计方案已确定,预计明年5月前可投入使用。

值得一提的是,厦门思明区将在前埔源泉山庄筹建“源泉山庄老年公寓”,目前320张床位已基本完工,预计下个月下旬开始试运营,同时公寓还与厦门市第一医院达成了医疗合作共识。二期工程约1000张床位已招标完毕,现正在进行装修。

厦门思明区设立了14个爱心老人餐桌“服务点”,为就餐难的老年人提供爱心助餐助老服务。

火红的秧歌扭起来,欢快的舞蹈跳起来。在我市首届中老年广场舞大赛中,来自厦门思明区的19支参赛队伍兴致勃勃地参加了比赛,参赛者中年龄最大的是70多岁,但他们个个精神抖擞、意气风发,充分展现了思明老人的精神风貌。正如这红红火火的舞蹈一样,生活在厦门思明区的老人是幸福的。据了解,目前厦门思明区建有96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和1162个居家养老服务网点,基本实现居家养老服务范围全覆盖,最大限度地满足老年人的不同需求。

自2007年“安康计划”正式启动以来,厦门思明区以老年人的需求为着眼点和落脚点,广泛发动社会力量参与,大力推进居家养老服务站的建设,建立一整套规范专业的养老服务模式,逐步形成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

【政府购买服务】

有事拨打968180,这是思明老人熟悉的为老服务热线,是厦门思明区委居家养老服务站专门设立的为老专线。厦门思明区依托与各街道签订服务协议的专业服务队伍,实行统一派遣、统一管理助老服务员,上门为老年人开展专业服务。据统计,现有区、街、居三级管理人员3000人;专业服务队伍共有助老服务员5000人;志愿者队伍352支合计16138人。厦门思明区还专门成立了“安康基金”,区财政每年投入800万元作为专项资金,同时面向社区发出捐款倡议,自成立以来,共接受爱心企事业和爱心人士捐赠善款共计749.33万元。

家政服务、法律服务、医疗服务……厦门思明区为辖内符合无偿和低偿服务条件的老年人,提供以家政及医疗服务为主的政府购买服务,同时向辖内60岁以上老年人开展各种助老服务活动,全区11万多名老人受益。其中家政服务,街道通过招标或议标的形式与家政公司签订协议,以家政公司为服务主体为符合无偿和低偿服务条件者上门提供每人每周不少于3小时的家政服务,累计至今,全区已开展家政服务178616.5小时。

关键词  医疗服务

家住文屏社区的老郑患有糖尿病,街道指定的医护人员每周不定期上门为他测量血压、血糖,提供健康咨询等,让他及时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据了解,在医疗服务方面,各街道与辖区医疗机构签订协议,由医疗机构指派医疗助老服务员上门为老人提供医疗保健服务,每周不少于1小时,为辖区老人开设家庭病床、建立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99%。累计至今,全区已开展上门医疗服务62430.5小时。

关键词 老年学校

活到老,学到老。为满足辖区内老人的就学需求,厦门思明区全区办有老年学校104所,10个街道的老年学校配置电视、投影仪、电脑等远程教育设备,开通远程教育课程,实现社区与街道老年学校资源共享。

关键词  爱心老人餐桌

每天买菜、洗菜、煮饭,这让很多老人觉得麻烦。厦门思明区设立了14个爱心老人餐桌“服务点”,为就餐难的老年人提供爱心助餐助老服务,深受欢迎。厦门思明区不断健全社会保障体系,首创为困难老人提供政府购买的上门家政服务和医疗服务,为“三无老人”提供免费爱心营养餐。去年,全区共有143名“三无老人”获得该项服务,老人可选择由夏商营养餐有限公司“服务点”供餐,再经家政公司指派助老服务员送餐上门;也可选择自行到社区原有就餐“服务点”就餐。

【创新服务模式】

日前,街道为老王家安装了智能居家宝。一天中午11点左右,“民生110”平台警报突然响起,屏幕显示的正是老王家。家中已经超过16个小时没有人活动了,难道老人出事了?值班人员立刻给老王打电话,幸好只是虚惊一场,他被妹妹接到了安溪小住。老王说:“这套系统这么好用,我一个人住更放心了。”

这套智能系统包含人体红外感应、烟雾感应、煤气感应、紧急按钮等功能,是厦门思明区为独居老人搭建的紧急援助平台。

关键词 “民生110”服务平台

厦门思明区将“968180”热线和网站整合提升为“民生110”服务平台,并投入131万元免费为老王这样的低保低收入空巢老人以及80周岁以上的空巢老人安装智能“居家宝”系统,及时收集老人的状况、反馈到“民生110”服务中心和老人的亲属,并通过中心平台通知相关人员及时处理。据统计,目前已为辖区内270名老人开通服务。

关键词 社会组织培育基地

厦门思明区将在鹭江街道双莲池社区建设社会组织培育基地。通过培育一批养老服务社区组织,鼓励街道、社区与社会组织合作对接,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开展人性化的助老服务。现已有8家社会组织申请入驻培育基地,其中涉及养老或能为老年人开展服务的有5家,分别是厦门思明区霞辉老年安养中心、厦门思明区沁心泉社会工作师事务中心、厦门思明区温馨夕阳项目部、同心义工服务中心、厦门思明区城市义工协会。

关键词 老人日托中心

今年,厦门思明区将在全区10个街道开设老人日托中心,该项目列入“美丽厦门共同缔造”行动区级项目。厦门思明区大力推广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居民共建共管的社区老人日托中心,利用街道、社区老年活动中心等服务设施和空间,结合老年大学、各类老年协会和爱心老人餐桌,为老人提供日间照料、休闲娱乐、心理辅导等无偿或低偿服务。目前,厦港、鼓浪屿、莲前3个街道的日托中心已投入使用,其他7个街道业已完成选址并进行装修布局,将在今年年底前陆续启用。与此同时,莲前街道前埔北社区建立了首家社区层级的日间照料中心,并通过政府购买方式,引入厦门市霞辉老年安养中心社工部的专业老年人社工服务,为老年人提供一系列适合的社区支持服务。

【丰富文化生活】全区共有306支老年文体队伍

老有所养,老有所乐。为了丰富辖区老年人的业余文化生活,厦门思明区改善服务供给,鼓励各种社会民间组织和私人部门参与兴办社会养老机构和开展养老服务,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居家养老服务供给模式。

关键词 文化和体育服务

各街道和社区居委会均设立了老体协组织,组建文艺队、歌咏队等306支老年人文体队伍,有计划地开展老年人体育锻炼和文艺排练。目前全区区、街(系统)、社区三级老年人体育组织和服务网络健全,辖区建有辅导站(点)211个,社会体育指导员1000多位,全区还形成腰鼓、柔力球、排舞等3支千人的大军。“十二五”期间,力争让80%的老人都能参加文体活动,让老年人的幸福指数、健康指数不断得到提升。

关键词 爱心助老服务

关心帮助生活困难的老人,一直备受社会关注。厦门思明区在全区10个街道成立“爱心超市”,为生活困难老人、弱势群体搭建爱心救助平台。在厦港街道启动了助养和救助特困老人的“助老工程”,据区老龄办统计,累计为40位老人发放近5万元救助金。

鼓浪屿长寿园养老院与某部队疗养院共同成立了军民共建文明园领导小组,部队疗养院充分发挥部队医疗优势,几年来一如既往地坚持为老人提供医疗服务。一七四医院也长期与开元街道共建,定期免费为老年人提供服务。

厦门思明区在35个社区建立心理咨询服务平台,开通心理咨询热线,通过志愿服务、互助活动,促进老人之间的交流,缓解老人的孤独心理。我们在前埔南社区和厦门大学社工系合作创立了“温馨夕阳咨询服务热线”,在演武社区设立演武之家社区服务中心,运用专业社工理念与方法,为社区老年人提供高水准、专业化的社会服务。根据老年人的需求设置了健康咨询、法律咨询、心理慰藉、生活服务四大板块,为老年人排忧解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