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挂号预约挂号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公众号app网上挂号预约挂号
代挂号微信关注公众号扫码↓或微信搜索“华民办事服务”
采用实名制预约,必须提供身份证、手机号码
 
预约时限
 
1、名医预约:在两周内预约
 
2、医师预约:在一周内预约
 
发放号源时间:每天晚上8:00。
 
预约方式
 
1、现场预约:门诊大厅、门诊南楼首层
 
2、电话预约:
 
①114、86668114。8:00-22:00(扣费)
 
②95169  24小时服务
 
③热线:12320(暂停)
 
3、签约预约
 
①1m1m健康网:电话:34255880(市区) 4008-8333-99(市外);网络预约:://.1m1m./   可扣费预约挂号
 
②健康之路:400-6677-400,时间:7:30-21:00; 400-6677-400(市话收费),提供24小时语音预约挂号服务;网络预约::// .yihu.     .jkzl.。
 
③微医挂号网: .guahao.
 
4、银医自助机预约、挂号、取号
 
5、手机微信扣费预约: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广州中医药大学一附院
 
 6、手机支付宝扣费预约: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7、手机APP:
 
云医通APP;微医APP;健康之路APP
 
广东云医院:“广东健康”微信公众号、广东云医院APP
 
医程通APP(00:00-22:30):支持医保手机支付
 
中国电信114挂号APP;翼健康APP
 
8、医生就诊时,诊间预约
 
9、取消预约(如需取消预约号者,请务必在就诊前一天19:00前取消)
 
请按原预约途径取消;现场取消;专线:36591512(上班时间)
 
短信取消:手机13760875031 接受取消预约,本机不接受预约。
 
(格式)取消患者名+预约医生+预约时间+患者电话
 
患者预约挂号信息纳入信用系统。爽约两次者,提醒存在不良记录;超过两次者,取消线上预约资格;超过三次者,取消三个月内所有方式预约资格。
 
咨询电话:36591590、36591085。周一至周五8:00-12:00  14:30-17:30
 
注:挂号时请出示条形码或银医诊疗卡、手机短信,初次就诊的患者先在手机关注医院公众号建档。已预约的病友请提前十五分钟到挂号室挂号,过时电脑将自动取消号源。请按挂号序号准时就诊,过时段者须重排后再就诊。
 
 
1. 病员经门诊医生诊住院治疗时,由医生签发住院卡,方可办理入院手续。
2. 病员入院时,需在入院登记处登记并填写住院开户卡。
3. 广州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人员办理住院时,应出示医疗保险卡及 身份证。
4. 持省市公费医疗证者,须指定点我院或有转诊证明,方能办理入院。
5. 病员入院时需按病种预交按金(医保人员住院均应交付按金,按金可在 医保卡上扣除,也可以交付现金),按金单病者应妥善保管,不得丢失, 出院结算时带回,病员住院期间医疗费用超出预交款额,请按规定追加 按金。
6. 病员查询住院期间医疗费用可使用院发给的“诊疗卡”在电脑查询机上自行刷卡查对(本院在1楼和7楼配置查询机)。若需打印住院费用明细 表(或查询)者,请前往出入院收费处查询窗办理。
7. 病员出院,由病区值班护士通知病员或家属持“诊疗卡”及“住院按金 单”到出入院收费处办理结算交款手续。办妥后,病员持“已办理出院 手续”单交病护士查对后方能出院。
 
 
(一)、学科建设发展历史沿革
 
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基础”重点学科由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第一临床医学院)伤寒论、温病学、金匮要略教研室和大学热带医学研究所组成。本学科点1986年起为博士学位授权点,1997年被确定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广东省政府共建的重点学科, 2002年被教育部评定为国家级重点学科,2002年被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专家组认定为最具特色和优势的项目。2003年以优秀通过“211工程”重点学科验收;2003-2005年进入“十五?211工程”重点学科项目建设阶段,各项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2006年验收再次获得“优秀”通过。学科拥有两个国家级精品课程-伤寒论和温病学、一个省级精品课程-金匮要略。学科点2002年申报成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建设单位,2005年6月以优良成绩通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中期检查,2008年1月以优良成绩通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验收。现学科带头人为林培政教授。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伤寒论、温病学、金匮要略三个教研室是本学科的主要组成部分,在学校中医临床经典理论与教学研究中发挥重大作用。
 
(二)、医院学科建设主要研究方向
 
经过10余年建设,医院学科建设已形成了3个明确而稳定的研究方向,中医药防治糖尿病、类风湿性关节、岭南温病研究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成为国内一流的中医临床基础研究中心和人才培养基地。 1、中医临床经典(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理论与教学研究;通过中医临床基础学科课程系列教材编写及相应临床课、实验课建设,创立多层次人才培养教学模式,全面提升了中医经典著作的教学质量,三门课程的优化整合以及中医临床经典课程的改革在全国中医药院校居于领先水平。 2、经方治疗疑难病症(糖尿病、风湿性疾病)研究;以《伤寒论》蓄血理论为指导,提出气阴两虚、瘀热互结是糖尿病的主要证型,脾虚是消渴病的主要病因病机,首创泻热逐瘀法治疗2型糖尿病,率先提出中医药治疗2型糖尿病必须研究胰岛素抵抗,得到全国同行普遍认同。在《金匮要略》治痹思想指导下,提出顽痹虚实错杂,寒热相兼的新见解,并在经方桂枝芍药知母汤的基础上创制了“通痹灵”系列方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以其独特的临床疗效受到国内外同行重视和赞誉。 3、岭南温病学研究(岭南医学文献研究、温病理论指导治疗疑难病及危急重证研究)。特别在2003年防治“非典”斗争中,岭南温病理论应用于非典防治成效显著。本学科专家刘仕昌、彭胜权、钟嘉熙教授首先介入中医药防治非典工作,参与广州地区多家医院非典会诊工作,疗效显著,为中医药抓住机遇,早期介入非典防治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主要研究成果
 
尤其在教学研究方面取得重要成果,“紧密结合临床、科研,创立伤寒论教学新模式” 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997年);参与研究成果的“中医类专业课程优化整合的研究与实践”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广东省教学成果一等奖(2005年)。
 
1、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的名称:
 
国际合作项目:
 
中医药治疗疑难病的研究/日本文部省(1996-199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中医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和系统性红斑狼疮作用机理研究 (1999-2001) 岭南常见病毒性疾病的湿热特征及证治机理研究(2007-201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广东省人民政府自然科学联合基金重点项目) 寒温并用中药复方防治流感的系统监控性临床与实验研究(2006-2008,国家科技“十一五”支撑计划) 刘仕昌学术思想及临证经验研究,(2005-2007,“十五”科技攻关计划)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补阳还五汤有效部位对脑缺血后脑内IL-1系统的作用(2002-2004) 通痹灵对CIA小鼠滑膜IL-1β.TNFα基因表达的影响(1998-2000) 脾气虚证与HLA-Ⅱ类基因的关联性研究(2000-2003) 中西医综合治疗气分阶段非典型性肺炎的机理探讨(2003-2004) 麝香配伍冰片对脑缺血后血脑屏障损伤的影响及机制研究(2004-2007) 补肾清毒法对乙肝宿主树突状细胞及其介导T细胞功能的作用(2007-2007)
 
2、承担省部级科研项目23项,获得省部级以上成果、奖励一共6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