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挂号预约挂号
厦门中山医院★网上挂号 预约挂号★厦门中山医院
代挂号微信关注公众号扫码↓或微信搜索“华民办事服务”
厦门中山医院网上挂号信息:

挂号网站:://.xmzsh./Pages/Home/Index.aspx

地址:厦门市湖滨南路201-209号

电话:(0592)2292201

邮编:361004

现场预约:

现场预约请到4号楼一楼服务中心,或就诊后让接诊医生为您预约下次门诊时间。


住院须知

尊敬的患者,非常感谢您对我院的信任。为了让您尽快熟悉医院的环境、制度等,更好配合医疗护理工作,使您早日康复,特向您告知以下内容:

1、您入住的是我院 号楼 科  床位,您的住院主管医师是 ,责任护士是 。

2、办理入、出院内容:住院处提供365天24小时全天候办理入、出院手续。

办理入院流程:患者凭医生开具的住院证(医保患者还需提供医保IC卡),并缴纳一定的预交金即可在1号楼1楼住院处办理入院手续。您的门诊病历在入院时需交给医师查阅,在出院前请索回自行保存。

办理出院流程:患者接到出院通知后,携带预交金票据即可在1号楼一楼住院处办理出院手续。住院处会向您提供加盖公章的出院记录、发票;若您需要费用清单,请向住院处提出;若您需要诊断证明书,请出院前向医生提出。

3、住院期间需要遵守的主要规章制度:

请您如实提供各种信息资料,因不实信息造成无法报销、索赔、司法取证等问题,您需自行承担相应后果。

医院探视时间为上午11:00--12:30,下午16:00--21:00;

请您保持病区安静及整洁,爱护病房内的一切设施,请不要将危险物品带进医院;请妥善保管自己的财物,以免丢失;

请您维护医务人员的人格尊严权和人身安全权,自觉维护医院医疗秩序;在未经允许的情况下,请不要进入医疗区,请勿翻阅病历;

4、进行医疗、护理需要配合的注意事项:

每天清晨5:30—7:30是抽血时间,若您有抽血化验,请在病床等候。

每天8:00—10:00是医师查房时间,请在本人病床等候;未经医务人员允许,请不要离开病区,避免发生意外病情变化。

住院期间,若您需要医务人员服务或帮助,请按响床头的呼叫器,护士会到病房对您进行询问、处置;若您希望了解病情、诊断、治疗方案、预后,请在医师查房时提出,由医师进行告知。

住院期间,病情危重、手术风险、特殊检查、实验性治疗、昂贵检查治疗药品、外请专家会诊等项目,医生会主动向您详细告知并要求您签署知情同意书;

住院期间禁止使用外购药品;若使用外购药品,发生不良反应需自行承担后果;特殊情况确需使用外购药品,需申请、审批;

5、医药费用缴纳、查询的渠道:

住院期间,每1~2天会向您发放每日费用清单,请您及时核对,如有疑问请立即向责任护士反映,及时纠正。如住院费用不足,请您按缴费通知到住院处交足住院费用;

6、无红包医院、无烟医院情况告知:

我院为无红包医院,医院全体工作人员一律禁止收受“红包”、回扣;我院是无烟医院,全院室内禁止吸烟;请您配合支持我们的工作。

7、患者表扬、投诉的渠道和方式:

您对医院员工工作满意,要提出表扬,或对医院员工工作不满意,要提出批评,可以拨打电话2292213或直接至1号楼1楼来访接待室反映情况;

8、作为教学医院需要患者配合的事项:

我院为教学医院,为培养优秀医护人员恳请您配合相关教学活动;您有权拒绝任何与医疗、护理无关的检验、研究等相关活动。

9、住院期间便民提示:

住院期间,病区提供24小时开水;医院最西侧开设营养食堂,开放时间为上午 6:30--13:00,下午15:30--19:00,节假日无休;

1号楼1楼设有便利店、银行自动柜员机、护工服务站。

若您需要复印住院病历,住院期间,您需先向所在科室申请,再携带相关证件至1号楼2楼病案室办理;也可在出院三个工作日后,直接到1号楼2楼病案室办理。

若您需要借病理切片,请携带相关证件、病理报告单至1号楼4楼病理科办理。

以上请您详细阅读,未尽之处向主管医师、护士询问,祝您早日康复!


介绍:

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始建于1928年,由爱国华侨和地方知名人士为弘扬中山先生“天下为公,造福社会”的精神捐资兴建而成,时任厦门大学校长、医学专家林文庆博士出任首任院长,为福建省唯一985工程院校厦门大学的首家附属医院。历经80余载中山人的拼搏进取,已发展成为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于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和国家重点大学研究型附属医院,为福建省规模最大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之一。

医院现有编制床位2500张,2014年门、急诊量280万余人次,年收住病人近6万人次;现有教职员工2672人,副高以上专家465名,硕士、博士509名,硕士生导师和博士生导师60余名。医院设有38个临床学科、10个医技科室、1个分院、2个分部、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院拥有2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消化内科和心内科;3个福建省重点专科:消化内科、肝胆外科和心内科;2个市级领先学科:消化内科、肝胆胰外科;7个市级重点学科:神经内科、血液科、内分泌科、关节外科、超声科、胸外科、专科护理;8个市级规划重点学科:老年病康复科、病理科、皮肤科、非传染性呼吸系统疾病诊治专科、急救医学、前列腺疾病、产科危重症、糖尿病肾病科;拥有厦门市临床检验中心、厦门市消化疾病诊治中心和厦门大学消化疾病研究所、厦门大学医学院胃肠肿瘤研究所、厦门市老年疾病康复研究所及厦门市肿瘤分子诊断与靶向治疗重大科技平台等重要医学中心和科研平台;为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培训基地、福建省超声医学培训基地、全国健康管理示范基地;是福建省首批获国家卫计委审核批准开展人体器官移植技术的医院之一。医院拥有最新一代的双源螺旋CT、3.0T超导型MR、头部伽马刀、直线加速器、DSA以及PET-CT等先进医疗设备。

医院雄厚的技术力量和合理的人才梯队推动医院医疗教学科研工作阔步前进。近几年来,医院获各级课题资助300余项,包括国家“863”和“973”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等国家级课题40余项,部、省、市各级科技进步奖40余项,发表SCI论文100余篇,最高影响因子达14.66,国家专利40余项,科研项目总量在全省名列前茅。在大量科研成果的有力支持,医院每年开展大量临床新技术、新项目,先后在本市率先开展肝脏移植、肾脏移植等高难度临床手术,填补了大量技术空白,让广大厦门人民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到优质、安全、高效的医疗服务。

医院凭借地域优势积极开展对外交流,特别是我院倡导建立的“海峡两岸医学论坛”和“中山医学联席会”,涵盖消化、神经内外、超声医学、医院管理等多个学科,分别已成为海峡两岸医学交流中最高水准的学术盛会和国内外知名度最高的“中山”系列医学院所交流平台。目前,“海峡两岸医学论坛”和“中山医学联席会”已突破以往会议讨论和简单交流的形式,通过相互培训管理团队、派遣一线医务人员等方式逐步将各自的科研和教学工作紧密联系起来。

近年来,医院推进就医流程改造,推行全天候、全预约、全自助、全网络、全方位的“五全”惠民便医服务,成立独立随访室开展患者诊后回访,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将院内服务延伸至院外,极大地改善了患者的就医感受;作为优质护理省级重点联系医院,医院积极推进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创建工作,努力落实整体护理,夯实基础护理,建立“首见”负责制,实行“包床到护”,大大减少了患者自聘护工的数量,患者经济负担得到极大减轻,病房秩序更加安静有序。通过上述举措,医院患者满意度逐步提高,医院2004年荣获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2010年获全国卫生文化建设先进单位, 2011年获全国“改革创新医院”。

今天,中山人秉承着“自强不息、止于至善”的厦大校训,传承着“团结、敬业、求实、创新”的医院精神,根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内在要求,继续深入推进各项改革措施,探索分级诊疗试点工作,落实临床路径、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专项整治等各项措施,加强医务人员医德教育,改善医院医疗服务,强化医院管理内涵和服务体系建设,深入推进医疗质量和医疗服务改进,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优质、更满意的医疗服务。


推荐科室:

临检中心简介

厦门市临床检验中心(下称临检中心)成立于2003年7月,是厦门市第一批医学中心,依托于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11年被授予厦门市临床检验质量控制中心,2011年通过ISO15189国际实验室认可体系,2012年被授予厦门市临床检验重点实验室。临检中心是卫生部全国细菌耐药监测基地,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临床科研基地,国家863计划重点项目生物医学关键试剂研究实验室,国家863计划体外诊断技术产品开发重大项目(心脑血管慢性损伤及急救指标等体外诊断试剂的研制)临床研究实验室,厦门大学、福建医科大学、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等多所高校教学基地。临检中心承担着中山医院临床检验工作任务,承担着厦门大学医学院、福建医科大学、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等高等院校的教学任务,承担着国家、省部、市等多级科研课题的研究,还负责全市临床检验质量控制,以及厦门市临床检验社会化、中心化服务等重要任务。临检中心总建筑面积达到3000平方米,设立有临床检验室、临床生化室、临床血液室、临床免疫室、临床微生物室、分子生物学研究室、遗传室、HIV初筛实验室、细胞免疫室、放射免疫室等专业实验室。拥有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全自动血凝仪、全自动血培养仪、全自动细菌鉴定仪、全自动电化学发光检测仪等一系列高精尖临床检验和科研设备。是一个集临床检验、临床血液、临床生化、临床免疫、临床微生物、及医学分子生物学等众多学科为一体的现代化的“实验医学中心”。临检中心自成立以来,在学科建设中始终把学术队伍建设作为一项紧迫的战略任务放在学科建设的首位。按照引进和培养相结合的方针,制定各种倾斜政策,下大力气狠抓高层次、高水平中青年科研骨干的引进和培养,以保证医学中心建设的核心力量。如临检中心主任黄如欣教授曾应李政道博士的邀请赴美进修,取得多项成果,1994年10月他谢绝美国高薪聘请与夫人回厦。回国后,作为课题负责人,取得五项科研成果,其中4项厦门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厦门市科技进步三等奖。撰写著作二本,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论文十余篇。2008年,牵头搭建一套集医疗、预防、保健、康复、计划生育、健康教育和政府监管于一体的“6+1”区域卫生信息化系统, 为我国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提供了迄今为止最为成功的实践蓝本。临检中心常务副主任张忠英教授,硕士生导师,是厦门市第一批学科带头人,享受国务院津贴专家,主持完成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项目、省市科研项目等11项课题的研究,发表SCI、核心期刊论文数十篇,获福建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1项,获厦门市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3项,获国家专利授权6项。检验科负责人杨天赐博士,主任技师/教授,硕士生导师,是多个SCI杂志的审稿人,近年来主持包括国家863计划、国家创新基金、国家自然基金重大研究计划(培育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福建省社会发展重大研究项目、福建省科技计划重点项目、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等多个课题的研究,获得教育部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1项,厦门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一、二等奖各一项,获得国家专利授权29项(第一发明人8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26篇。厦门市临检中心经过11年的建设,科研成果成绩斐然,硕果累累:主持完成包括国家、省部、市和卫生局等各类课题50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项);获省科技进步奖1项、市科技进步奖5项(一、二等奖各1项,三等奖3项);获得授权国家发明专利7项,实用新型专利26项;发表科技论文100多篇,其中SCI论文30多篇。临检中心拥有较雄厚的技术力量储备,知识结构系统、合理,有着多学科的交叉,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现有工作人员70名,其中高级职称11人,中级27名,博士5名,硕士21名,硕士生导师5人。临检中心凝练了今后的2个主要研究方向:肿瘤诊断基础研究、梅毒的致病性机制与诊断研究,争取将临检中心建成在厦门市引领能力强、省内先进,国内具有较好影响力的临床检验中心。临检中心秉承“专业、敬业、激情、创新”的中心精神,坚持“临床、教学、科研、产业化”并重,加强软硬件建设,完善内部管理,执行国际实验室15189认可体系,强化人员素质,使各项工作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充分利用先进的仪器设备、可靠的检验方法和高素质的检验人员,一如既往地为广大同仁、市民提供更优质贴心的服务。


消化内科

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消化内科是厦门市消化疾病诊治中心、厦门大学消化疾病研究所骨干学科,2007年获批“厦门市消化系疾病实验室”,2008年建成“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培训中心厦门培训基地”,2009年联合台湾大学医学院附设医院、香港中文大学威尔斯亲王医院牵头成立“海峡两岸消化疑难病会诊基地”,2010年晋级“卫生部国家临床重点专科”, 2012年成为福建省临床重点专科,2013年联合新加坡国立大学医院、台湾大学医学院附设医院、香港中文大学威尔斯亲王医院成立“海峡两岸消化系肿瘤早期诊断和治疗基地”,2013年成为“卫计委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消化病学专家委员会”挂靠单位,2015年成为“厦门市卫生计生委领先学科”。本专业集医、教、研为一体,技术力量雄厚,现有医护人员100余人,其中闽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博士研究生/博士后导师2人,硕士研究生导师9人,主任医师、教授9人,副主任医师、副教授8人,主治医师7人,住院医师8人,医师中拥有博士学位25人,硕士学位8人,其中多人有海外留学经历。有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常务委员1人、青委会副主任委员1人,中国医师协会消化医师分会常务委员1人、委员1人,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常务理事1人,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消化病学专家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委员兼总干事1人、副总干事1人,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组织生物样本库分会委员1人,中国胃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会长1人、理事2人,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内镜专委会委员1人。拥有各种先进的诊疗及科研设备,目前病区开放床位为120张,同时设有消化专家门诊、专科门诊、专病门诊、消化内镜诊疗部、消化动力室和消化实验室。年门诊量12万余次,年出院3500余人次,年内镜诊疗达4万余人次。消化内科坚持以临床为核心,教学、科研为动力,目前本学科已成为海西地区消化病和消化内镜专业的领军学科。


专家:

科室     医生

急诊部     叶剑鸿 闵祥辉 骆顺安 沈国伟 谢益伦 李 娟 洪土生 夏永清 林 青 张永利 林青 王煜 华丽 周晓英

心血管内科     陈水龙 万发银 郑剑涛 刘文辉 黄卫斌 王 焱 张振清 王挹青 陈炳煌 何世华 邓颂南 叶涛 沈国伟 陈超 肖国胜 傅国根 王焱 陈慧敏 陈子威 李继忠 骆顺安 劳华珍

神经外科     田新华 张俊卿 黄延林 戚远光 杨芳裕 陈 锷 曾军 张峰林 李泉清 刘禹冰 邓志鸿 陈陆馗 陈锷

骨科     傅日斌 张 英 林振宗 林劲松 王振辉 陈辉东 刘晓东 张英 于万胜 华强 成有生 马军 夏永清 陈国能 赵慧毅 夏春

肝胆外科     王效民 尹震宇 吴绍峰 于仁祥 吴国洋 刘平果 李涌 俞可克 李岗山

消化内科     刘禹冰 巴亚斯·古楞 任建林 刘 明 王 琳 陈建民 叶震世 施华秀 钟燕 许鸿志 周静平 陈美娅 廉亚美 林逊汀 潘金水 卢雅丕 胡益群 王琳 林振和 刘明 陈立刚 巴亚斯.古 司丽娟

呼吸内科     江兴堂 曾惠清 邓丽平 尹小文 杜艳萍 李娟 李苹 江毅芳

肾内科     关天俊 李国贤 郭汉城 韩蜀莲 周丽华 暴淑英 凌毅生 黄珊 刘俊兰

血液科     鹿全意 张可杰 张 鹏 牛小青 张鹏

内分泌科     陈小敏 张 岩 沈兴平 杨香玖 吴福衍 黄 群 马 红 甘利萍 马红 黄群 张岩

干部保健科     陈子威 周乃珍 陈慧敏 李 苹 王晓霞 张碧珍 李苹

儿科     吴妙心 陈 琪 张先蕙 柯淑英 黄 萍 陈 敏 林志青 黄萍 陈敏 陈琪

中医科     陈 健 卓玉凤 闵凡锦 张作伟 庄雪珠 黄源鹏 洪文新 吴锦发 康宝琴 游夏毓 张剑川 张理 曾亚平 陈健 庄小梅

肿瘤科     苏 安 王 馨 吕 霞 吴炜新 王馨 吕霞 苏安

肿瘤放疗科     侯如蓉 徐 辉 余德 郦守国 徐辉

感染性疾病科     岳 蓓 邓永岳 王雪莲 李峰 岳蓓

中心ICU     孙德军

普通外科     魏黎煜 刘晓东 杨素梅 罗 琪 李良辉 刘国彦 黄正接 庄维纯 齐忠权 罗琪

胃肠外科     齐忠权 刘忠臣 丁志杰 邱兴烽

血管外科     赵一麟 李昭辉 卢伟锋

胸外科     康健乐 蔡英杰 赵永祥 傅成国 高惠川 段红兵 高学平 吴国熙

泌尿外科     黄元明 罗广承 苏汉忠 沈瑞雄 白培明

妇产科     刘丽芳 孙南丁 周丽华 黄秀敏 沈 进 杨湘军 董生伟 陈丽玉 郭涓 李云华 郑秋鸿 于杰 温兰玲 卫祥云 吴玉琼 缪智辉 李娜 刘昱 沈进

眼科     陈 跃 林 星 邓新平 王夏虹 皮敏石 胡家明 徐法松 陈跃 郑瑞琼 林星

耳鼻喉科     周 莉 余明强 邬晓力 洪拥军 乐家振 邓燕飞 杨海斌

口腔科     孙本强 胡 骏 蔡熙珉 张 忠 李 雷 李忠林 陈晓莉 叶展超 邹冠弘 李雷 张忠 胡骏

皮肤科     郑燕岚 刘晓坤 王官清 李新生 王 合 王晓慧 赵国庆

整形美容科     黄 岩 李 锋 黄岩 李锋

麻醉科     于秀娟

临检中心     谢华斌 陈振胜 杨天赐 张旺东 黄如欣 张忠英

体检部     周晓英 李继忠 周 莉 江毅芳

病理科     殷平 陈守惠 潘超

临床检验中心     谢华斌 张忠英 杨天赐 陈振胜 黄如欣 张旺东

神经内科     葛华 林青山 庄晓荣 蔡小芳 郑维红 林威 林晓芳 王显锏

影像科     王卫星 林建忠 林清池 王金岸 顾全厚 张有彬 段少银 梁昆如 杨天和 康江河 李怀波

营养科     梁成强

药学部     王晓贤 欧阳华 张蝶婉 陈娴瑛

老年医学部     林纯毅 梁立新 王叶 郑美真 陈鹭玲 席雅琳 林伯庚 罗汉暄 王官清 杨联坤 王晓慧 余玲玲 赵国庆 王合 陈治卿 劳华珍 陈萍

超声科     张敏 陈小燕 陈江华 李琦 王迎 苏茂龙 李治安 周筱琳 陈卉品 陈勇刚

耳鼻咽喉科     周莉 邬晓力 余明强 邓燕飞 乐家振 郭永清 庄佩耘 杨海斌 洪拥军

重症监护病房     孙德军

皮肤性病科     陈美华 赵国庆 郑燕岚 陈萍 王合 李新生 刘晓坤 王晓慧 王官清

核医学科     王力平 周志才 苏福 王卫星

心血管外科     赵霞 强海峰 刘波 尤颢 朱状辉 孙勇 赖可可 郭宏伟 朱鹏 廖崇先 杨谦 赵永祥 邱风 单忠贵 舒涛

心功能科     吴岳平


新闻:

肝癌晚期不自知 破裂出血至休克

多种手段联合“围剿”肝癌使患者奇迹生还

肝癌被称为“癌中之王”,是一种恶性程度很高的癌症。我国肝癌多由乙肝病毒发展而来,随着国家对健康保健投入不断增加,肝癌治疗效果有明显的改善。

据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肝胆胰外科主任刘平果教授介绍,虽然已有多种治疗肝癌的方法,并且不断涌现新的疗法,但仍然没有依靠单一的治疗方法能治疗肝癌,即使是早诊早治,也需要综合多种治疗方案来预防肿瘤复发,巩固治疗成果。

据了解,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肝胆胰外科是目前闽西南唯一一个拥有治疗肝癌众多方法(手术、TACE、局部射频消融术、无水酒精毁损术、放射离子置入等)的科室,根据患者的个体特点,灵活采用不同的治疗手段,从而明显提高了治疗效果,延长患者生命。

肝癌破裂大出血  多种手段联合狙击

不久前,患者林先生在搬东西的时候突然感觉腹痛难忍,没几分钟甚至晕倒在地,家人将他送到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抢救,经过检查才发现,原来他得了肝癌,且肿瘤已长到10cm约拳头般大小,是肿瘤破裂导致大出血、休克。肝胆外科马上制定方案,通过综合治疗使林先生奇迹生还。

据了解,肝胆外科医生先行动脉栓塞化疗术,将1毫米的微导管送达供应肿瘤的动脉血管,注射药物堵住了破裂的肿瘤血管,及时化解了险情。在患者的病情逐渐稳定之后,专家组针对患者的情况制定了个体化的综合治疗方案,包括手术切除肿瘤、射频消融及局部无水酒精注射等。如经过TACE治疗后,肿瘤若缩小,约40%患者有望实施手术切除肿瘤,竭力延长病人的生存。

刘平果教授提醒,厦门肝癌高发的主要原因是乙肝患者多,80%—90%的肝癌患者是由乙肝发展而来的。不过,令人欣慰的是,随着乙肝疫苗接种等措施的实施,现在厦门青少年群体的乙肝病毒携带率已大大降低。乙肝人群要尽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平时不要喝酒、暴饮暴食、熬夜,至少每半年做一次B超和甲胎蛋白检查。

TACE技术受追捧  精准秒杀癌肿

肝动脉栓塞化疗术(TACE)是治疗大肝癌的一把 “利剑”,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每年的TACE手术量近400台。手术要借助数字化减影机(DSA),在DSA的帮助下,肝脏的血管被放大3-5倍,医生能看清血管的走向,准确找到肿瘤的供血管,再通过直径不到1毫米的导管,将药物打到供血管里,使得肿瘤缺血坏死。“肿瘤喝血,那么我们就在血里下药,精准杀死癌肿,又并不损伤其它组织。”中山医院肝胆胰外科主攻肝癌TACE技术的熊宇医生介绍。

TACE治疗大肝癌,效果显著。前不久,范先生右腹疼痛不止,在当地医院检查发现,肝脏上长了13公分的巨大肿瘤,紧贴肝内大血管,属肝癌晚期。抱着一丝希望,范先生来到中山医院肝胆胰外科,科室TACE治疗组紧急给予肝动脉栓塞化疗术,经过5次治疗,患者癌肿从13公分缩小到6公分。

“肝动脉化疗栓塞是晚期肝癌的首选,该技术诞生30 年来已得到广泛应用。近年来,数字减影机(DSA)的临床应用为TACE术前病情分析及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熊宇介绍,此外,TACE结合分子生物学的治疗手段,比如结合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和基因治疗等也越来越受到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