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挂号预约挂号
定结县人民医院【网上挂号 预约挂号】定结县人民医院
代挂号微信关注公众号扫码↓或微信搜索“华民办事服务”
定结县人民医院网上挂号信息:

电话:0892-8252681

地址: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地区定结县江嘎中心路01号

相关新闻:

定结县陈塘镇——生活在仙境的“东方来人”

当你走在陈塘的路上,你会发现造物主独具匠心:伟岸挺拔的雪山、郁郁葱葱的森林、飞流直下的瀑布、沁人心脾的花草,这一切自然的景象美不胜收;当你到达陈塘,你会感觉进入到梦境一般,身在洁白无瑕的云中和云上的感觉一定会让你飘飘欲仙,婀娜多姿的夏尔巴姑娘也正向你姗姗而来。

古老的民族与旖旎独特的自然风光构成美妙画卷

陈塘位于喜马拉雅山北麓、珠穆朗玛峰东侧的原始森林地带,与尼泊尔一衣带水、隔河相望,是日喀则唯一不通公路的乡镇,也是夏尔巴人的聚居地。陈塘平均海拔2040米,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有6个行政村,382户人家,1956人。目前,人均现金收入不足千元。由于地理闭塞,交通不便,至今进出陈塘镇的所有物资,全靠人背畜驮运输。

第一次认知陈塘是三年前的事情。一位同事到定结县采访归来后,送给我一本画册和一张碟,其内容描述的正是陈塘风土人情。饥渴于对陈塘的了解,在当时,我就已萌生去陈塘的念头。今年9月,正好一个机会,让我和同事终于有幸走进了陈塘。

陈塘,得名于建设萨迦寺时大量木料经此地运输。“陈”之意为运输,“塘”之意为路,合并之意为“运输的路”。关于陈塘,还有一个美丽凄惨的传说。据说,当年修建萨迦寺时所用的木材,全部都是从陈塘靠人背畜驮运输出来的。在距离萨迦寺不到十公里处,有一座山名叫“种无拉”,藏语意为“野牦牛哭泣的地方”。当年修建萨迦寺时从陈塘运木材的野牦牛实在走不动了,就在这座山上留下了眼泪。如今,在萨迦寺内的壁画上,就有这方面内容的真实反映。

早上九点,我们一行从定结县出发。行进途中,我们不时会看到公路边不远处有一些连绵不断、白雪皑皑的雪山,壮观、震撼。在经过日屋镇后,县委宣传部的同志告诉我们说,已经开始进入陈塘了,并指给我们看,那满眼的翠绿和飞溅的瀑布。

由于陈塘公路还在修建之中,车子总共行驶五六个小时后,我们便要开始徒步。我们一行的物资,根据县委宣传部安排,是由陈塘镇四名夏尔巴人帮我们背运进去。在车子不能前进的地方,我发现他们早就在那里等候着我们,根据他们的服饰判断,我已确定他们就是夏尔巴人。

所谓的夏尔巴人,汉语意为“东方来人”,又可解释为“留下来的人”。传说其祖先起源于宋朝时期的西夏王朝的党项族,后来西夏覆灭,他们的后代逃亡到陈塘。夏尔巴人兼有藏族和汉族的习俗,他们使用藏文,但却形成了与藏族截然不同的民俗文化。
我们看到,陈塘的夏尔巴人服饰很有特点。妇女头顶的帽子上以鲜花和孔雀羽毛点缀,脖子上挂着由两百多个银环连成的项链,胸前挂着六个银制的小串子,腰部系着银带,手腕戴着大白贝壳。走起路来身上叮铃作响,闪闪发光,煞是美丽动人。男性帽子上也以鲜花和孔雀羽毛点缀,不过每个人腰间大都插一把名叫“果奔”的弯月形砍刀,这向外人透露出一种原始古朴。

由于地理闭塞,交通不便,陈塘夏尔巴人长期以来很少与外界来往,因此还保留了其独有的婚嫁方式、丧葬习俗和独具风韵的歌舞等独特的民风民俗。如今,在拉萨举行的民俗服饰展览、日喀则珠峰文化节等活动中,陈塘夏尔巴人服饰、歌舞和其古朴独特的风情已经受到国内外人们的广泛青睐。

森林、雪山、瀑布、湖泊、蓝天、白云……沿途中,旖旎独特的陈塘自然风光使我们将疲劳忘记得一干二净。而这一切与生活在这里的夏尔巴人民俗正构成了一幅异域风情的美。

四季如春,夏无盛夏、冬无严冬、温和多雨。印度洋暖湿气流沿着陈塘河谷,穿越峻岭雪山,滋润着这里的每一寸土地。在这里,覆盖着20万亩原始森林,30多种珍贵药材资源,栖息着20多种国家珍稀野生动物。1989年,陈塘镇被划入珠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地理、环境、气候、生物、民族、历史等方面形成世界范围内不可多得的最佳科研基地。

30年一步一步的发展,带领夏尔巴人走进现代生活

晚上将近九点,在步行了六个小时后,我们终于到达陈塘。在陈塘,一会儿身在云中,一会儿身在云上,我们个个感觉自己就像神仙一样,逍遥自在。同时,美丽的夏尔巴姑娘展现出原生态的歌舞,已使我们一身的风尘消失殆尽。

对外界而言,这里的每一步发展或许只是一小步,但对陈塘而言,这里的每一步发展都是一大步。尤其是近几年来,通过兴边富民行动,陈塘各项社会事业和夏尔巴人的生产生活等方面都有了较大发展和改善。

陈塘镇人大副主任次珠说,在过去,陈塘的夏尔巴人生老病死几乎听天由命,一旦有人生病,能熬则熬,否则只有等死。而现在呢,全镇100%群众通过参加农村合作医疗,一旦有人生病都能到乡镇卫生院去治疗,病情能得到及时救治,自己也不用掏多少医药费。

2006年,陈塘乡卫生院正式成立,从以前在乡政府的一间小诊所搬迁至现在一栋二层楼房里。医务人员也从过去2名发展到了现在4名,其中1名医生还是从正规卫生院校毕业后分配进来的。不但医务人员业务素质有了较大提高,而且卫生院专门设立了内科、儿科、妇科和治疗室等门诊科室。

可惜,在陈塘采访期间,四名医生都不在卫生院,后来一打听,才知道他们已用尽粮食,下山背粮去了。在乡镇卫生院内,我们只看到一名女护工正在忙着打扫卫生。据了解,这位女护工的丈夫生前是卫生院的一名医生,今年年初,疾病夺去了他的生命,留下了她和两个女儿。由于丈夫生前教过她医务护理基本知识,所以她在丈夫去世后留在卫生院,做起了护工。

这两天,卧雪村的前任村长多吉老人在自己家里与亲戚喝着鸡爪谷酒,听说我们来了,他特意跑到乡政府的院子里来,要和记者一行同饮共欢。原来,在当天,记者到他家采访时,他正巧不在家。当记者走后,他回家听家人一说此事后,就特地来到乡政府。

19岁的米玛次仁,是多吉老人的小儿子,今年高考被西藏财经学校录取。最近马上要开学了,于是亲戚们都前来为他送行,喝酒自然是免不了的。多吉老人有四个儿女,唯独小儿子考上了大学,他怎能不高兴呢?用老人的话说,自己一生没出过什么远门,没见过什么大世面,他也认了。但不能让孩子一辈子跟他一样守在大山里,他希望儿子将来能走多远就走多远。

像米玛次仁一样,今年陈塘一共有四名学生被区内大中专院校录取。在定结县委政府和上级教育部门的关心支持下,近年来,陈塘镇教育事业取得较快发展。2006年,陈塘镇中心小学进行了改扩建,由三年制变成六年制。记者看到,学校不仅有新的教学楼,还有新的老师学生宿舍楼和师生食堂。由于放假,学生和大部分老师都回家了。只有当地旦达老师一人留下来看护学校。他告诉记者,现在学校有13名教师,学生296名。旦达老师说:“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目前,全镇儿童入学率达到96%以上。”

这几年,陈塘的发展变化可以称得上突飞猛进。2007年,对于陈塘夏尔巴人来说,是具有非常意义的一年。这年年初,陈塘家家户户都通上了电,陈塘无电的历史彻底结束。为了庆祝,夏尔巴人喝酒、唱歌、跳舞,一直持续了几天几夜,使整个陈塘都沸腾起来。陈塘乡党委副书记班典告诉记者。

有了电,夏尔巴人的生活更加光亮起来。在辛勤劳作之余,夏尔巴人的精神生活又增添了一份精彩。一天傍晚,记者在前往拉珍家时,远远就听到屋子欢笑声一片。当我们推开门时,看到主人一家都围坐在炉火前,正津津有味地看着电视里播放的小品节目,他们被演员们幽默滑稽的表演逗得开怀大笑。

据乡党委副书记班典介绍,现在陈塘镇386户夏尔巴人家中,有一半以上的家庭都有了电视,有的还购置了录音机和影碟机。

同年7月1日,陈塘边防派出所挂牌成立,陈塘的社会治安也明显好转起来。陈塘镇边防派出所所长陈有德告诉记者,派出所成立至今,一共进行22场次法制宣传教育,受教育群众达4万人次;共受理调解治安案件和经济民事纠纷50多起。

通过宣传教育,陈塘夏尔巴人法制观念有了进一步提高,打架斗殴和聚众赌博现象明显减少。现在,用陈塘夏尔巴人自己的话说,只要家里有一人被叫进了派出所,不仅一家人不光彩,而且整个村子的人都会觉得不光彩。

另外,通过国家兴边富民行动,近两年,陈塘夏尔巴人的住房条件也得到极大改善。从2004年开始,由国家投资556万元,对陈塘300多户民房进行了改造,使陈塘家家户户都住上了新居。现在,一排排具有夏尔巴风格的整齐划一的新民房拔地而起,使人赏心悦目。

修通公路,让陈塘卸下“重负”,直起腰迈向富裕、和谐

在未正式进入陈塘采访之前,定结县委宣传部部长巴桑在车子上告诉我们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他说,在上个世纪90年代,陈塘有一位政协委员两次到自治区开政协会议时,在政协提案中都请求上级部门能给陈塘镇送来一架直升机,以解决陈塘镇交通不便这一困难。

刚听完这个故事后,我在心里暗笑这位政协委员这一“异想天开”的提案。但后来了解了情况,我们的神情一下子都严肃起来。这位政协委员朴素的想法无非就是希望陈塘公路早一点动工,早一点修建。由于交通不便,生活在陈塘的夏尔巴人祖祖辈辈全靠人背畜驮运送物资,山高路险、风餐露宿,这种艰苦的生活实在让他们“不堪忍受”。因此,修建陈塘公路成了陈塘一代又一代夏尔巴人最大的梦想。

让我们感到欣慰的是,陈塘夏尔巴人这一梦想正变为现实。在前往陈塘镇途中,我们看到陈塘公路建设正在忙碌的进行中。据陈塘公路建设指挥部有关负责人介绍,陈塘公路完全是由国家投资修建,2002年正式动工,共分二期进行。现在,从日屋镇到孔定玛的一期工程已经完工。

因为陈塘地形复杂,再加上气候恶劣等原因,使得陈塘公路施工难度非常大,进度也非常缓慢。尽管困难重重,但公路的不断延伸已让陈塘群众心里越来越敞亮,陈塘公路的修通已让这一代夏尔巴人看到了希望的曙光。这位负责人说。

近年来,随着陈塘镇的发展变化,夏尔巴民俗文化也得到了定结县县委政府和上级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努力打造夏尔巴文化品牌,并以此为载体开发陈塘独特的旅游资源正成为陈塘下一步发展规划。现在,陈塘通过利用定结县一年一度的“夏尔巴艺术节”和日喀则“珠峰文化节”不断扩大对外宣传,并且每年投入30万元发展和保护夏尔巴民俗文化。

在“十一五”期间,定结县还拟在陈塘镇建立夏尔巴民俗文化村,完善相关旅游设施,吸引更多游客,准备让夏尔巴人吃上“旅游饭”。定结县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现在,陈塘作为定结县一个重点乡镇和重点区域,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通过在资金、政策和技术等方面不断给予倾斜,陈塘教育、卫生等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已得到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一个文明、富裕、和谐且具有独特夏尔巴民俗文化的陈塘必将展现在世人面前。


雪域高原的驻村工作队

从拉萨驱车经西藏惟一的高速——机场高速,经过尼木县到日喀则扎什伦布寺,再经过150公里的盘山公路到岗巴县,再经过70多公里凹凸不平,满是灰尘和暗冰的的崎岖土路,全程4个多小时,记者一行来到珠穆朗玛峰脚下的湿地自然保护区:日喀则地区定结县琼孜乡。作为西藏自治区第一批两万名驻村工作队队员中的一员,记者曾经在这里工作过半年的时间。半年,我们工作的情形还历历在目;半年,我们在这里留下了许多的心血和汗水;半年,我们与当地村民结成了亲如一家的友谊。

强化基础建设 改善生存环境

“强基础 惠民生”驻村工作是人行拉萨中心支行“创先争优”活动的重要活动载体和特色内涵之一。2011年10月活动启动后,人行拉萨中支党委高度重视、周密部署、精心安排,积极动员党员干部职工参加,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已先后派出3批驻村工作队共计51人开展驻村工作,目前第四批驻村工作队正在筹建之中。

人行拉萨中支驻村工作队总协调人、驻哲圭村工作队队长贺成仍旧清楚地记得,2011年10月28日,他带领16名工作队队员从拉萨出发,携带两个集装箱的慰问物资,经过6个多小时的颠簸行程,来到了定结县琼孜乡——这个边境村庄。为迎接工作队一行人正式驻村,5个村的藏族村民们身着节日盛装,载歌载舞,用动人的歌声和欢快的舞步,向工作队表达了他们热情的欢迎,使工作队的队员们忘记了一路的艰辛,深受感动和鼓舞。

然而,当他们开始对各村的基本情况进行走访调查之后,却陷入了深深的忧虑中。琼孜乡位于西藏自治区定结县西北部的珠峰湿地自然保护区,平均海拔4300多米,到一东一西的定结县城、岗巴县城都是70多公里,全是乡村土路,村民生存自然环境非常差,四周的山上除了石头还是石头,5个村子找不出10棵真正意义上的树,年平均气温仅2度,冬季最低温度零下25度,无霜期仅80天,风沙期约120天,最大风力8级,雨季仅10余天,缺水、缺电、缺医少药、缺电话信号、缺劳动致富的本领和知识,人畜饮水困难,土地灌溉缺水、婴儿出生率高、死亡率高,成人疾病多、治病难,村民平均寿命短……自然环境的限制、自然资源的贫乏、信息交流的闭塞也造成了当地贫穷和落后。

而此次记者再次造访驻村工作队,看到了各个村里实实在在的变化。哲圭村、乃萨村都修上了水泥路面,村里的风沙、灰尘变小了;各个村都安装上了太阳能的路灯,晚上村民回家再也不用摸黑走路了;各村各户都安装上了太阳能蓄电设备,用电相对正常了;牧场里的牛羊更多了,在土地上耕种的村民们也能用上现代化的农机具了;村民们到县里办事情、就医,交通方面也比以前方便多了;朗玛村20户人全部建起了一楼一底的新房……

引入有效资源 提升生产能力

当我们到达驻村工作队驻地一个小时之后,哲圭村的工作队队员刘涛才一路风尘地推门进来,“村里一个村民得了急症,我们派车把他送到定结县人民医院治疗去了”,这个陕西汉子脸上洋溢着一种满足的笑容,两颊上明显的高原红显示出一种成熟与稳重。多为村民解决一个困难、多为村里办一件实事、多为当地谋划一条发展之路,再苦再累也是值得的,这就是全体驻村工作队的心里所想、心里所思,他们很多人从相对发达、海拔仅几百米的内地,来到了海拔3700米的拉萨,又从相对发达的拉萨,来到了海拔4300米的这里,克服了交通不便、通讯不畅、用电不便、气候恶劣、水土不服、饮食不惯、语言不通等诸多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把党的温暖送到了广大人民群众身边。第一批驻村工作队队员米玛顿珠,因为胃出血差点失去自己的生命,第二批驻村工作队队长李冰洁、德吉,带领4个女同志开展驻村工作长达半年,第三批驻村工作总协调人何俊斌,血压高达180仍然带病坚守驻村岗位……

通过一年多来的努力,驻村工作队帮助当地村民解决了绵羊短期育肥、防洪坝维修、羊圈整修、灌溉水渠修建、农机具配置等诸多生产生活方面的实际困难。人行拉萨中支的各族干部职工也积极行动起来,通过各种渠道,自发为驻村点的农牧民群众捐款捐物、争取项目和资金…充分展现了央行员工的良好品德,当地农牧民群众非常感激,也获得了西藏各级强基惠民领导小组的一致好评。

当被问及对驻村工作队还有什么要求时,羌姆村村长多布杰摇了摇头,他用藏语告诉记者:“他们为我们做的事情太多了,我们要是再提要求,那就太惭愧了”。“条件虽然艰苦,但村民们都很善良淳朴,得到一些帮助就开心地来致谢,给我们送上哈达,让我们觉得自己的工作特别值得。”朗玛村工作队队长班典说。

做好长效规划 助力持续发展

在前往几个村子的途中,我们不时能遇到藏族小孩子,他们见到外地来的汽车总是会停下脚步,举起手向我们行少先队队礼。对于这些孩子们来说,来自远方的人们带来了衣服、文具和学习的机会,微笑和敬礼是他们表达感谢最直接的一种方式。孩子们清澈的眼睛和干净的笑容所流露出的真挚情感,让人尤为感动。

1月的高原异常寒冷,大风扑面而来,而人行拉萨中支驻村工作队队员们的满腔热情却不曾熄灭,他们围绕在烧着牛粪的火炉边,思考着自己村里下一步的发展之路,他们坚信,经过几年坚持不懈地努力,村子里的基础设施、生活状况、文化教育等情况,必将发生更为可喜的变化。

利用自治区财政划拨给各村的办实事资金,驻村工作队今年准备给村里配备10台脱粒机、整修15间牛羊圈、新建糌粑加工厂、新建榨油厂、修路等等。除开上述项目,驻村工作队经过长期调研,还规划了九个惠民项目,准备在修建牛羊圈、农田开垦、草场改扩建、农田水渠维修、人蓄饮水引进、电话信号发射塔安装、为全乡村民“献爱心、送健康”、为全乡村委会开展汽车维修、农药化肥购买等方面为村民办实事,初步统计约需项目外资金200万元。这些可行性项目,仅靠人行拉萨中支争取立项及资金的落实存在很大困难。中支党委向全行干部职工发出了倡议,号召大家积极行动起来,广泛发动身边的亲朋好友等各种社会关系,到相关部门沟通协调,从项目的立项、资金的争取等方面为驻村工作队牵线搭桥,提供帮助,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献出一份爱心,帮助村民解决实际困难。

当采访结束时,哲圭村73岁的五保户罗布步履蹒跚地赶来,用含糊不清却包含深情的语言让我们给前两批工作队员捎几句话:希望工作队员今后多回来看一看,看看村里的变化,尝尝村里的青稞酒,乡亲们急切地盼望着哪!离开哲圭村的时候,只见罗布老人仍在一遍遍地重复着感激的话语感激驻村工作队给他们生活带来的变化……

改变的是时光,不变的是工作队员对村民们的深情厚谊和对村里发展的殷切期望。

编者按:针对“三农”领域不同层次的需求,减贫、扶贫是国内外政府组织、非政府组织及金融组织一直以来都很关注的领域。中国科学院最新完成的《2012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提出,中国发展中的人口压力依然巨大,按2011年提高后的贫困标准(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2300元人民币/年),中国还有1.28亿的贫困人口。而对于及其偏僻、生产及生活能力极低的地区和人群,直接采取金融服务支持的条件还远远不具备,因此更需要的是基于基本民生改善的方式来提高和促进贫困地区的生存环境。人行拉萨中心支行“强基础 惠民生”的驻村工作队正是着眼于夯实基层工作基础、促进基层和谐稳定、帮助农牧区基层尽快脱贫致富的一支“生力军”,犹如一朵傲然屹立于雪域高原的雪莲,晶莹剔透,夺目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