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挂号预约挂号
吉隆县人民医院【网上挂号 预约挂号】吉隆县人民医院
代挂号微信关注公众号扫码↓或微信搜索“华民办事服务”
吉隆县人民医院网上挂号信息:

电话:0892-8282477

地址: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地区吉隆县

相关新闻:

灾难中勇当群众的主心骨——记抗震救灾中的西藏吉隆县萨勒乡党委

5月的萨勒,漫山遍野盛开着杜鹃花,田地里刚长出的青稞苗青翠欲滴,牦牛在草地上悠闲吃草,中国尼泊尔界河曲松多河从山谷间奔流汇入东林河。

几天前,一年一度的春季射箭比赛在西藏萨勒乡安置点举行。乡党委书记拉旺平措一声令下,身着藏装的箭手拉开弓弩,击中红色的靶心,人群中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从地震发生的那一刻起,到转移安置受灾群众,再到带领群众恢复生产生活,萨勒乡党委帮助群众渡过难关,重拾信心,勇当群众的主心骨。

地震惊魂时的主心骨

那是萨勒乡永远不会忘记的一刻——4月25日14时11分。

突然,大地毫无征兆地开始剧烈晃动,不知道谁喊了一声:“地震了,快跑!”

拉旺平措拿起手机,奔到院子的空地上,同时跑下来的还有乡长赵文森以及怀有6个月身孕的科员扎桑拉姆等12位乡干部。

乡政府大院对面的萨勒村,房子在尘土飞扬中轰然倒塌,人们的惊叫声和哭喊声响成一片。

“大家不要怕,有乡里的干部在,不会有事的!”拉旺平措一边安抚受到惊吓的群众,一边忙着紧急分工,按照干部分片包村的原则,大家迅速到各村查看灾情,救助伤员。

乡人大主席边巴次仁骑摩托去崩巴村核查情况时遭遇余震,两侧土坡不时跌落拳头大小的石块。“自己负责的村子,一定要去亲眼看了才放心,群众见到乡里的干部,也会安心。”边巴次仁说。

地震当晚,拉旺平措和乡干部找来柴火,在帐篷外生起篝火,每次余震后或至少半小时他都要巡逻一次帐篷。拉旺平措说:“我们希望让群众看见,我们就在他们身边。”

转移安置中的主心骨

地震后,与尼泊尔仅一河之隔的色琼村和拉比村房屋倒塌严重,周围山体出现裂缝,通往两村的路因巨大滑坡塌方完全中断。

考虑到雨季即将来临,群众生命安全受到威胁,萨勒乡党委研究后,向上级指挥部提出整村转移两村群众的意见。

经批准,4月27日起,拉旺平措带着几位乡干部,随同吉隆县副县长普布多吉,先后6次贴着峭壁悬崖边艰难前行,将色琼村和拉比村的300余名村民转移到安全地带。

5月12日,尼泊尔再次发生强余震。得益于此前的整村转移,萨勒乡没有出现新的人员伤亡。

“要离开生活大半辈子的村庄,刚开始我很不愿意,是乡干部说服了我,还把我背出了危险的地方。”经过强余震后,75岁的拉比村村民达娃对乡党委更加信任了。

群众全部转移到安全地带后,萨勒乡党委继续坚持干部分片包村的办法,到帐篷村里听取群众需要,并多次召开村级干部会议,确保救灾物资公平发放到群众帐篷里。

吉隆县人民医院驻卡邦村工作队队长米玛罗布说:“除了给我们开会,乡里的干部也隔三差五到村里,协调村里解决不了的问题。”

走向新生活的主心骨

住在帐篷里安全了,但想到家没了、多年积累的财富也没了,不少村民开始为生计发愁。全乡延期播种、救灾受损和无人管理的耕地超过1000亩。色琼村和拉比村整村转移后,村民们时刻惦记着家里的农田和牲畜。

“地震已经过去了,人活着就好,活着就有希望。党和政府会帮助大家渡过难关的。”地震后,拉旺平措和乡干部走进每一个帐篷,给群众打气。

为了解决村民的后顾之忧,拉旺平措和乡党员干部动员村民恢复生产,没种的地种上了,被牲畜啃掉的庄稼也补种完毕。牧场和农田之间的铁丝网、石头墙也全部修复。由乡、村干部和群众组成的4人小组,轮流放养色琼、拉比两村的牲畜。

如今,除了组织开展射箭等传统活动,萨勒乡帐篷安置点成立了老年活动中心、农家书屋。在帐篷里恢复了乡党委、政府各部门办公点,确保各项事务正常有序开展。

拉旺平措说:“作为基层党组织,我们有责任带群众从地震阴霾中走出来,给大家信心和希望,凝聚力量,重建家园。”


"群众知道我们在身边 不怕!"——记吉隆县萨勒乡党委

 在吉隆县萨勒乡,蜿蜒曲折的曲松多河是界河,河的另外一边便是尼泊尔。此次地震,萨勒乡下辖的7个行政村、5个自然村距离尼泊尔8.1级强震震中不过几十公里。

地震,考验了毅力,也见证了党员干部对百姓不离不弃。

地震发生后的4月27日,由吉隆县副县长普布多吉带领、萨勒乡党委组织的三十名救援人员背着应急物资穿过塌方区,首次进入与外界交通中断的色琼村和拉比村。在返回的时候,三十位救援人员用手抬肩扛的方式带着两名色琼村的重伤人员,在通过塌方区时,由于抬着担架非常吃力,担架上七十多岁的老阿妈群宗过意不去:“我一把年纪了,什么都无所谓了,抬着我过塌方区太危险,你们安全过去就好了,不要管我了。”

“我们没有放弃,阿妈你也别放弃,放心,我们会负责到底的!”萨勒乡党委书记拉旺平措和随行的救援人员安慰老阿妈。两个人抬着担架无法穿越随时会滚石的塌方区,救援人员就在担架前面用绳子绑着5个人,后面也用绳子绑着5个人,用最危险也是最保险的办法将两位重伤者抬出“绝境”。

8.1级强震,让萨勒乡一千八百多位村民组成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大家庭。

对于萨勒乡的村民而言,那是黑暗的一天。下午2点11分,萨勒乡党委书记拉旺平措、乡长赵文森以及怀有6个月身孕的科员扎桑拉姆等12位乡干部的中午饭正接近尾声,突然,桌子、房屋毫无征兆地开始剧烈晃动,也不知道谁喊了一声:地震了,快跑!“当时我们都比较快就出来了,但25岁的贡决次仁还在二楼换衣服,地震强烈的晃动使得大楼即将倒塌,贡决次仁顾不上别的,直接穿着短裤从二楼跳下来跑到院子空旷的地方,大楼随即就塌了。”乡长赵文森回忆,还好贡决次仁反应快,不然很有可能就被掩埋在废墟里了。

拉旺平措、赵文森以及乡人大主席边巴次仁立即清点人数,乡干部12人除了贡决在逃生时跳楼受轻伤外,其他人都安全。同一时刻,附近的萨勒村和萨勒乡完全小学也传来哭喊声以及房屋倒塌的声音。村里已经传来有人被埋的消息。“分两路,马上去学校把学生老师都撤出来,村里的赶紧救人。”拉旺平措没有犹豫的时间,立即对着乡干部大喊。几分钟后,学生全部集中完毕,经过清点,没有学生和老师伤亡。而萨勒村一位村民被废墟掩埋,几位干部冒着落石的危险,紧急开展挖救,并迅速把重伤员抬到乡卫生院空地进行抢救。

乡政府所在的萨勒村一片狼藉,上方的卡帮村也传来房屋倒塌和村民的哭喊声,与萨勒村有一河之隔的郭巴村以及其他更远一点的村子情况不明,但震感强烈让他们有不好的预感……

他们要和时间赛跑!地震发生约10分钟后,乡党委书记拉旺平措、乡长赵文森、乡人大主席边巴次仁组织乡干部召开紧急会议,启动抗震救灾应急预案,第一时间搜救以及转移群众。

大部分村民的房屋倒塌或损坏,乡政府往色琼村、拉比村方向的道路,传来隆隆的山体垮塌声,犹如山崩地裂。“马上安排人员去路上挡住村民别往塌方方向跑,喊住村民别去屋里拿东西,没什么比命值钱。还有,根据之前乡干部包村制度确定的指定负责人马上给各村村干部打电话确认伤亡情况,电话打不通的马上骑摩托去确认。”拉旺平措喊着进行抢险指挥。而现场,很多没有经历如此强震的村民们被突如其来的恐惧吓得哭喊声一片。

乡里的干部人手不够,他们紧急动用乡卫生院、边防武警官兵、学校教师等现有力量,分别开展医疗救助和搜救挖掘被埋群众,经过清点,萨勒乡重伤员7人、轻伤员12人(2名重伤人员在乡卫生院抢救无效死亡,1名重伤员在转往吉隆县医院途中死亡)。后续的余震中,因为转移及时,没有新增人员伤亡。

萨勒乡面临的困难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大,第一次强震后,天空乌云密布,气温骤降。萨勒乡村民和乡干部这辈子最不希望的一场雨,在下午3点左右降下来了。“一下雨更冷了,关键是我们储备的救治物资都压在废墟里,我们勉强找到了25顶帐篷,村民们挤一挤,也算挨得过去。”乡长赵文森说,附近的卡帮村和郭巴村等,也拼拼凑凑用塑料薄膜等搭起了简易帐篷,保证了村民们基本没有淋雨。

房屋可以被震挎,道路可以被塌方阻断,但动摇不了乡干部们抗震救灾的坚强决心。人手紧缺,此前跳楼逃生的乡干部贡决次仁扭伤了脚,手也有擦伤,在地震逃出来后因为身上只穿了条短裤,贡决次仁在乡政府院子里找了套晾在外面的衣服穿上。在随后的救灾工作中没有抱怨、也没有向领导反映自己的不适,刨人、搭帐篷、清点自己负责村子的人员,救灾工作一样不落。

地震后余震不断,乡人大主席边巴次仁在骑摩托去崩巴村核查情况时遭遇余震,进入山沟内,两侧土坡不时跌落拳头大的石块。“摩托车在山路上一跳一跳的,一块石头滚下来,我用右手去护住头部,被打着了,当时不觉得手疼,就继续往村子里赶,所幸村民们没事,我安排好村干部的救灾工作后回到乡里,当天晚上手就开始肿起来了,不能碰,一碰就疼。”边巴次仁说。遇到余震的时候就自己一个人在山路上,虽然害怕,他并没有退缩,“自己负责的村子,一定要去亲眼看了才放心。”

一个下午的时间,萨勒乡先后遭遇地震、降雨降温、余震不断,接下来乡干部要面对的问题是村民们的恐惧和饥饿。“25顶帐篷,里面的村民们三三两两的抱在一起,想着家没了、多年积累的财富也没了,有的抽泣、有的害怕地看着我们,不知道该怎么办……我们一遍一遍地走帐篷,对着村民们说:人活着就好,活着就有希望。有政府在,有我们在,家还会有、希望也会有……”拉旺平措和乡干部们几趟下来,裤腿上全是泥水。

地震后的第一晚,让所有萨勒乡人都记忆深刻。

“余震不断,晚上的时候,我们从边防站的废墟里找到了一袋大米,开始是煮了两锅粥,优先保证了老人、孩子、伤员的需求,后来又煮了一锅,临时安置在萨勒村的二百多位村民和干部的吃饭问题算是暂时性得到解决。”拉旺平措介绍,随着天黑又下雨,作为重灾区的萨勒乡震后的第一晚在艰难中度过。与此同时,与外界交通阻断的色琼村村民在村干部和驻村干部的安排下,优先保证老人、孩子和伤员在村里的温室大棚中有较好的避雨位置,其他村民依次排开。后来拉旺平措了解到,地震第一晚,萨勒乡各村总共1800多位村民基本没有淋雨。群众们害怕,乡干部每次余震或至少半小时要巡逻一次帐篷,安抚群众。“几趟下来全身都湿透了,乡干部们这样冻着也不行,我们就找来一些柴火,晚上冒着雨生了一堆大篝火,一是给大家取取暖,二是让群众看见,我们就在他们身边,不那么害怕……”

在平常的岁月里,他们也许和我们一样普通而平凡;当灾难袭来时,党员干部们义无反顾,矗立起高大的身影。

与外界的交通被塌方阻断,萨勒几乎面临绝境。萨勒乡党委领导一边与各村保持联系,一边向上级反映萨勒乡遇到的情况,请求驰援。当晚,政协吉隆县主席刘永祥带队的紧急救援队徒步部分塌方路段,于当天夜里11点多到达萨勒乡,立即与乡抗震救灾工作小组合并成立了抗震救灾萨勒乡指挥部。

随时可能发生的余震、三三两两相拥而泣的群众、雨雪交加的夜晚,灾后的第一夜显得是那么漫长,抗震救灾指挥部的党员干部们一遍遍地安抚群众:有组织了,外面的道路也能通了,现在命保住了,一切都会好起来……而党员干部们则一夜未眠,穿着半干半湿的衣服,为村民们守了一夜。

天,终于亮了,萨勒乡也遇到的新难题。昨晚的晚饭已经将仅有的一袋大米用了,现在唯一能吃的只有昨晚剩下的半锅粥。“再加半锅水,煮成一锅稀饭,老人、孩子、伤员优先吃够,剩下的匀着分。”经过商量,萨勒乡抗震救灾指挥部总指挥、政协吉隆县主席刘永祥和萨勒乡党委班子讨论出简单的分配方案。一锅稀饭、两百多张嘴,老人、孩子、伤员管够,最后指挥部的救灾人员和党员干部大部分都没有喝上一口稀饭。

难题一个接一个,天亮后乡干部将各村的受灾情况再次走访以及核实了一遍,发现卡帮村郭尔列自然村的旺姆和苏如自然村的嘎琼两位产妇即将分娩!其实两位孕妇在地震发生后便出现阵痛症状,26日早上8点左右,嘎琼开始分娩,由于她怀的是第三胎,分娩相对容易,驻村队长米玛罗布打电话叫乡卫生院的医生帮忙,自己则回去照顾旺姆。米玛罗布叫来村医次顿,问他有没有催产素?有没有一次性使用产包?有没有止血药……村医的回答都是:没有。万幸的是,卡帮村驻村工作队队长,36岁的米玛罗布是吉隆县人民医院副院长,他2002年从西藏藏医学院毕业后就被分配在吉隆县人民医院工作,专业是麻醉。但他自学了接生、剖腹产等,已至少接生过500多个产妇,经验相当丰富。两位产妇算是有惊无险地生下了两位“地震宝宝”。

两位地震宝宝的诞生,也预示着萨勒乡的情况开始转危为安。当天,吉隆县副县长普布多吉带着帐篷、棉被、方便面、矿泉水、糌粑等救灾物资,边修路边挺进萨勒乡,终于在中午时分到达,帐篷有了、穿的有了、吃的也有了,受灾群众的生活希望也有了……

萨勒乡抗震救灾指挥部开始分配人员搭建帐篷、发物资,分小组负责落实村民们的吃、住、穿、用、医等一系列问题。5月2日和5月6日,与外界交通中断的孤岛色琼村和拉比村两村总共314名村民全部安全转移至萨勒乡安置点。

5月3日,记者在萨勒乡安置帐篷区正好遇到了几位医护人员,“又有一位小宝宝出生了,这已经是地震后萨勒乡出生的第三位‘地震宝宝’了,都是母子平安!”医生报喜。

地震让萨勒乡地动山摇,房屋坍塌;但生命的延续并没有因为那场强震而停止。

5月12日15时05分、15时36分,尼泊尔再次发生7.5和6.2级地震,其中7.5级地震震中距离我国国界更近了。萨勒乡抗震救灾指挥部副总指挥普布多吉介绍,两次震感强烈,“还好色琼村和拉比村在此之前完成了村民的转移。两次余震发生时大部分群众都在安置区,所以萨勒乡没有新增人员伤亡。”普布多吉说。

群众生命重于一切,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压力和磨难催生伟大的精神,考验和挑战锤炼党员干部的品格。地震袭来,萨勒乡的党员干部们不顾自己的安危,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全力抢救人民的生命财产,高扬起共产党员的辉煌旗帜。

采访结束,记者驱车离开萨勒乡,在拉多拉山顶俯瞰河谷内的萨勒乡,安置区里升起的炊烟飘散、麦田荡漾着波浪,红旗下的萨勒乡村民们,正在迎接新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