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挂号预约挂号
普兰县卫生服务中心【网上挂号 预约挂号】普兰县卫生服务中心
代挂号微信关注公众号扫码↓或微信搜索“华民办事服务”
普兰县卫生服务中心网上挂号信息:

相关新闻:

用延安精神和老西藏的精神建设普兰

从1995年起,中央再次提出援建西藏计划,陕西省援建普兰县工作启动,至今经历6届,先后有29干部援建普兰县(其中,24行政干部、3名医生、2名检察干部)。

一、历届援藏思路

第一届到第四届援藏干部的思路是:“一体两翼”模式,以农牧业为主题,旅游边贸为两翼,同时把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作为着力点。

第五届援藏干部的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以维护稳定为第一责任,以发展为第一要务,实施“生态立县、产业富县、旅游兴县、边贸活县、城镇靓县、依法治县”的发展战略,加快推动普兰发展。

第六届援藏干部的思路是:用延安精神和老西藏精神建设普兰,立足“团结稳定、跨越发展,实干兴县”的大局,全力维护边防和社会稳定,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手制定旅游、边贸、城市、普兰特区和生态环境五大规划,逐步解决“六难、两低”问题(行路难、用电难、吃水难、住房难、教育难、看病难和财政收入低,群众收入低),切实改善民生,努力推动科学发展,为长远发展和长治久安打牢基础。

二、历届援建项目

前五届累计完成援藏项目21个、总投资2738万元。

第一届援建了蔬菜大棚和县文化馆,总投资40万元。

第二届援建了政府办公楼、政法办公楼,总投资320万元。

第三届援建了科加寺维修工程、文化广场、客运站及文化馆维修工程,总投资425万元。

第四届援建了普兰县党政信息网、普兰会堂、农牧民培训中心、霍尔乡市镇道路、霍尔乡彩门、配套县完小语音室建设,总投资550万元。

第五届援建了县文化广播电视中心、县城改造、科加村容村貌整治、县城给排水工程,配套资金援建了县卫生服务中心、农牧民安居工程、县廉租房附属设施,总投资1403万元。

第六届援藏干部对三年援藏期间和2011年的援藏项目进行了规划。申报了“十二五”期间20个援藏项目,计划投资22070万元,其中民生项目5个、投资7700万元,基础设施建设项目8个、投资6220万元,特色产业项目5 个、投资7650万元,生态项目1个,投资500万元。在2011年计划实施6个援藏项目,总投资2170万元。其中:安居工程配套建设500万元、县新华书店建设200万元、县党政业务用房500万元、县城防洪堤建设700万元、乡镇食堂及澡堂建设150万元、村组组织活动场所建设120万元。

三、智力援藏

从第五届援藏开始,把智力援藏放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以选派3名电视台技术人员前往陕西韩城学习专业技术为开端,先后选派当地党政干部29人前往陕西省挂职锻炼和学习。

第六届援藏干部加大了智力援藏力度,先后和陕西省延长县结对子,建立友好县区;选派培养了4人行政干部;在延安宝塔区培训了1名播音员、1名编辑,陕西省农业厅培训了1名政府网站技术员;正在启动教育结对子计划,每年邀请陕西省5名资深教师来普兰县传授教育经验,同时,每年为普兰县培养教师10名,开展学生手拉手活动,每年选派普兰县10名优秀学生和陕西省延安市学生搞夏令营,参观红色革命圣地,让学生拓宽视野,增强学习兴趣,激发爱国热情。

四、援藏情怀

历届援藏干部都把自己的满腔热忱播撒在了普兰县这片雪域厚土,与当地干部群众结下了深厚友谊。第五批援藏干部、普兰县委书记杨林在2008年维稳的紧要关头,他的祖母病危去世期间,作为长子长孙未能回家探望、尽孝,满含悲痛写下:“漫漫援藏路,拳拳报国心;纵然多困苦,无怨亦无悔”勉励诗。第六批援藏干部、普兰县委书记黑树林同志,在结束第五届援藏工作,再次开展第六届援藏工作,在自治区党校培训结束送别第六批援藏县委书记时,写下了“仲夏皇城聚英贤,秋雨声中共赴边。当年汉家和亲地,今朝援藏谱新曲。上体五次座谈意,下恤百万同胞情。金瓯千秋得永固,丹心一片更无悔。使命在肩唯勤谨,许国何敢计盈亏。民心民生殷殷问,固边固疆拳拳心。团结发展互期许,藏汉新书会盟碑。我愿诸君身常健,心曲一声酒一杯。”这些诗句表达了援藏干部支援边疆,建设边疆的真挚情怀。

五、第六届援藏认识和工作措施

第六届援藏干部把对援藏工作的认识归结为“四条线”,即政治上守好高压线、经济上找准致富线、维护团结是做好一切工作的生命线、领导干部尤其是一把手要守住底线。要在推动科学发展,维护边防和社会稳定,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民族团结上做出积极贡献。

(一)黑树林同志在陕西衔接援藏项目情况。

普兰县发展基础薄弱,建设资金缺乏。2011年2月12日至2月22日,援藏干部、县委书记黑树林同志在陕西省积极争取衔接援藏项目。期间,向陕西省委、省政府详细介绍了普兰“十一五”经济发展取得的成绩和“十二五”发展思路,汇报了第六批援藏工作开展情况。陕西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娄勤俭,省委常委、组织部长李锦斌在听取了黑树林的汇报后,充分肯定了黑树林的援藏工作,指出援藏工作有“四个新特点”,即工作安排上有新思路,基层党建和抓教育切合实际;项目建设有新进展;民族团结上有新举措;队伍管理上有新气象。这次会议确定了陕西延长石油集团、陕西有色集团、陕西煤化集团三大公司对口支援普兰县普兰镇、霍尔乡和巴嘎乡。

2月19日,黑树林同志和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要领导座谈,重点就解决建设资金缺乏,加快项目建设,加大“十二五”期间援藏力度,进行了衔接,积极争取援藏资金和项目,为普兰县长远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黑树林同志的援藏认识。

2010年5月12日至8月30日,陕西省第六批援藏干部、普兰县县委书记黑树林同志分别在中央党校(5月12日至5月22日)和自治区党校(5月30日至8月30 日)参加了援藏县委书记培训班的学习。培训期间,黑树林同志先后做了《结合西藏实际,当好县委书记》和《真情奉献,不辱使命》的发言,把对援藏工作的认识归结为“四条线”,即政治上守好高压线,经济上找准致富线,维护团结是做好一切工作的生命线,领导干部尤其是一把手要守住底线。同时,对今后三年援藏工作做了总体规划,首先是西藏的主要矛盾和特殊矛盾决定了发展和稳定是西藏工作的两大主题,即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其次是西藏作为藏民族占多数的少数民族聚居区,要把民族团结作为一切工作的保障。再次是西藏作为长期受达赖集团干扰破坏,受藏传佛教文化和政教合一制度影响的地区,要坚持不懈的加强“四观两论” 教育,坚定不移抓好党建这个根本。

“使命在肩唯勤谨,许国何敢计盈亏。民心民生殷殷问,固边固疆拳拳心。”这是黑树林书记在第五批援藏县委书记离藏时即兴而作的古体诗。目前,黑树林书记正沿着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指明的方向,孜孜不倦地把自己的认识和规划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中,为建设富而美的新普兰而努力地奋斗着。


陕西援藏医生:奉献在雪域高原的白衣天使

晚上,我正躺在床上看书,突然接到地委组织部援友杨孝武的电话,一听我的声音就焦急地询问:“老谢,你是什么血型?”我很是疑惑,这大半夜的打电话询问血型?不过听他口气很是着急,我赶紧回答:“O型血……”我话还没说完,他就接口:“那不行,那不行……”我连忙问他到底是怎么回事,他这才告诉我:“罗蒙正在医院给一位妇女做手术呢,大出血,需要AB型血,这不让我赶紧找人去献血。”

我恍然大悟,说起献血,大概每个援藏干部都小有“贡献”。阿里地区没有自己的血库,平时用血要提前联系。罗蒙是人民医院妇产科的援藏大夫,产后大出血的产妇被送到阿里,根本就找不到血源。这一碰到血源难题,他先看与自己的血型是否相配,如果合适就直接自己献血,自己不行就挨个给我们这些“援友”们打电话求助。上次改则县一位产妇产后大出血,连夜送到阿里,急需A型血,输了足足一千四百毫升才转危为安。罗蒙把基本上能找的A型血都找遍了,自己也顾不上连夜工作的劳累,献了四百毫升,援藏干部王斌也献了二百毫升。高原地区缺氧,献血对人是种挑战,但一遇到产妇需要输血,援藏干部总是慷慨相助。“我们这些医生,要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当地患者服务。”罗蒙曾经这样告诉我。

说起陕西援藏的医务人员,和罗蒙一起来阿里的有五个人。地区人民医院的罗蒙、余红星,卫生检疫的杨浩莹,噶尔县卫生局的段勇波,普兰县卫生服务中心的包维安,再加上第五批的援藏医生而今已成为地区人民医院正式员工的刘俊杰,这些高原上的医生们在医疗条件极为落后的阿里,以精湛的技术和踏实的工作作风,完美地诠释着白衣天使救死扶伤的职责。他们把藏民的信任和依赖转换为工作的热忱与付出,为藏民们提供最好的医疗服务。

刚到阿里不久,就听到一个段子:“屠宰场里宰死猪,自来水厂吃冰块,电力公司点蜡烛,人民医院站着进去抬着出来。”这是对前几年阿里生活条件的一个简单概括。近年来,阿里生活质量有所改善,但医疗水平仍然很差。听罗蒙讲,他刚到地区人民医院的时候,住院部就是一幢破旧的两层小楼,内外科都在一起,手术室在二楼,病人来了,还要抬到二楼去做手术。医院也没有应急电源,全封闭的手术室里,竟然会出现突然停电的现象,黑漆漆一片,只能拿着手机照明去找手电筒,继续手术。病房特别小,挤得满满的,陪床的牧民还在病房里做简单的饭,冬天还会自带牛粪来。

“住院条件差还可以接受,关键是这里的医生技术水平太差。”罗蒙曾经讲过,有一次半夜他正在睡觉,接到医院打来的电话说是刚送来一位产妇,胎位不正,医院里没有医护人员会手术,让他尽快过去。罗蒙赶紧嘱咐医生进行简单的紧急处理,自己匆匆忙忙地穿好衣服就往医院跑,谁承想,等他赶到医院,那个病人已经去世了。

“我刚来的时候,这里的医生一听是问专业问题就说‘我不会,我不懂’,着实让人恼火得很。每年的护士考试,考了几年,到现在都还没有几个人通过。”说起这些,罗蒙异常无奈,“怪不得有人会说阿里的医院,人站着进去,躺着出来。即使是这样,医院的纠纷也很少,当地的藏民很淳朴,从来不会为此闹事,他们觉得救不活那是天命。”

地区医院尚且如此,那县乡村的医疗条件就可想而知了。拿妇产科来说,整个阿里地区,有证的妇产科大夫只有二十个,分布在七个县,平均一个县不到三人。尽管地区医院妇产科有七个大夫,是全院大夫最多的科室,却连专门的助产师都没有,妇产科大夫还要兼助产师的工作。对于阿里的援藏医生来说,加班加点已经成为常事,他们可谓是随叫随到,毫无怨言。罗蒙在援藏三年多时间里,指导抢救急、危、重症患者六十余例,处理各种难产百余例,开展各项切除手术近八十例,开展各种剖腹产手术近六百例……如此多的手术,可以想象他每天的工作强度有多大。“一台手术三个人,有时候,从上午十点钟忙到晚上十点,楼上楼下地跑。”罗蒙这样说。

阿里医院的设备自然也是落后,即便有国家配发的新仪器,由于缺乏专业的技术人员,也常常是放在那里,没有人会使用,甚至没有拆封过。罗蒙刚来时,妇产科唯一的一台比较先进的设备就是腹腔镜,但已闲置多年。罗蒙帮助医院完成了这台设备的组装和调试,并于2012年6月首次成功开展了腹腔镜微创手术,成功治愈了一例宫外孕患者和一例子宫肌瘤患者,填补了阿里地区微创手术的空白。做心脏彩超的余红星刚去的时候,彩超仪器已经在医院安安稳稳地躺了四年,愣是没人动过,他去之后,那台仪器才总算从尘封的角落里“获释”。还有噶尔县卫生局的段勇波作为技术指导,一到噶尔,就修理了一台半自动生化仪,将尚未开箱的酶标仪和洗板机进行安装调试,并在最短的时间内成立了化验室。

不只医院的各项条件差,罗蒙和余红星的生活条件也曾是地区援藏干部中最差的。我第一次去罗蒙住的地方探望,就委实被那住宿条件惊到了。我沿着医院往前走,进到一条巷道便看到四五排房子,房子非常小,“可怜兮兮”地立在那里。进了屋子,只有一张桌子一张床,连水管都没有,吃水还要出去提,厕所也得用医院旁边的公厕,还要过一条马路,离他住的地方将近一里路,非常不方便。当时是放假,我一推门,就看到罗蒙拿着书趴在小桌前看着,神情异常专注。我轻咳了一声,笑着开口道:“这放假了不休息,还学习呢,精神可嘉啊!”他抬头,一看是我进来了,不好意思地笑起来,回答道:“这边经常停电,得在白天多看点书,把业务知识熟悉熟悉。”我看着他在这样艰难的环境下还能勤学上进,很是敬佩。

援藏医生除了出诊,还积极为阿里牧民建立健康档案,定期下乡回访,给他们做免费义诊。噶尔县卫生局的段勇波刚到阿里,就为县委、县政府部分领导干部和全县乡镇领导干部一百零六人进行了十三个项目的体检,为体检结果不正常的干部提出了合理化建议。随后为噶尔县左左乡、扎西岗乡、门士乡全体牧民进行免费健康体检,对患有疾病的牧民发放药品,提出合理化治疗建议,建立起牧民健康档案。

援藏医生们,不仅无数次把病人从鬼门关里拉出来,更重要的是,他们注重培养当地的医疗技术人员。他们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根据当地医生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操作较差的特点,逐项纠正治疗、操作中的错误和不足。罗蒙和余红星在地区医院安排了不定期的辅导课,向医院临床医生讲授常见疾病的诊治知识。同时,为了提高讲课效果,他们还设计了讲课征求意见表,随时征求临床医生的意见和建议。根据当地医疗工作特点,和本院大夫一起研究确定下一步工作方向,完善应急抢救步骤及急救药品配送措施,尽可能帮助当地医务人员学会使用这些先进医疗设备,提高医疗水平。还对医院的内部业务管理进行了科学的规划,利用现有的设备重新设计、布局、配置抢救室、处置室的器械、药品,还准备了多个急救箱、包,做到随时应诊,随时能够完成院内、外医疗任务。2012年5月,包维安与安康市人民医院联系,争取到五名医护人员前往培训的机会。经过培训,学员的水平提高了,包维安感到很高兴:“当我们离开后,这里的一切还能如常运转,所有的医护工作能继续下去,所有的设备能照旧使用,所有的技术人员能独立进行诊断、治疗,这是我们最最期望的,也是我们援藏医生共同的心声。”

我想起2012年看到的央视新闻报道栏目“寻找最美的乡村医生”。阿里,也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活跃在条件最艰苦的地方,用最好的服务为当地的干部群众带去健康。这些援藏的白衣天使,可称得上是雪域高原“最美的乡村医生”。

三年来,除了援藏干部在阿里治病救人,陕西一些医院也派出大夫不远万里奔赴高原。这个健康支援行动,从陕西卫生厅与阿里卫生局达成的协议开始。2011年8月在拉萨召开陕西省城市医院与西藏阿里地区医疗单位对口支援协调会,会议确定“十二五”期间由陕西省省直、西安、宝鸡、咸阳、渭南、延安、汉中六市十五个城市二、三级医院对口支援阿里地区医院和七县卫生服务中心。

率先到阿里诊断治病的是西安市第四人民医院(以下简称四院)。2012年6月10日,我跟卫生局援友唐怀滨一起来到阿里地区人民医院,四院大夫要在那里为阿里的老百姓免费做白内障手术。这是陕西省卫生厅支援阿里的重要救治项目之一。

在院长解晓明的精心组织下,院办主任赵仲民带领薛刚、马波、陈葆青、孙文涛、朱昭亮、刘晓静、万丽萍等九名医生奔赴高原。他们从西安坐飞机到达拉萨,然后直接去了海拔较低的札达县,排查了两百余人,连续做了三四天手术。完成札达县最后一场手术,第二天就马不停蹄地赶到狮泉河镇。这样的跋涉让这些内地医生吃不消,再加上缺氧严重,很多医生晚上根本睡不着觉,但丝毫没有影响工作热情。

我们到达医院时,几张简单的木桌子前,藏族老百姓早已挤得满满的,正在排队登记进行白内障筛查。许多牧民都是前一天赶到狮泉河镇的。阿里阳光强烈,再加上很多山上的积雪半年不化,刺目得很,有不少藏族人眼睛不好。二楼的眼科门前,也挤了二十多个等待检查的人。

四院医生们早已开始为患者做检查了。一直忙到下午一点多,他们才抽空简单地吃了午饭,随后又继续筛查。一天下来筛查了近三百人。第二天一早便开始给患者做手术,那些大夫在手术台前,一待就待到下午一两点,简单用餐后,三点左右接着为病人手术。整整两天,做完四十多例手术,一个个累得都快虚脱了。我们想让他们休息一下,再领着在阿里转转,他们说单位还有很多事,急急忙忙坐飞机赶了回去。十几天的日子,这些大夫忙得连轴转,匆匆而来,又匆匆离去,为两个县的老百姓做了七十多场手术,为他们带去了光明。

还有一个重要救治项目是让阿里患先天性心脏病的儿童到陕西免费治疗。阿里海拔4500米以上,被称为“世界屋脊的屋脊”,高寒缺氧,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率高,再加上那里医疗条件差,交通不便,许多患儿长期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为此,陕西省决定,从2012年起,计划两年内完成普兰县、噶尔县二百名先天性心脏病儿童的免费救治,救治所需费用全部由陕西省财政承担。省卫生厅经过与西藏自治区卫生厅、阿里地区卫生局商议,制定了实施方案,指定技术力量最强的省人民医院、西安交大第一附属医院、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为定点救治医院。

2012年9月,西京医院派出专家到改则县进行第一次先天性心脏病儿童的筛查工作,调研了解当地的自然环境、儿童患病的影响因素等,为日后治疗及预防工作做些准备。随后,他们确定了八名最适合做手术的儿童。当时牧民还在雪山上转场放牧,不便陪护孩子,西京医院就把手术时间推迟到冬季。11月26日,第一批进行手术的八名先天性心脏病儿童在援友唐怀滨的带领下,抵达西安,住进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心外科病房,接受医院为他们提供的免费治疗。患儿入院后,根据医院专家对病情的分析,最终决定对七名患儿进行手术治疗,另外一名患儿因肺动脉压力过高,需要进行半年左右的药物治疗才能手术。这些儿童在治疗期间,收到很多陕西爱心人士赠送的衣物、书籍、学习用品及各种食品。

令人欣喜的是,在全国对口支援及当地干部的努力下,这几年阿里的医疗卫生条件,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2011年6月,地区人民医院住院部搬进新楼。住院部的旧址上,修建起陕西援建的120急救中心。而援藏的白衣天使的动人故事,更是在藏族老百姓中间传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