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挂号预约挂号
红寺堡区弘德骨科医院【网上挂号 预约挂号】红寺堡区弘德骨科医院
代挂号微信关注公众号扫码↓或微信搜索“华民办事服务”
红寺堡区弘德骨科医院网上挂号信息:

地点:红寺堡区罗山路以西、弘德街以北

电话:18209554499

介绍:

红寺堡区弘德骨科医院是一所二级医院,也是红寺堡及毗邻地区唯一一家以骨科为主的专科医院。地方城乡统筹医疗协议医疗机构。主要业务范围是针对骨科的所有疾病,囊括创伤骨科、各种骨关节慢性退行性病变、各种风湿、椎间盘突出、股骨头坏死、小儿麻痹;可开展四肢骨折内固定和外固定、脊柱前后路内固定、椎板切开探查减压、关节融合和人工关节置换、脊柱前后路内固定、椎板切开探查减压、关节融合和人工关节置换、各种脑病后肢体残疾畸形矫形术以及腹部肝叶切除术、胆囊切除术、胆总管探查及各种胆肠吻合术、脾脏修补或种植术、无张力疝修补术等疾病手术治疗。


相关新闻:

红寺堡区推进社会事业改革 着力增进移民群众福祉

一是启动推行“先住院、后付费”诊疗模式。在人民医院、妇幼保健所、新庄集、大河卫生院试点推行,改变了原来患者住院时自己先垫付医疗费,出院后走医保报销的复杂程序。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就医。建立欠费追缴机制、诚信就医信息系统、医保总额预付制度、民政救助体系等配套保障机制。目前,共收住院患者1132人次、出院931人次,无逃费、欠费现象发生。

二是拓展医疗卫生合作机制。红寺堡区人民医院与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建立结对帮扶协作关系,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将重点从医院管理、人才队伍建设、专科建设、信息化和数字化管理等方面开展帮扶活动,协助红寺堡区人民医院争创二级甲等医院。争取“九三学社”在红寺堡设立医疗专家服务站,利用区内外重点医院对口帮扶机制,邀请宁医大总院专家3批次38人次来红对口帮扶,开展临床技能培训,全面提升诊疗水平。

三是不断完善社会保障机制。建立以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受灾人员救助、医疗救助和临时救助等为主的社会救助制度体系,认真落实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社会保险实现“提标扩面”,逐步提高残疾人津贴标准,实现贫困残疾中小学生救助全覆盖,大力实施农村幸福院建设,编织社会救助安全网,让困难群体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四是加快实施“文化活区”工程。图书馆建成开馆,体育馆主体封顶,移民博物馆累计接待各类游客近5万人(次),深入开展中国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吴忠精神宣传教育,开展首届道德模范、“红寺堡最美人物”评选和广场文化、送戏下乡活动,红寺堡移民开发建设纪实性文集《见证》出版发行,着力弘扬社会新风,传达正能量。


“中华民族一家亲”文化下基层活动在宁夏红寺堡区举行

6月28日—7月4日,“中华民族一家亲”文化下基层活动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红寺堡区举行。此次活动包括送书、送戏、送医等内容,向红寺堡区图书馆、15所中小学及34家宗教活动场所赠送了总价值20万元的图书报刊;中央民族歌舞团为当地各族群众献上了两个小时精彩的专场文艺演出;由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北京协和医院13名专家组成的专家医疗队,在当地开展了为期5天的免费义诊。

红寺堡区是办公厅贯彻落实“推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贯彻落实,走基层、转作风、访民情、聚民心”系列活动的基层联系点。通过前期深入的调研,我们了解到,红寺堡区作为刚成立不久的移民新区,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比较薄弱,医疗、文化、水利等各方面资源比较匮乏。为进一步落实委党组“为基层扎扎实实办实事”指示要求,考虑到“中华民族一家亲”文化下基层活动在服务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群众方面所取得的良好效果,在文宣司的大力支持下,“中华民族一家亲”文化下基层活动在红寺堡区举办,通过送戏、送书、送医等活动,丰富当地文化资源和少数民族群众文化生活,缓解少数民族群众看病求医难问题。

义诊期间,红寺堡区人民医院每天都挤满了排队挂号和等候就诊的群众,当地群众对专家的医术和敬业精神交口称赞。义诊活动还吸引了许多外区县的少数民族群众前来就诊,他们表示,听亲戚朋友说国家民委在红寺堡搞三下乡活动,从首都北京带来了一支医术高明的专家医疗队,治好了许多人多年未愈的疑难病症,因此他们也从外县赶来就诊,不能错过这次难得的送到家门口的福利。红寺堡区人民医院院长告诉我们,如此大规模、长时段的集中义诊在红寺堡还是首次,效果很好。不仅帮助当地多名患者解除了病痛困扰,还为医院医生提供了一次难得的再教育机会。并再三表示希望能多开展一些这样惠及基层、惠及群众的义诊活动。

7月2日晚,“中华民族一家亲”文化下基层活动启动仪式和文艺演出在红寺堡区隆重举行。启动仪式由红寺堡区区长丁建成主持,国家民委办公厅副司级秘书秦为人、红寺堡区委书记徐军分别致辞。国家民委办公厅、文宣司、中央民族歌舞团、宁夏回族自治区民委、北方民族大学、吴忠市等有关同志及红寺堡区各族群众7000多人参加。

启动仪式之后的文艺演出,掌声雷动,座无虚席。中央民族歌舞团的演员们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和精湛的表演技艺,展示了我国各民族地区独具特色的歌舞艺术文化,赢到了现场观众的广泛赞誉。他们表示,文艺演出节目丰富,民族特色浓郁,涵盖了回族、彝族、藏族、哈尼族、蒙古族、塔吉克族等各少数民族歌舞艺术,进一步加深了他们对其他兄弟民族的认识和了解。当地政府杨区长告诉我们,当地老百姓与其他省份少数民族同胞接触的机会很少,对其他民族缺乏认知和了解,这次送戏活动为当地老百姓送来了一道丰盛的少数民族歌舞艺术大餐,提高了他们对少数民族文化的感性认识,有助于增强他们对祖国大家庭的认同感和向心力。

红寺堡区委书记徐军多次在不同场合表示,国家民委在红寺堡开展送戏、送书、送医活动,体现了国家民委对红寺堡区和红寺堡区各族群众的关心和厚爱,活动期间红寺堡区上下热闹喜庆得像过节一样。三送活动不仅给当地老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福利,丰富了他们的文化生活,同时,也帮助红寺堡区各级干部开拓了视野、增强了他们进一步做好工作的信心和勇气。


红寺堡群众点赞先住院后付费

    从先交钱后诊疗到先诊疗后结算,简单的顺序改变,降低了群众的住院“门槛”,解除了群众住院看病的燃眉之急。

    据《吴忠日报》消息 近日,在红寺堡区人民医院服务窗口旁,大河乡村民杨凤花正在办理出院相关手续。提起先住院后付费的服务模式,杨凤花满口称赞。她说:“以前住院时每天都要交钱,花多少钱就得交多少钱,等到出院时才能报销,碰到缺钱时,还得东跑西跑出去借钱,有时还耽误病情。现在政策好了,住院先看病,不用先交钱,只需身份证,就不用愁看病没钱了!”

    红寺堡区以深化服务好、质量好、医德好、群众满意活动为契机,以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政策为依托,进一步改善服务流程,改变先交钱后治病的旧服务模式,实行先住院后付费的服务模式,为更多的病人开通生命“绿色通道”,确保病人在第一时间内得到安全有效的治疗,尽最大努力减轻病人的经济负担,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红寺堡区实行先看病后付费模式以来,如一股春风,温暖了患者的心。家住红寺堡区弘德一村的张哈女得了急性胰腺炎,今年3月到红寺堡区人民医院看病,由于身上没带多少钱,担心医院不让入院治疗,没想到医院只让她交上身份证,签了住院费用结算协议书后,就顺利住进了医院。“这样的方式对我们病人来讲比较方便。以前生病来医院住院,必须先缴纳押金。但这次前来,医院直接为我安排了住院。”张哈女说,先看病后付费服务模式,让她非常高兴和安心。

    红寺堡区实行先住院后付费诊疗服务模式,缓解了群众有病不敢看、急病没钱看等问题,方便了群众看病就医,切实减轻了群众就医负担,也构建了和谐的医患关系。

    “先看病后付费诊疗服务模式,可让患者住院时无须缴纳住院押金,只需向医院提供本人城镇职工医保卡或新农合证件及身份证(户口本),在与医院签订先看病后付费授信协议后,即可住院诊疗。符合享受先看病后付费条件的患者,可在出院后向医院支付总费用中的个人自付费部分。”红寺堡区人民医院院长杨廷宝说,患者对这种新的惠民医疗方式都非常认可,至今没有一例患者欠费赖账,或恶意拖欠医院的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