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挂号预约挂号
河南县人民医院【网上挂号 预约挂号】河南县人民医院
代挂号微信关注公众号扫码↓或微信搜索“华民办事服务”
河南县人民医院网上挂号信息:

地址: 同仁县其他东大街56号

电话: (0973)8762991

相关新闻:

一马当先 河南蒙古族自治县唱好民生“好声音”

党的十八大对保障和改善民生作出了重大部署。改善民生,就是解决老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在开局之年,青海省河南蒙古族自治县以更丰厚的“民生账本”、更生动的“民生答卷”,践行了党委、政府“执政为民”的宗旨,回应了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肩挑“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发展重担,河南蒙古族自治县在领先发展的同时,不忘把发展的成果落脚到群众的幸福指数上,在民生改善上也“一马当先”,近年来,河南蒙古族自治县紧紧抓住国务院关于支持青海等藏区发展的历史机遇,围绕“转方式、调结构、保生态、惠民生”的发展思路,努力拼搏,奋发进取,全县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民生改善力度加大。

财政改革厘清民生改善路径

改善民生,即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这是改革、发展的根本目的。显然,作为整个改革重要支撑的财政改革,也要服从于这个目的。但如何去实现这个目的,即改善民生的路径,决定了财政如何改革,如何恰当地发挥财政的功能,才能避免财政改善民生过程中的各种陷阱和不可持续风险?

近年来,随着河南蒙古族自治县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全县财政收入也不断提高,并不断将财政资金投入向民生工程领域倾斜,使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水、电、路、住房、教育等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民计民生得到持续改善。

为保证财政资金“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原则,河南蒙古族自治县积极稳妥推进民生建设,全力推动社会事业加快发展。从公共财政的支出取向,可以读出河南蒙古族自治县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决心、信心。到9月底财政用于民生领域的投入达到48782万元,占总支出的85%,促进教育、医疗卫生、文化旅游、城乡保障性安居工程、科技及社会管理创新等各项事业加快发展。此外,河南蒙古族自治县统筹提高了城乡低保、村社干部报酬、城乡居民医保、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等部分民生政策补助标准,使城乡群众更多地享受改革发展成果。

惠民工程唱好民生“好声音”

近年来,河南蒙古族自治县县委、县政府不断加大民生改善力度,全县各项民生事业取得了新进步。为切实办好年初河南蒙古族自治县政府承诺的十大惠民工程,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以建设的实际成效解民忧、排民难,县政府狠抓工作落实,加大督促跟进力度,确保了十大惠民工程顺利推进,唱好民生“好声音”。截至10月底,十大惠民工程大部分已基本完成。

 一、体育携手教育

河南蒙古族自治县开展体育器材进寺院和寺院书屋建设工作,在青海省文化厅、省体育局、省委统战部、省民宗委的大力支持,年内为四座寺院配置了总价值20余万元的篮球架、二位漫步机、健骑机、腹背按摩器、三位转腰器、椭圆机、上肢牵引器、二位坐蹬器、太极揉推器、警示牌等健身器械。为四座寺院发放图书柜19个、制度牌8块、“寺庙书屋”标牌4块以及相关的物品,发放图书共5063册。

二、条条道路通河南蒙古族自治县

河南蒙古族自治县开通河南蒙古族自治县至多松、代富桑班车线路,并积极争取开通河南蒙古族自治县至兰州班线。多松已增加一辆班车(柯生)代班运行,增加二辆5座小车试运行中。柯生方向增加9座中型客运车一辆,5座小车二辆,增加小车为快客转入农村班线车辆。兰州班线已经省运管局批准,车辆正在购办中。

三、综合治理效果好

河南蒙古族自治县实施6.22万亩黑土滩综合治理项目,总投资622万元,总作业面积6.22万亩,建植人工草地恢复退化草地植被1.2万亩,建植半人工草地恢复退化草地植被5.02万亩,并于9月17日通过县级自查验收。

四、饮水安全民放心

河南蒙古族自治县实施可解决1.2万人,12.89万头(只、匹)牲畜饮水问题的饮水安全工程。2013年共落实饮水安全工程8项,项目总投资1851万元,可解决9334人13.93万头只牲畜饮水安全问题。目前,宁木特乡赛尔永村人畜饮水工程已完成工程量的90%,河南蒙古族自治县5乡1镇39村饮水安全工程目前正在进行招投标,其余6项饮水安全工程均已完成工程量的80%以上。

五、药价下浮谱民生

河南蒙古族自治县进一步规范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制度,切实将药品价格降下来。河南蒙古族自治县自2011年7月起,在全县乡(镇)卫生院及村卫生室实行基本药物制度,2012年11月起,县级公立医院实行基本药物制度,在基本药物制度实施以来药品价格下浮15%以上。为规范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制度,年内对药品配送企业进行了招标,确定了2家配送企业及1家备选企业。并根据青海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有关文件规定,自基本药物制度实行以来形成的药品收入缺口,由财政部门全额补助。

六、污水管网畅民心

河南蒙古族自治县开工建设县城污水管网5.8公里。河南蒙古族自治县城污水管网项目总投资613万元,建设规模5.8公里,于2013年5月底开工建设,目前已到位资金326.03万元,完成工程量的95%,正在进行收尾工程,预计年内完成任务。

七、养老保险保民生

河南蒙古族自治县完成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净增参保80人、城镇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68%;新农保净增参保1152人、参保率达92%;年内实现城镇新增就业260人,农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2300人(次)。截至10月底,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净增64人,完成目标任务80人的80%;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应参保1083 人,实际参保727人,参保率67.1%,净增24人;新型农村牧区社会养老保险应参保人数19889人,实际参保人数18012人,参保率90.56%,净增参保866人,完成目标任务1152人的75.17%。实现城镇新增就业253人,完成目标任务260人的97.3 %;农牧区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3782人(次),完成目标任务2300人(次)的164.4%。

八、牧区低保暖民心

河南蒙古族自治县力争年底前在现有基础上实现牧区低保提标、扩面工作。低保提标工作,在原来的145元/月提高到170元/月,2013年10月起至2014年3月,牧区低保户每人每月再补助5元;分类施保中60岁以上老人、残疾人和长期卧床病人由原来的每年100元提高到200元。低保扩面工作,多次与省州相关部门衔接争取,但因低保数量一直是一项硬性指标,省州相关部门近期内不考虑低保扩面。今后,将结合河南蒙古族自治县实际县情,积极向省州相关部门反映情况,争取早日实现低保扩面。

九、教育资金助学子

河南蒙古族自治县继续实施户均培养一名大学生计划,对优秀大学生进行资助表彰和发放奖、助学金。为全面提升民族教育综合素质,推进户均一名大学生计划的实施,根据《河南蒙古族自治县优秀中高考生奖励实施办法》,今年8月份,对全县2013年考录的研究生及三本以上优秀高考生共48人实施表彰奖励,其中考录研究生的2人,每人一次性奖励9000元,奖励资金1.8万元;考录一本且成绩名列全州前三名的2人,每人一次性奖励10000元,奖励资金2万元;考录一本的另外13人,每人一次性奖励6000元,奖励资金7.8万元;考录二本(预科)的有22人,每人一次性奖励3000元,奖励资金6.6万元;考录三本的有9人,每人一次性奖励2000元,奖励资金1.8万元。共计发放奖、助学金20万元。

十、退牧还草续发展

河南蒙古族自治县实施投资6016万元草原退牧还草工程。投资6016万元草原退牧还草工程,于9月17日已通过县级自查验收。完成休牧围栏220万亩,2099户,440.79万米;人工饲草料基地建设3.489万亩。

随着一幅幅温暖的民生画卷在眼前次第展开,一项项深深植根于百姓心中的民生举措逐步落实,在推进富裕文明和谐法治开放包容新河南建设中团结拼搏、奋力争先、再创佳绩的目标愈发触手可及。


河南蒙古族自治县解决民生领域突出问题研究

前言:为扎实做好民生领域突出问题的调研工作,准确把握基层干部群众中反映最强烈的突出问题,研究解决民生突出问题的对策,青海省河南蒙古族自治县组成工作组就反映比较集中的高校毕业生就业、社会保障和医药卫生服务三个方面的问题深入相关部门及个别乡镇,通过实地查看、座谈讨论等方式广泛听取了县直相关部门、乡镇党委政府、乡镇事业单位、医疗卫生机构负责同志、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大中专毕业生、毕业生家长、临聘人员、村“两委”班子、致富能手、未就业大学生、群众代表的意见建议。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工作组从思想观念、经济社会发展、网络技术建设等方面深入分析了存在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了下一步的对策措施。

一、“十二五”以来河南蒙古族自治县民生工作取得的成绩

近年来,在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的关怀下,在州委州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全县上下紧紧抓住国务院关于支持青海等藏区发展的历史机遇,围绕“转方式、调结构、保生态、惠民生”的发展思路,努力拼搏,奋发进取,全县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民生改善力度加大。2012年,全县生产总值达到9.42亿元,同“十一五”末相比(下同)增长8.9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56亿元,增长1.2倍;地方财政预算收入1542万元,增长79.72%;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9.22亿元,增长46.82%,投入民生领域的资金连续两年达到财政支出比例的75%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642元,增长28%;农牧民人均纯收入5918.49元,增长47.51%。

同时,近年来,县委县政府不断加大民生改善力度,全县各项民生事业取得了新进步。牧民增收减负工作力度不断加大,通过认真落实各项支牧惠牧政策,加强对各类涉农价格收费的监督管理,扶持牧民发展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等途径,牧民人均纯收入增幅连续3年高于城镇居民;落实积极的就业政策,近三年新增城镇就业747人,发放各类补贴143万元,发放小额贷款271万元,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办学条件不断改善;积极落实“1+9+3”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全面实现“两基”目标和免费义务教育。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健全,统筹层次和保障水平不断提高。截至2012年底,全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新型农牧区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人数分别达到30506人和17142人。两年累计为1.02万城乡低保对象发放低保金2084.42万元,救助救济各类贫困人口1.44万人次,城乡低收入和特困群体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保障性住房建设方面。2008年至2012年,全县共修建各类保障性住房12277套(户),总投资达4.2亿元,广大城乡居民的住房条件大大改善。扶贫开发工作力度不断加大,两年来共落实各类扶贫资金1354万元,2057贫困群众实现稳定脱贫。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扎实推进,乡镇卫生院综合改革全面完成,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覆盖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正在逐步缓解。此外,实施了一批农牧区人畜饮水、道路交通、户户通电等项目,农牧区基础设施面貌有了较大改善。

二、全县民生领域反映突出的民生问题

通过广泛深入调研和归纳梳理,全县民生领域反映突出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就业、社会保障和医药卫生服务三个方面。

(一)医药卫生方面

一是各级各类卫生人员业务素质普遍较低,高学历高职称的卫生技术人员流失现象严重,基层专业技术人员匮乏,素质偏低。乡村医生普遍年龄偏大、知识老化、技能偏低、医疗行为不规范、服务水平不高,难以满足广大农民群众看病就医的需要。

二是卫生信息化建设严重滞后。电子健康档案使用率不高,县、乡卫生单位没有实现资源共享,县卫生行政部门缺乏信息平台,无法实现信息化管理。

三是基本药物不能满足需要。由于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省网购平台上规定的基本药物品种有限,一些常见的、价廉物美的、群众习惯用的药品,特别是一些慢性病用药往往买不到,群众对此意见较大。同时,由于药品配送不及时,一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时常出现常用药品缺乏现象,群众反映较大。

四是随着医保制度和“先住院,后结算”模式全面推行,住院报销比例加大,新农合“小病大养”的现象比较突出,占用了医疗资源,增大了基金压力,使真正需要住院治疗的病人,得不到及时的住院治疗。

 (二)社会保障方面

(一)新农保待遇偏低,享受待遇年龄界限偏高。一是河南蒙古族自治县现行新农保待遇为60周岁以上每人每月85元,由于新农保业务代理金融网点在县城,待遇领取人员到县城的营业网点支取养老金往返路费、食宿开支较大,支取不方便。二是牧民普遍寿命为70岁左右,享受待遇的年龄界限偏高,农牧民参保积极性不高。三是政府补贴标准档次差距较小,吸引力较低。据统计,河南蒙古族自治县新农保参保人员中90%的人选择最低标准缴费。

(二)新农保基层管理经办能力严重不足,基金存在安全隐患。新农保信息系统开通到州、县一级,未连接至乡镇、村,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同时新农保信息网络与金融机构缴费系统也尚未实现对接,乡镇各项业务经办仍旧依靠手工办理,新农保资金收缴、录入工作量大,效率低。新农保乡镇协理员均为临时聘用人员,人员素质参差不齐,队伍不稳定。集中收缴资金数额较大,不能及时存入开户银行,基金安全存在很大隐患。

(三)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信息系统不同,推进城乡居民医保一体化建设难度加大。河南蒙古族自治县目前新农合信息系统和城镇居民医保信息系统分别为两套信息系统,无法实现城乡居民医保一体化建设。同时,因新农合和城居医保信息系统资源不能共享,两项制度之间存在管理“间隙”,存在重复参保,财政资金重复补助等问题。二是河南蒙古族自治县定点医疗机构的“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和医保经办机构的“医疗保险信息管理系统”未实现数据对接,医保经办机构无法对参保城乡居民的就医、购药进行实时监控,造成资源浪费,医疗费用结算效率低、周期长。三是目前河南蒙古族自治县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32864人,为城乡居民建立个人账户等工作仅靠手工操作无法完成,城乡居民医保信息网络建设迫在眉睫。

(三)就业方面

(一)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日益突出。河南蒙古族自治县牧业劳动力多、剩余劳动力需要转移输出和经济不发达、社会培育程序低、开发就业岗位有限,劳动力资源过剩的矛盾将长期存在。一是城乡劳动力存量较大,全县有3970劳动力需要向非农领域转移就业。二是大中专毕业生就业难。全县大中专毕业生未就业的160人。

(二)城乡劳动力结构性就业矛盾十分突出。全县牧业劳动力文化程度不高、素质低、技能差等因素,导致了结构性就业不合理的布局,主要表现在:一是城乡劳动力素质低。全县接受九年义务教育制度城乡劳动力仅占1200多人左右(不含职业技能培训),多数劳动力接受的基础教育水平低,无法适应社会岗位需求。二是大中专毕业生由于基础教育不扎实,接受的是“双语”教学,绝大多数就读民族院校,毕业后在县外就业的渠道狭窄、竞争能力差。择业观念落后、希望值偏高、所学专业与企业急需的岗位不对接等因素,导致了大中专毕业生逐年积累,随着时间的推移就业难度大。三是城乡从业人员就业结构不合理。第二产业发展较慢,吸纳就业能力较低。

(三)公共就业服务薄弱。全县已建立4个社区和6个乡镇劳务输出工作站,由于地方财力有限,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基础薄弱、功能不完善、人员不稳定、信息网络不通畅等,严重制约了全县基层就业服务工作的正常开展。其次,就业培训资源过于分散,培训的效果不理想。加之,职业技术教育“双师型”的教师数量严重不足,办学与市场就业需求相互脱节。

三、原因分析

一是农牧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基层工作环境艰苦,人才流失现象严重。

二是人员编制紧缺。医疗卫生机构、社会保障部门级就业服务部门普遍存在人员编制紧缺,服务能力不适应群众需求的问题。

三是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医疗卫生信息共享、城乡居民医保信息网络建设等方面亟待加强。

四是缺少大型工矿企业,社会提供就业岗位少。

五是就业观念落后,等、靠、要思想严重,农牧区剩余劳动力就业技能差,转移就业难度大。

 四、对策建议

(一)加大政策宣传力度。进一步加大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社会养老保险、就业再就业等惠民政策的宣传力度,广泛利用报刊、电视、网络等媒体,采取通俗易懂、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深入到乡镇、社区、村社开展宣传,提高群众的知晓度和认可度,提升对合作医疗、养老保险的认识,调动广大农牧民群众参保的积极性。通过典型引导,宣传和介绍我州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等方面的典型人物和成功事迹,引导全社会转变就业观念,摈弃“铁饭碗”的陈旧观念,主动适应市场需求,选择外出就业、灵活就业等方式实现就业,激励和引导有条件的下岗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

(二)构建完善网络信息平台。一是积极配合州相关部门推进覆盖乡镇的全省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信息化业务管理系统业务专网建设,实现省、州、县、乡四级联网,尽快实现新农保业务经办由县下移到乡镇,为参保群众提供更加方便的服务。借助“金保工程”实施之际,将新农保乡镇经办纳入“金保工程”信息平台建设。二是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整合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信息系统,建立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信息网络,全面实现城乡居民医保一体化。将城乡居民医保信息网络延伸至乡镇卫生院,实现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省、州、县、乡“一卡通”。三是积极协调解决定点医疗机构“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和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医疗保险信息管理系统”的对接,避免医疗机构对各类费用的二次录入,实现实时报销、实时监控,从而节约管理资源和成本。四是拓展新农保业务金融服务,依托现有金融机构农牧区服务网点,在农牧区“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加盟店、零售店、农资超市、村委会等设立新农保代理金融服务点,通过安装转账电话、POS机、自助服务终端等电子机具,为参保群众就近缴费、领取养老金及查询提供快捷方便的服务,逐步实现广大参保对象参保登记、保费缴纳、养老金领取、权益查询“四个不出村”。

(三)加大定点医疗机构管理力度,确保基金安全运行。一是加快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实行收支两条线,实现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和药品零差价制度,切断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与医疗收入的利益关联,从根本上杜绝乱收费、乱检查、大处方等现象的发生,控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二是加大定点医疗机构的管理力度,实行动态管理,对定点医疗机构采取网络监督、不定期检查以及举报等措施,严格落实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管理规定。三是全面推行住院及门诊大病按病种付费,探索按人头付费、总额预付支付方式改革,加强总额控制,充分发挥医保机构对医疗服务行为及医疗费用的调控和制约作用,促进科学诊治,合理施治。

(四)加强基层卫生队伍建设,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建立有利于人才引进和使用的工作机制,有计划地招聘专业人才,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全科医生培养,逐步解决有编无人、人才短缺、年龄老化、医疗水平不高等突出问题。要以合理的报酬鼓励支持县城医院医务人员(包括退休医生)采取多种方式到乡镇卫生院提供服务,提高乡镇卫生院的服务质量,提升医疗水平。鼓励高校医学毕业生到基层医疗机构工作,并给予适当的经费补助。制定优惠政策,对高水平医务人员实施奖励,吸引高素质的人才到乡镇卫生院工作。加大培训和继续教育工作力度,全面提高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和乡村医生队伍的素质。逐步建立村医准入、退出机制,制定村医退出补偿、养老政策。结合实际确定村医一定的保底工资,使其爱岗敬业,全心全意为群众就医提供服务。

(五)采取有效措施,满足群众基本用药需求。一方面,积极建议省上有关部门,进一步扩大基本药物目录范畴,完善基本药物招标方式,加强对药品配送企业的考核管理,督促其及时、高效配送药品,提高服务质量。另一方面,要根据需要,进一步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有效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如针对药品配送不及时问题,可以采取乡镇卫生院集中采购,然后再分送村卫生室的方法解决;针对群众认可、疗效直接、价廉物美,而又不在省定基本药物目录内的药品,可以将其列入本级财政补贴的药品范畴,最大限度地满足群众的基本用药需求。

(六)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扩大就业。围绕产业发展促进就业,努力在优化产业结构中优化就业结构,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过程中创造就业机会。要紧紧围绕“五个培育”的要求,通过加快培育劳动密集性畜产品加工企业、牧区实用人才队伍、畜产品销售市场、经济合作中介组织、牧业产业化体系建设,努力增加更多的就业岗位。结合河南蒙古族自治县地域特点,特别要抓好畜牧业特色产业体系,以及旅游生态建设,千方百计把农牧区剩余劳动力吸引到优势特色产业的发展上来,吸引到新农村建设上来,努力拓展农牧区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的空间。以河南蒙古族自治县城镇化加速发展的有利时机,把以服务业为重点的第三产业作为扩大就业的主功方向,大力发展具有增长潜力的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生活服务等服务业新领域和新门路,重点开发养老服务、医护服务、物业服务、廉租房配套服务等社区服务岗位,着力抓好进入门槛底、拉动就业快、解决就业多的服务业项目,努力使服务业在扩大就业中发挥吸纳就业的作用。

(七)加大政策资金支持,鼓励创业和转移就业。认真落实鼓励创业的优惠措施,出台优惠的扶持政策,激发自主创业的积极性。同时,不断充实创业小额贷款担保平台资金量,增加平台带动能力,发挥平台资金的导向作用。对于好的创业项目,就业及相关部门要主动服务,帮助提供国家产业政策信息,协助争取项目、资金支持。加强对高校毕业生创业指导,降低创业门槛,加大资金支持,争取创业一个,成功一个,带动一片。同时,加大劳动力转移输出力度,加强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大力培育农牧区劳务经济人,积极探索建立驻外劳务输出机构,拓展劳动力输出渠道,增加农牧民收入。

(八)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以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为突破口,以“两后生”、“三江源移民”、“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为重点,紧紧围绕提高劳动者的就业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把职业技能培训做强做大,把职业技能鉴定作实作细,努力增强职业培训对开发全社会人力资源的主导作用,要按照“渠道不变、用途不乱、各司其职、各记其功”的原则,整合培训资源,全方位、多辐射地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要积极鼓励高校毕业生参加就业前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技能资格鉴定,努力提高市场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