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挂号预约挂号
重庆市涪陵建峰医院【网上挂号 预约挂号】重庆市涪陵建峰医院
代挂号微信关注公众号扫码↓或微信搜索“华民办事服务”
重庆市涪陵建峰医院网上挂号信息:

电话:023-72591482

地址:重庆市涪陵区白涛镇麦子坪

介绍:

重庆涪陵建峰医院位于涪陵白涛麦子坪,始建于1966年,系“国家二级乙等医院”及“重庆市涪陵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院”、“重庆市涪陵区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定点医院”、“重庆市涪陵区工伤、生育保险定点医院”。44年来,建峰医院担负着建峰员工家属及地区居民的医疗、急救、预防、保健工作,并因成绩突出而先后荣获重庆市“十佳医院”,重庆市国资委委级“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并先后被涪陵区卫生局,涪陵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命名为“爱婴医院”,“规范化药房”等荣誉称号。

建峰医院现设有16个临床、医技科室,编制床位120张。内科设有心血管、呼吸、消化、神内等专业组:外科设有普外、骨外、胸外、泌尿、脑外等专业组;妇产科、儿科、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放射科、检验科、功能检查科、药剂科等辅助科室齐全。

美国原产彩色多普勒,阴道B超、德国西门子螺旋CT、硬管喉镜等多种先进的医疗设备。


相关新闻:

涪陵区医疗扶贫六项措施保脱贫

涪陵区出台《涪陵区因病致贫建卡贫困户医疗救助方案》,落实六项医疗救助新举措,彻底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确保建卡贫困户彻底脱贫,巩固了扶贫成果。

一是全额资助建卡贫困户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大病医疗保险,参保率达100%。全区共有1.64万户5.25万人建卡贫困户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补充商业保险。2015年大病救助11000人1811万元、城乡居民医保扶持18758人290万元、大病补充保险5.2万人93.75万元。

二是为每个贫困村卫生室配备一名乡村医生,建立退出和进入机制,开展乡村医生签约服务,实现了乡村医生签约率100%,贫困村卫生室的机构、人员、医疗卫生服务区域持续全覆盖。

三是二级以上医院建立专家巡回医疗队伍,每年开展巡回医疗2次以上,解决了建卡贫困户重病患者看病难问题。

四是开展“200元体检包”的免费体检,明确诊断,提出治疗建议方案,除外出务工贫困户外,在家贫困户体检和健康档案建档率达100%。到目前为止,建卡贫困户已有3094人次享受了“200元体检包”的免费体检,共诊断出各种疾病2921人。

五是医疗机构对因病致贫建卡贫困户重病患者就医免收门诊挂号费、住院预付金,医保报销后自付部分的住院检查费减免5%、床位费减免20%。2015年共有1771位住院建卡贫困户重病患者享受此项优惠,共减免相关费用55万元。

六是设立因病致贫建卡贫困户2000万元医疗救助金。建卡贫困户重病患者在享受各类医疗保险报销、医疗救助、医疗费减免等政策后,自付费用数额较大仍难以承担的,由建卡贫困户医疗救助金再次给予医疗救助。救助标准是:一次性就医费用个人负担在2000至3000元的,按50%比例救助;个人负担在3000至6000元的,按60%比例救助;个人负担在6000至15000元的,按70%比例救助;个人负担在15000元以上的,按80%比例救助。医疗救助金额限额为5万元。2015年以来,已有137位建卡贫困户重病患者得到救助,救助金额共计达66.1万元。


涪陵:医疗卫生网点全覆盖 老百姓在家门口就医

今年涪陵区卫计委加大投入打造硬环境,引进人才提升软实力,解决老百姓看病难问题,方便老百姓看病。市委督查室、市政府督查室联合市卫生计生委开展半年督查,涪陵区卫生和计生两项工作均为“优”,列全市各区县第3位。

实现医疗卫生网点全覆盖

走进涪陵区石沱镇三窍村5组整治后的村卫生室,映入眼帘的是干净整洁的墙面,规范齐全的分类功能区。

“因年久失修,原来的卫生室屋顶漏水,村民看病很不方便。”三窍村卫生室医生张纯尚说,今年9月,该卫生室实施整治,10月底整治完工,解决了屋顶漏水问题,并重新粉刷翻新,极大地改善了村民就医环境。

在治疗室一病床上,三窍村7组村民陈正中正躺在病床上输液。“最近皮肤发痒,医生给我治疗后好多了。”陈正中说,卫生室建了很多年,之前房屋漏水,墙壁也有些陈旧。“此次整治后,卫生室里里外外全部翻新,就像新建的一样,政府为老百姓办了一件大实事。”

在三窍村3组,新建的村卫生室也已完工投入使用。“这里建了村卫生室,大伙看病方便多了,从家到医院走几分钟就到了。”村民冯玉莲笑呵呵地说。

据了解,三窍村是由原来的宝光、三窍、团荣3个村合并为1个村,共8个社,地域较广,原有的村卫生室不能满足村民就近就医的需求。通过走访调查,涪陵区卫计委选择在村民居住较为集中的地方新建了一个撤并村卫生室,方便村民就近看病。

2015年,区卫计部门共投入资金3.5亿元,集中人力、财力、物力,加快推进各大项目建设,涪陵中心医院门急诊大楼完工并投入使用;涪陵区人民医院住院大楼污水处理工程建成投用;开展了涪陵区妇幼保健院业务用房场平和围墙设计;11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项目建成投用,实现标准建设全覆盖;新建标准化行政村卫生室64个、撤并村卫生室13个,整治贫困村卫生室24个。

目前,全区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达到679个,形成了以三甲医院为龙头、二级医院为骨干、乡村医疗机构为基础、民营医院为补充的立体网络,实现了全区医疗卫生网点全覆盖,极大地方便了全区人民看病就医。

增添医疗设备提高诊断能力

清溪中心卫生院,今年先后添置了便携式彩色B超、胎心多普勒、新生儿辐射台、产后访视包、听力筛查仪等医疗设备,主要用于公共卫生服务和妇幼医疗保健。

据该院负责人介绍,新添置的医疗设备,提高了诊断能力,使诊断结果更加准确,而且检查项目也进一步增多,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当地老百姓。

据悉,今年,全区共投入资金1.24亿元,统一为公立医疗卫生机构购置了胎儿监护仪、听力筛查仪、产科检查床、胎心多普勒、新生儿辐射台、产后访视包、儿童身高体重测量床、便携式彩色B超、便携式十二导联心电图机、五分类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数字化平板医用X线摄像系统(DR)、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制氧机等先进设备,提高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能力。

同时,各级医疗卫生机构还自主购置了彩超、乳房活检与旋切系统、连续心排血量监测仪、连续肾脏替代治疗仪、小儿呼吸机、电子胆道镜、多道心电血压仪、医用分子筛制氧设备等医疗设备1125台件,总价值5189万元,提高了全区医疗卫生机构对乳腺、肾脏、血液、呼吸等类别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便了群众分级诊疗,缓解看病压力。

强化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医疗水平

与此同时,今年区计生委还以引进高级人才、招聘专业人员、培训乡村医生等多种方式,强化医疗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医疗业务水平,实现医疗卫生人员全覆盖,方便老百姓就医。

据统计,今年卫生计生系统基层单位共公开考核招聘了71名专业技术人员,其中临床医学专业31人、护理专业17人、药学类专业5人、中医学专业5人、中西医结合专业5人、针灸推拿专业4人、医学检验技术专业2人、口腔医学专业1人、康复治疗技术专业1人,全面充实了基层医疗单位专业技术力量,为群众分级诊疗,就近看病就医提供了更大方便。

同时,按照每1000人配备1名乡村医生的标准,对部分村无乡村医生服务的,区计生委采取从邻村乡村医生中调剂、具有医学中专以上学历人员中考核补充、邻村乡村医生代行服务、乡镇卫生院委派医生驻村服务等4种方式,为每个村配备1名开展村级医疗卫生服务人员,并办理村卫生室《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今年,全区从邻村乡村医生中调剂25人、具有医学中专以上学历人员中考核补充61人、邻村乡村医生代行服务11人、乡镇卫生院委派医生驻村服务253人,进一步方便了老百姓就医,实现了老百姓在“家门口”就医。


打造满意卫生计生 助推建设幸福涪陵

卫生计生事业是民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的重要内容。

近年来,处于城市发展新区的涪陵始终把卫生计生工作作为民生事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在市卫生计生委精心指导下,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区人大、区政协大力支持,卫生计生等部门克难奋进,谱写了改革发展的新篇章,为保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了积极贡献,助推建设“幸福涪陵”。

近日,涪陵区委、区政府召开“2016年全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工作会”,全面总结了近几年取得的优异成绩,重点部署了“十三五”开局之年的卫生计生工作。

A 医药卫生改革新突破“大医院人满为患,小医院门可罗雀”,这是很多地区医疗机构的现状。为扭转这一现象,涪陵区按照国家卫生计生委在全国推行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诊、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大胆探索改革,取得重大突破。

家住义和镇场镇的舒恒颖患慢性病多年,2015年9月14日,他病情加重,前往涪陵区人民医院就诊,经住院治疗10天后病情逐渐好转,医生说服病人及其家属同意将其转入义和镇卫生院康复治疗。在区人民医院医务人员对其进行随访时,其家人称在乡镇卫生院康复治疗比在区级医院平均每天少花费医药、住院等费用约300元,家人照顾往来的车费、食宿等费用每天能节省近200元,家人照顾、探望病人也更为方便。

舒恒颖的事例只是涪陵区探索推行分级诊疗制度的一个缩影。2015年,涪陵区在全市率先开展协同医疗服务项目试点工作,探索建立起由涪陵中心医院、区人民医院及3家乡镇卫生院为试点医院的医疗联合体,以高血压、糖尿病的筛查、管理、治疗为突破口,探索建立分级诊疗,引导病人有序就医,医务人员协作行医,逐步形成“小病在基层,大病到医院,康复回基层”的合理就医格局。

分级诊疗只是涪陵区强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一个方面。近年来,涪陵区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原则,通过完善政策措施、建立健全制度、加大政府投入,全力推进各项重点改革,医改特别是基层医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实现了阶段性目标。区委、区政府统筹领导,区人社局、财政局、卫生计生部门协同配合,探索改革补偿机制和绩效工资制度,创造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两打破两提高”的改革经验,打破了医疗机构之间、职工之间两个“大锅饭”,提高了基层医务人员的积极性,提高了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质量和数量,成为卫生计生“推动改革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互动”的实践范例,录入全市改革案例专辑,受到国家卫生计生委领导的高度评价,经验在第十届中国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论坛上作大会交流发言,被《健康报》头版报道。

基本药物制度的巩固和完善是逐步缓解百姓“看病贵”问题的重要举措。近年来,涪陵区严格控制药品采购使用两个重要环节。规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村卫生室全部采购使用基本药物,实行零差率销售,并全部纳入医保报销范围。严把药品采购关,实行药品联合体集中采购和电子挂牌交易,开展基层医疗机构、公立医院药房托管改革试点,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合理用药监测、督查,进一步规范药品采购行为;深化药品流通体制改革,出台《涪陵区基本药物采购实施细则》,基本药物采购组织机构设置实行采购、监督、管理三分离,严格专家评审、集体决策、全程监督,做到采购全过程公开、透明、廉洁,基层药物采购价较集中采购前平均下降27.8%,共减轻农村居民药品费用负担6100余万元。涪陵区药品联合体集中采购改革经验,在《中国纪检监察报》予以报道,药房托管改革经验在全国交流。

B 计划生育国策新进展

作为全市首批成功创建为国家级“妇幼健康优质服务示范区”的两个区之一,近年来,涪陵区紧扣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始终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稳步实施生育政策,切实稳定适度生育水平,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通过强化宣传、利益引导、优质服务、严格执法,圆满完成市委、市政府确定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5‰以内的目标,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稳步实施生育政策,由一孩、双独两孩、单独两孩政策平稳过渡到全面实施两孩政策。落实计划生育家庭奖扶、特扶“两项制度”和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四项政策”,兑现计生奖励扶助资金2184万元,按每人500元标准兑现独生子女父母一次性奖励金,发放计生特殊家庭人员一次性养老保险金补贴共315万元,为1045名计生特殊家庭购买意外伤害及疾病住院补贴保险25万元。深入推进生育服务证制度改革,计划生育网上便民服务系统延伸到村居。作为全市3个试点区县之一,成功开展计划生育网上便民服务系统运行试点,经验在全市计划生育网上便民服务系统培训会上作交流发言。流动人口均等化服务水平极大提高,成功创建1个市级城市计生十佳示范社区。进一步规范计划生育行政执法,实现计生执法“零投诉”、“零复议”和“零诉讼”。

长期保持“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区”称号,在全市首批成功创建国家级“妇幼健康优质服务示范区”。认真组织实施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率先在全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设置妇幼计生科,进一步明确了区乡村三级计划生育技术服务职责。建立了财政全额保障出生缺陷三级干预机制,为参与一、二、三级干预对象每对(人)分别补助168元、398元和113元,全区出生缺陷发生率明显下降。全面落实计划生育基本技术服务,健全完善药具服务网络,药具发放网点达841个,提高了药具服务均等化水平。

C 基础设施建设新面貌

走进涪陵区石沱镇三窍村卫生室,映入眼帘的是干净整洁的墙面、规范齐全的分类功能区。“因年久失修,原来的卫生室屋顶漏水,村民看病很不方便。”三窍村卫生室医生张纯尚说。2015年9月,该卫生室实施整治,10月底整治完工,极大地改善了村民就医环境。三窍村是由原来的3个村合并而成,共8个社,地域较广,原有的村卫生室不能满足村民就近就医的需求,2015年又在村民居住较为集中的地方新建了一个撤并村卫生室,方便村民就近看病。“这里建了卫生室,大伙看病方便多了,从家到医院走几分钟就到了。”村民冯玉莲笑呵呵地说。

据了解,涪陵区近几年投入卫生基础设施建设资金15.98亿元,改扩建房屋16.94万平方米,添置医疗设施设备1.3万台(件、套)。涪陵中心医院内科大楼和门急诊大楼、市医药卫生学校迁建、区中医院新院、区精神病医院等项目全面建成投入使用。完成26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105个行政村卫生室、45个“撤并村”卫生室建设。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置基本医疗设备2347台(件)、医疗设施4251台(件、套)。为村卫生室配置了基本医疗设备、设施2970台(件、套)。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及设施设备配套建设实现全覆盖。

仅2015年,全区卫生计生实际到位使用的财政资金4.9亿元,较上年增加1.5亿元。投入1.5亿元、建筑面积2.9万平方米的涪陵中心医院门急诊大楼建成投用,与之前投资4.2亿元、建筑面积8.7万平方米的外科大楼、内科大楼、医技楼实现全面配套使用;投入0.5亿元、建筑面积1.7万平方米的市医药卫生学校两栋实训楼建成投用,与之前投资1.9亿元、建筑面积5.8万平方米的教学楼、图书馆、附属医院实训楼实现全面配套使用;投入3.5亿元、建筑面积5.6万平方米新建成投用的区中医院启动了“三甲”创建;投入1.1亿元、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的13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项目全部建成投用;南沱镇卫生院门诊住院综合楼入选国家卫生计生委《筑梦健康——“十二五”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优秀建筑图集》。筹资2500万元,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购置医疗设备3040台件,维修业务用房和整治环境1.1万平方米,购置病房窗帘1300米,购置床单、被套、床头柜360余套,购置候诊椅260个。

目前,投入1.7亿元、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的公共卫生服务中心项目已开工建设;投入0.4亿元、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的区儿童医院改建新建项目已开工建设;投入1.2亿元、建筑面积2.3万平方米的区人民医院住院综合楼项目完成招标文件审查;卫生计生基础设施设备的不断完善,极大方便了群众分级诊疗,缓解看病压力。

D 医疗服务能力新提升

涪陵区紧紧围绕群众需求,不断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和技术水平,人民群众就医满意度不断上升。

加强医疗服务标准化三级网络建设,医疗服务数量、质量不断提高,形成了以“三甲”医院为龙头、二级医院为骨干、乡村医疗机构为基础、民营医院为补充的立体网络,实现了全区医疗卫生网点全覆盖,极大地方便了群众看病就医。全区有医疗卫生机构678家,社会办医占全区医疗机构数量的34%;建成基层中医馆19个,覆盖率达70%。不断加强与国内外优质医疗资源大型企业集团的战略投资合作,引进了北大医疗产业集团在涪陵中心医院开设“吴阶平泌尿外科中心”,成立了第四军医大学西京消化病医院涪陵医学整合中心。马武、焦石2个中心卫生院创建为全国首批群众满意乡镇卫生院。配备有64排CT、核磁共振、1000毫安X光机等先进的医疗设备,区内能开展具有肝肾移植、心脏介入、各型心脏起博器安装、介入超声穿刺活检等国内、市内先进水平的重大手术。2015年提供门急诊服务476万人次,住院服务19万人次,进一步满足了群众“病有所医”需求;圆满完成区内50次卫生应急保障和突发事件医学救援任务。

E 公共卫生保障能力新增强

不断完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体系,逐步推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投入逐年增加,2015年人均补助标准达40.96元,较全国平均水平高2.4%。建立了分级管理机制,实行分级管理、分级考核、分级负责,实现了村级卫生机构、公共卫生人员及服务区域全覆盖;实行补助标准倾斜制,调动边远地区服务的积极性;实行分片包干责任制,提高服务质量;实行服务数量公示制,接受群众监督;实行服务承诺制,对服务真实性负责。共建立居民健康档案993753份,建档率88.90%,儿童健康管理率达95.72%,孕产妇系统管理率92.52%,为约12万老年人免费健康体检,各项服务指标均达到项目要求。筹资3676万元,开展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禽流感防治、儿童口腔疾病干预、农村妇女乳腺癌宫颈癌筛查等26项重大公共卫生服务,受到群众欢迎和好评;保持了“重庆市卫生城区”称号,达到国家消除疟疾标准;涪陵中心医院、区儿童医院、区中医院、区妇幼保健院、建峰医院5个医疗保健机构被评为国家级爱婴医院;全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第三方考核在全市排位靠前;全年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无传染病暴发流行、无甲类传染病病例、无孕产妇死亡、无新生儿破伤风发生,连续21年无霍乱、35年无白喉、36年无脊髓灰质炎病例发生;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率为212.16/10万(比市上目标值优17.84个10万分点),婴儿死亡率3.79‰(比市上目标值优3.21个千分点),全区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8.46岁;建成卫生应急指挥部和物资储备库,配备82.7万元应急物资。

F 人才科技实力新提高

在涪陵中心医院,薛昀、毛微波夫妇经常被同事们开玩笑地称作“神雕侠侣”。夫妇二人北京大学博士毕业后,前往美国杜兰大学医学院工作,薛昀在杜兰大学博士后流动站从事麻醉学研究,妻子毛微波在杜兰大学医学院肾脏病研究所任研究员。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们了解到涪陵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人才工作,经过深思熟虑后,接受了涪陵中心医院发出的邀请,于2012年来到了涪陵中心医院。作为涪陵区近年引进的“顶尖”科技人才,他俩分别在涪陵中心医院担任麻醉科主任和肾内科副主任。

在涪陵,像薛昀和毛微波这样的人才还有不少。仅2015年,涪陵区级医疗卫生机构就引进博士5名、硕士39名、本科生22名,为基层招聘专科生及以上技术人员76名。

近年来,涪陵区卫生计生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坚持与卫生计生事业发展相适应,大力实施“人才强卫”战略,通过事业、待遇、感情等措施留住人才、吸引人才,卫生人才队伍规模不断扩大,素质不断提升,结构不断改善,在保障人民健康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截至2015年,全区卫生技术人员已达到5295人,卫生技术人员中执业(助理)医师2181人、注册护士1998人,每千人口拥卫生技术人员、执业(助理)医师、注册护士分别为4.53人、1.87人、1.71人,卫生计生技术人员总量不断增长。有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名、市学科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1名、市“322重点人才工程”二层次人选1名、市级名中医2名、区级名中医14名,博士10名、硕士127名、本科生962名,正高职称63名、副高职称277名。全区医学人才培养能力稳步提升,所辖的重庆市医药卫生学校是全市卫生类唯一国家级重点中等卫生职业学校,涪陵中心医院是重庆市全科医生临床培养基地、住院医师规范化和护士规范化培训基地,承担了孵化医疗卫生人才“重要基地”的功能,为区域医疗卫生人才队伍的建设发挥着重要作用。卫生科研科教和重点学科建设不断加强,有37名卫技人员被选拔确定为区第四届科技拔尖人才,承担国家、市、区科研项目119项,获市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区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36项,2015年获批市级科研项目6个;创建成为国家级中医重点专科1个、市级重点学科1个、市级中医重点专科2个、市级特色专科4个、市级临床重点专科4个,保障了涪陵卫生计生事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