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挂号预约挂号
四川省人民医院★网上挂号 预约挂号★四川省人民医院
代挂号微信关注公众号扫码↓或微信搜索“华民办事服务”
四川省人民医院网上挂号信息:

挂号网站:://.samsph./

地址:一环路西二段32号

邮编:610072

咨询电话:028-87394243

87393928、87393927

预约挂号主要方式

    【预约挂号方式】

    1、现场预约;

    2、114电话:114接通后拨7号键再按1号键预约挂号;

    3、114网站:.114gh.;

    4、中国移动12580:拨打12580,接通后按0号键进入人工话务。

    【预约挂号温馨提示】

    1、预约挂号可以提前半月。

    2、现场预约时间为7:00-17:00,其他方式的预约挂号时间为全天24小时。

    3、上午的号请您存当日上午9:00以前,下午的号请您存当日15:00以前取号。超过时间取号.将视为违约,不再为您保留预约号.将此号释放满足当天的窗口病员。

    4、预约取号时,请根据约定带上您的身份证或其它法定的有效证件,方能取号。

    5、如果您预约的医生因特殊原因停号时,我们将为您推荐一名同专业、同级别的医生看病,请理解。

    6、预约挂号后,如您有特殊原因不能就诊,请提前一天通知预约的渠道作废或在上午9:00、下午15:00以前办理退号手续。

    7、如果您是初诊病人,您可以在咨询台或大厅了解我院医生出诊情况,根据您的病情选择医生。

    8、如果您是复诊病人,别忘了带好您上次就诊时的病历资料,各种检查报告单,以便医生能准确及时地了解您的病情、就诊情况。

    9、如果您是为14岁以下的儿童挂号,请您存挂号时告诉挂号员.以便能准确地为您分诊。


挂号注意事项

    一、挂号时间:上午7:00-下午5:00,专家、专科门诊均可提前15天预约挂号,周一至周日及节假日门诊全天对外开放。

    二、门诊时间:上午8:00-12:00,下午14:00-17:30。

    二、预约挂号电话:

    1、现场预约;

    2、114电话:114接通后拨7号键再按1号键预约挂号;

    3、114网站:.114gh.;

    4、中国移动12580:拨打12580,接通后按0号键进入人工话务。

    三、挂号种类及金额:一级专家50元、二级专家30元、三级专家20元、四级专家10元;主任医师号7元;副主任医师号5元;主治医师号3元;便民门诊号1元;急诊诊查费7元;预约挂号2元。特约门诊号90元。中医主任13元,中医副主任9元,中医主治5元。

    四、挂号须知

    1、如果您是初次就诊病人,请您带身份证到挂号室办理金康卡,购买就诊病历本,并如实填写就诊病历本封面内容。请您提供真实的、详细的地址及电话号码,以便需要时我们能与您联系或随访。请保留好您的金康卡、就诊病历本,以便再次就诊时使用;

    2、若您不知道该看什么科或有任何疑问,请到门诊咨询台导医处咨询;

    3、看不同的专科,需分别挂号,挂号当日当班医生有效,第二天复诊需重新挂号;

    4、挂号后请您根据挂号费单上的就诊地点,乘电梯或自动扶梯到相应候诊大厅候诊,医生实行电子叫号,屏幕上会显示当前就诊号,分诊护士会按照医生看病的进度安排您就诊,如有询问或疑问,请联系分诊台护士协助解决。由于病人较多,您在候诊时请保持安静,依次就诊。

    5、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需要,开出各种检查、检验申请单,请持相应检查单先到收费处交费后,再到相应检查科室进行检测(或预约)。

    【挂号小窍门】

    1、复诊病人挂号时,尽量请您报为您看病的医生姓名.而不用报他坐的诊室,因为医生是固定门诊时间,而诊室有时会有变化。保管好您的号单,也是记住医生的一个好办法。

    2、当日看病后.需要复诊的病人,可以在挂号窗口或医生处预约医生下次门诊的号(可挂15天以内),以便更快捷、更方便地让您看好病。

    3、为您和您的家人建立个“健康档案袋”,将“门诊病历、金康卡、各种检查单等”放在袋中, 旦要进医院看病时,将他的“健康档案袋”带上,方便而实用。


门诊就诊流程

    1、持金康卡挂号或建金康卡挂号

    2、所选择就诊科室(填写病历相关项目请注意候诊区电子显是屏,等候就诊)

    3、持医生开具的化验、检查单到收费窗口交费

    4、各项化验、检查(医保患者请出市医保卡)

    5、持检查结果到诊室复诊(当日不能完成的检查再次就诊需要重新挂号;持已开具的入院证明办理入院)

    6、持医生开具的处方或治疗单到收费窗口交费

    7、药房取药(医保患者请出市医保卡)、相关科室治疗(输液、注射、手术、理疗、换药等治疗)

    8、离院

    温馨提示

    * 请记住自己的就诊科室和就诊号

    * 请按顺序就诊

    * 请保管好自己的物品


入院办理流程

    温馨提示:

    经过门诊医生或专家诊治需要住院的患者持医生开据的住院通知书,先到入院处办理住院手续。病重患者或行动不便的病人由专人推入病房。

    1、入院后3日内必需到门诊收费处背面10号窗口持医保卡确认身份。(限成都市市医保及六城区区医保、省医保)。

    2、医保咨询地点:门诊收费处后面15、16、17号窗口,电话:87394296。

    3、入院办理时间及地点:白天 8:00—18:00在门诊大厅入院处,晚上18:00—次日8:00在急诊大厅。

    4、交费时间及地点:

    * 上午8:30—下午5:00入院处旁边成都银行。

    * 上午8:00—12:00,下午2:30-6:00(夏季)2:00—5:30(冬季),门诊收费处背面1号窗口交费。

    * 晚上18:00—次日8:00在急诊大厅。

    5、入院处咨询电话:87394014,87394015 。


门诊部优质服务措施

    门诊是医院的窗口,服务及工作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医院的形象,搞好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切实让医务工作人员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受到教育,不断提高医务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和服务质量,为病人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医疗服务和优化就医流程,是关系医院建设与发展的大事,是当前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并结合工作实际,着重实施以下优质服务措施:

    1、派员工到外单位门诊部观摩,学习先进的管理方法,结合工作实际并运用;规范医护人员语言行为,安排外出参观学习人员进行学习汇报。邀请各专科主任来门诊授课,增加热线咨询电话数量,保证各方信息畅通。

    2、门诊导医作为门诊的重要部门,专门为导医统一定制了规范的导医服装,并从抓职工培训入手,多次开展了员工素质教育、礼仪服务等专题讲座,强化业务学习(学习分科分诊、检查检验及药物作用等知识,学习人际关系学、心理学、语言沟通和服务技巧等知识)。从抓岗位纪律入手,强化责任意识;从抓工作态度入手,提升服务质量与水平。作为与病人接触最直接频繁的部门,我们认真做好医院宣传,随时加强与临床各科的联系,及时获取医院新技术,新业务,新资讯,并每月刊登在门诊就医指南上(有详细的门诊医生坐诊时间表),免费发放给每位门诊就诊病人。通过院内,院外义诊活动发放医院宣传资料,通过门诊电子大屏幕及语音系统及时向病人、向社会公示药价,各种医疗服务价格及医院各科室新技术、新业务等就医相关资讯,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向病人向社会宣传医院。及时发现门诊危急重病人并及时抢救、转运。导医队配置了无线扩音器,每天向就诊病人宣传就医流程及注意事项。门诊部购买了对讲机配置于导医队、推送工人,便于联系、及时转运病人。

    3、挂号室作为医院窗口部门,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工作中不仅做到服务热情、态度和蔼,挂号员每天早上7点15分开始挂号,并根据病人就诊的规律变化还安排了挂号员每天上机动班,合理分流病人,满足了病人就诊高峰时间的需要, 缩短了患者挂号排队等候时间,深受病人的好评。

    4、充分利用信息化资源,实行“金康卡”——一卡通刷卡挂号、缴费、检查、取药等一条龙服务。规范建卡流程、挂号流程、预约挂号流程、候诊流程等,专门设置5个预约挂号、取号窗口、搞好预约服务,将预约挂号期限由3天延长至7天。并与中国电信114台合作电话预约挂号服务,大大方便了病人就诊,未增加病人任何经济负担,受到病人的一致好评。同时门诊部主任和护士长多次免费给114话务员做分预诊专业知识的培训,并每月与114管理人员进行服务质量沟通分析会,及时发现问题并整改。

    5、积极主动与科室协调临时增加门诊医生,增加周末节假日专科,专家医生坐诊。在显示屏有温馨提示,门诊医生坐诊时间表滚动播出,向病人宣传医院各项优质服务措施。

    6、维持门诊良好的就医秩序,实行“首问负责制”

    在就诊病人多,而又未增加员工的情况下,通过人力资源整合,充分利用现有人员,调动其积极性发挥其潜能。鉴于门诊患者就诊时间的无规律性,实施“变频工作制”——调整员工上下班时间或安排适量的机动人员,根据患者就诊高峰变化,适时进行调配人员,维持挂号、就诊、取药、收费排队秩序;并安排导医在检验抽血、取报告处维持秩序,进行检验结果简单咨询服务。

    7、清理门诊工作用房,将通风好、光线足、离检查科室近的房间作为诊断室;合理利用较大的房间,分隔并增加诊断室的数量,增加出门诊医生,极大的方便病人就医。

    8、与各学科主任协商,增设了专科门诊、专病门诊(造口伤口门诊、疼痛门诊、脂肪肝门诊、脑瘫门诊、移植门诊、不育不孕门诊、高血压门诊、腹腔镜门诊、男科门诊、疑难病会诊、门诊药物咨询门诊、及司法鉴定门诊),增加了每日出诊医师共50余人。

    9、为了方便病人就医,我们重新设计门诊部某些就诊标示和就诊指引;增加了2组导医服务台,实行分楼层挂号,以方便患者咨询、信息查询和就近挂号的需要,减少了患者楼层往返的次数,节省了患者的就诊时间。

    10、充分利用各候诊区叫号显示屏,宣传特色专科、专病、特色门诊及健康教育。

    11、增设就诊“绿色通道”,专门配备2名推送工人,在门诊大厅巡回服务,发现有年老、体弱、残疾患者,主动提供帮助免费推送,有时为其挂号、候诊、检查等。平均每月免费推送病人1000余人次。为了减轻医生的工作压力,缩短病人的待诊时间,把由医生测血压、视力,改由门诊部派专人测量血压和检测视力,并做详细记录。

    12、分诊台护士加强职业道德的培养,规范服务用语,实行首问负责制,拒绝向病人说“不或不知道”。

    13、为了保证病人的安全,在各候诊区备有急救药品及器材;并加强护理人员“三基”和“心肺复苏”的技能培训,防止病人在候诊过程中出现意外情况,以及时实施急救。

    14、由于医院门诊病人增多,特别是有些远道而来的病人挂不上号,分诊护士及时与医生联系,增加出诊医生。

    15、门诊工作人员在科主任带领下,很多科干人员主动放弃年休假。科室成员补休一般安排在下午(门诊病人较少时)。

    16、随着方便门诊病人不断增多,医生严重缺编,为满足病人的需求,医生们常常早上班、晚下班,主动放弃休息时间,每日中午均安排医生上班,下午推迟下班半小时。并开展了“胸腔穿刺”、“腹腔穿刺”等医疗技术服务。在工作中认真负责,服务热情,态度和蔼,耐心解释病人对健康问题的咨询,免费为病人解释检查结果的意义。

    17、对于未挂到专科号的病人,方便门诊医生给予正确的引导,合理安排检查,推荐合适的科室,极大的方便了病人。方便门诊医生利用业余时间,积极参加各科学习努力提高业务水平,以更好的为病人服务。

    18、入院处的员工主动到各病房了解情况并详细记录各科床位数,并与学科主任沟通、协商,以解决病人住院难的问题;对于择期手术因无床位而不能入院的病人,入院处登记联系方式,及时解决病人住院问题。

    19、开展网上咨询服务,特设专用邮箱,每周由指定医生定时回复。

    20、门诊部和保卫处联合严厉打击医托和医院内发放虚假广告者;在门诊各候诊区均有温馨提示;每日有办公室人员进行巡视,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先后发现医托几十名,并交与派出所处理,给部分病人挽回了一定损失。

    21、门诊部在各楼层候诊区向就诊病人提供免费的一次性纸杯、针线、纸笔、老花镜及白糖。

    22、门诊部与党办、团委、事业发展部和宣传部共同推出“门诊优质服务明星评选活动”,接受病人选票3000余张,从中推出三名医生及一名护士为优质服务明星,并给于一定的嘉奖。

    23、门诊部每月向全院发放工作月报,通报各科医生的门诊工作量和服务质量,点名表扬优秀科室和个人,同时对违规者给于点名批评,并与科室及本人质控挂钩。

    24、门诊部每月定时通过电子邮件向科室主任通报门诊工作情况,接收返馈意见。

    25、门诊部每月召开科干会,对各部门工作进行自查、总结,对病人和院内满意度调查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


介绍:

    坐落在成都青羊宫旁、浣花溪畔的四川省人民医院,建于1941年,前身四川省公立医院是中央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1952年命名为四川省人民医院,1989年评为首批国家三级甲等医院,1991年增挂四川省红十字医院牌。2002年,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与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合并,成为现在的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2012年,由四川省人民政府与中国科学院合作共建的中国科学院四川转化医学研究医院正式挂牌;2013年,与电子科技大学合作共建电子科技大学医学院,挂电子科技大学附属医院牌。2013年,由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资助援建的川港康复中心在医院正式落成启用。全院除院本部外,设有草堂病区、城东病区、皮肤病性病研究所、实验动物研究所等病区和研究所。另有三家托管单位即崇州分院、新津分院、温江分院,形成了以临床医疗、干部保健、应急救援、医学科研与医学教育一体的集团化发展格局。

    时光荏苒,岁月更迭。历经七十载风霜洗礼,医院现已成为四川省医学科学研究及临床技术的指导中心。是国家三级甲等医院,国际紧急救援中心网络医院,卫生部数字化试点示范医院,国家和四川省的全科医师、专科医师培训基地,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省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高等医学院校临床教学基地,四川省专科护士培训基地。也是我国西部规模最大的干部保健基地。曾荣获全国文明单位、全国百佳医院、全国抗震救灾英雄集体、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卫生文化先进单位等各项荣誉。三届院长分别当选中国共产党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代表。

    全院以“为人民健康服务”为宗旨,以建成国内一流的临床研究型医院为发展目标,大力推进改革和科技创新,各方面工作得到了快速协调发展。医院医疗业务用房总面积达到40万平方米,现开放病床4300张。内设功能齐全、设备先进、抢救设施一流的ICU病房、CCU病房、层流病房、国际标准的手术间等。拥有国际一流的PET-CT、双源CT、核磁共振、TrueBeam直线加速器、各种先进的数字化超声和病理检查等医疗设备,总价值达15亿多元,为患者医疗、康复、保健等提供了有力的硬件保证。

    连续十年,全院医疗业务持续上升, 2013年全年总诊疗400.5万人次,出院12.2万人次,住院和门诊手术共8.3 万台次。开展了器官移植、胰岛细胞移植、造血干细胞移植、心脏介入手术、神经介入手术以及胸腔镜、腹腔镜微创手术等高新手术。可同期进行大血管、瓣膜置换及冠状动脉搭桥等高难度手术。人类疾病分子生物学与基因检测技术、脑神经电生理、超声心脏电生理学及其相关技术、人胰岛细胞分离和移植技术、辅助生殖技术等一大批具有国际国内先进水平的高新医疗技术已经形成了医院医疗技术的龙头。

    医院也是四川省急救中心所在地,承担着全省大型突发事件的紧急医疗救援任务和对下级紧急医疗救援工作的指导、培训等。近年来出色完成大型突发公共事件紧急医疗救援任务上百次。特别是在“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医院紧急启动应急预案,全力投入地震伤员医疗救治工作。全院共救治伤员5700人次,抢救危重伤员1000余人次,完成手术2502台,为降低地震伤员死亡率、减少致残率作出了突出成绩。受到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表彰,被评为“全国抗震救灾英雄集体”。2009年,医院成功处置内地首例甲型H1N1流感病例,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充分肯定。2013年4.20芦山地震发生后,医院以最快的速度、最强的力量,实施救援救助。院内接治地震伤员171人,完成手术94台次;前线医疗队驻守芦山15天,连续奋战,完成诊疗3486人次,实施清创手术301台次,有力保障了抗震救灾的顺利开展。2010年医院受卫生部指定牵头组建西南唯一一支国家卫生应急队,这是目前唯一一支适应高原恶劣环境的国家卫生应急队伍;同时受省委、省政府指定牵头组建四川省预备役高炮师野战医疗分队。

    在四川省人民医院的发展史上,拥有众多优秀的医学专家,他们是:国家著名一级口腔医学专家黄天启、国家著名一级骨科专家谢锡瑹(shū)、国家著名一级儿科专家樊培禄、国内著名泌尿外科专家刘荣耀、著名中医妇科专家童辉之、四川医学检验奠基人杨茂久、四川省心血管专业奠基人吴德诚博士等,他们为医院的建设与发展贡献了毕生精力。如今,一大批秉承老一辈专家优秀品德与钻研精神的医务工作者正在为医院新时期的腾飞而努力拼搏。全院在职职工6124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5079人,高级职称专家836人,“千人计划”1人,“百人计划”5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咨询专家1人,博导17人,硕导124人。现有学科82个,其中检验科、临床护理、肾脏科、急诊医学科、重症医学科、临床药学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全国脑卒中筛查防治基地、卫生部腹膜透析培训示范中心等一批国家基地挂牌医院。有人类疾病基因研究、超声医学、器官移植转化医学3个四川省重点实验室。眼科、肾内科、神经内科、超声医学、检验科、性病科、皮肤外科、感染科、老年医学科、神经外科、儿科、骨科、卫生管理、器官移植、消化科、口腔科、内分泌科等17个学科是省级医学重点学科;四川省临床检验质量控制中心、省病历质量控制中心、省护理质量控制中心等13个省质量控制中心设于我院;设有神经疾病研究所、心血管病研究所、器官移植研究所、皮肤病性病防治研究所、实验动物研究所、药物研究所等19个研究机构。

    近年来,全院在科研、教学和新技术开发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获国家及部省级科技成果奖励80余项,承担国家973、86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科研项目80余项,其中1项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每年在国内外杂志上发表论文1000余篇,其中对老年黄斑变性、糖尿病眼病、先天性眼组织缺损、高度近视、肾病等致病基因方面的研究成果以第一作者在美国科学杂志、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美国人类遗传学杂志、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发表;在器官移植、细胞移植及移植免疫的临床及基础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英国自然医学、美国移植、美国免疫学、科学转化医学等杂志上刊出。全院在科技部国家统计源期刊上发表科技论文数量排名进入前百名。医院创办的医学期刊《实用医院临床杂志》,被评为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作为四川省高等医学院校临床教学基地,医院与高等院校联合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专业49个,每年接受医学院校实习生2000余人;是卫生部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四川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 每年为社会培养合格住院医师200余人;是卫生部临床药师培训基地、西南地区唯一临床药师师资培训基地,每年培养临床药师和师资60余人;设有中等专业护士学校,每年培养护士2000余人。与香港“站起来”组织长期合作,为全省培养康复专业人才近4000人。

    医院高度重视护理工作,通过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强化专科护理,创新护理管理,显著提高了护理服务水平和质量。是卫生部“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重点联系医院,首批国家级临床护理重点专科及护士岗位管理试点医院。

    医院坚持与世界各国开展广泛的友好合作与交流,每年接待来访外宾200余人次,出访和参加国际学术交流近100人次。与哈佛大学医学院合作建立了国内第一个异种移植实验室、与美国犹他大学合作的人类疾病基因研究实验室、与美国杰弗逊大学超声研究所共同建立了超声医学合作实验室、与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Dean McGee眼科研究所合作成立了眼科医师培训中心、与法国骨科医师协会和关节镜协会合作成立中法骨科培训中心等。医院还与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签署合作协议,在专家学者及学生互访、学术及教学、科研等方面加强交流合作。

    作为大型公立医院,医院努力履行公益责任,积极实施“松散型医疗集团”和“全域医疗服务体系”发展战略,成为全国首批医疗联合体,有效带动了基层医疗机构发展壮大。医院每年派出医疗队对口支援阿坝州人民医院,金川县、通江县、新津县人民医院,资中资洲医院等;对口帮扶仪陇、射洪医疗卫生,为基层送医送药,培训基层医护人员。近10年,院流动眼科手术车医疗队到达四川省50个边远地区,为2万多名贫困白内障患者免费实施复明手术,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

    展望未来,秉承“厚德、至善、求精、图强”精神的省医人,把目标锁定在国内国际医学领域的前沿,努力争创全国一流临床研究型医院。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依然奔走在追求和奋斗的路上!


推荐科室:

口腔科

    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口腔科由私立华西协和大学牙学院第一位毕业生黄天启教授组建于1941年,是我国最早一批建成的一级独立学科,历经数十年几代人的不懈努力,现已发展为国内技术领先、学科齐全,集临床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口腔医疗中心。2013年获评为四川省医学甲级重点学科。科室现有在职医师36人,主任医师6人(国家二级专家1人、三级专家2人、四级专家3人),副主任医师15人,具有雄厚的技术实力和人才储备。年门诊量7万5千余人次,口腔颌面外科住院部核定床位33张,年手术量千余台,年出院量1400余人次,在全国三甲医院口腔科中名列前茅。

    科室硬件设施完善,拥有一批世界领先水平的医疗设备与仪器。门诊部拥安福士口腔综合治疗椅28台,开展了人工种植牙(延迟和即刻)修复、正畸正颌外科联合治疗、年轻恒牙的护髓治疗和根尖诱导形成治疗、乳牙早失间隙保持治疗、牙体及牙列缺失的烤瓷牙、全瓷牙及活动义齿、正畸修复联合治疗等多种治疗项目。颌面外科病房特色诊疗项目包括:恶性肿瘤的动脉内灌注化疗、血管瘤超选择性造影(DSA)和栓塞治疗、经冠状切口或微创切口颧上颌骨眶周复合骨折整复术、肿瘤切除术后复合组织瓣或带血管蒂的皮瓣修复重建等。

    科室多位医师在中华口腔医学会、四川省口腔医学会任职,在四川口腔界享有盛誉,承担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课题,近年来在国内外相关医学杂志发表学术论文120余篇,其中SCI收录28篇,EI收录6篇,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四川省医学会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一项,成都市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2006年荣获四川省卫生厅直属机关“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2008年荣获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5•12抗震救灾先进集体”,2010年荣获中共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委员会实践“三个代表”示范党组织,2012年荣获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2012年度综合管理优秀科室”。


麻醉科

    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麻醉科自1957年麻醉组成立、1979年建立麻醉科专业科室以来,历经50余年的发展,麻醉科目前已发展为临床麻醉、重症监护加强医疗及疼痛诊疗专业集一体的二级学科一级临床科室,现有手术间36间、重症监护病床16张,3个麻醉后恢复室(PACU)床位20张,专业医师56人,其中高级职称23人,硕士研究生学历以上毕业29人,护士42人,手术室内年麻醉总量约22,000余台,门诊无痛诊疗年麻醉总量约20,000余台。

    目前的麻醉科是一支朝气蓬勃、团结奋发的队伍,集临床、教学、科研三位一体发展,科室拥有完善先进的各种麻醉、监护设备(麻醉气体监护仪、脑电双频指数监护仪、靶控输注泵系列、TOF肌松监测仪、体外循环机等),血流动力学监测设备及多种可视技术设备(超声仪、可视喉镜、光导纤支镜等),进行严格规范化的科室管理,实行主治医师负责制,设置亚专业,建立人才梯队,能承担各种类型及危急重的手术麻醉,包括器官移植、心脏外科、神经外科、介入手术等,同时还开展了无痛胃肠镜、无痛分娩及门诊急慢性疼痛诊疗等特色专科治疗。作为四川省高等医学院校临床教学基地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每年承担实习医师20余人、研究生和规培住院医师20余人教学任务,同时接纳省内外进修医师年平均20余人。麻醉科获得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认证,每年承担相关临床药物试验数项。建立了麻醉科科研管理制度,目前在研省厅级课题12项,每年完成科研论文数十篇,先后多次举办了国家级、省级继续教育项目,承办了省级学术年会,被中华医学会授予四川省静脉麻醉培训基地及吸入麻醉技能培训基地,并多次举办全国培训班,受到业界好评。

    麻醉科以患者基本生命功能的监测和调控为主要手段,长期坚持“安全第一、质量第一”的理念,默默辛勤工作在无影灯下,甘当保驾护航者,确保每一位患者围手术期的生命安全。


专家:

科室     医生

皮肤科     王勤 吴新生 翦大明 段西凌 林昭春 熊俊浩 伍友成 唐素华 李绍兴 胡鹭芳 王尚兰 吴良章 陈学军 林新瑜 吕蓉 姚戎 杨建文 杨怡 付柏林 陈琦 卢伟 何泸 陈金 陶晓萍 陈美明 宁湧 李灵 李丽霞 杨雁 应川蓬 崔凡 李福民 何迅 薛竟

心内科     李英 陶剑虹 尹立雪 李春梅 盛勇 周晓芳 姜荣建 唐英蓉 刘中英 郑竹虚 张涤清 杨燕华 林家弟 程标 荆晓明 肖红 舒燕 赖金川 孔洪 刘明江 钟萍 李晓明 黄久荣 高克琴 贺涛 李刚 曾杰 杨旸 金静 周咏梅 付旭 孙学春 曾庆华 李其勇

妇产科     谢兰 汤荣光 杨业洲 杨荣秀 王桂芳 陈廉 胡家骆 陈应芳 王碧珍 程晓尧 罗军 吕群 李梅 孙红兵 岳军 李延 梅劼 杨年 梅立 吴丽春 雷华江 邹冰玉 侯艳 陈镘如 蒋小辉 蒲海鹰 张潇潇 黄宇 何文静 胡平 张宗蓉 王滟 郭晓霞 周飞

眼科     钟守国 张悦 樊映川 罗又蓉 徐昭旭 周俊华 闵鹄秋 程依琏 张敬鸣 林伟 曲超 刘治容 钟捷 魏敏 刘红 吴峥峥 胡建斌 罗谦 丘希忠 刘三梅 雷春涛 赵小松 黎静 杨绍伟 邱希忠 何静 罗媛 杨影 彭洁 万灵

肺科     施阳 刘跃建 肖邦榕 黄纪贵 漆自立 李小惠 解郑良 徐辉 刘新萍 龙怀聪 周仲伟 李蔚 林亿丰 周平 张翠兰 宋毅 胡涛 董玉龙 陈庆 杨阳 章晓红 罗虹 郭璐 燕海英

耳鼻喉科     何刚 刘冰 张如之 杜泽秀 王槐富 徐仲明 冯勇 李静娴 奚玲 邹胜琴 陈德珍 徐刚 敖敏 樊建刚 李德炳 温蓓 陈锦渠 余晓旭 赵李冰 陈娜 陈学

神经内科     郭富强 肖军 孙红斌 廖振德 高国勋 杨友松 罗永杰 曾宪容 代红源 吴文斌 周波 蒋宛霖 许飞 余能伟 刘洁 吴景芬 罗向东 郜习德 李志立 冯琼华 刘静 王晓平 董凌琳 刘英 李晓佳 黄雨兰 喻良 韦永胜

消化科     赵光斌 张初民 张文远 韩盛玺 沈通良 邓治平 蒋明志 王丹 代敏 陈和平 李贞茂 代小松 胥江燕 王晓梅 李易 刘晓岗 李汉化 罗玉明 杨雪 王建东 胥洪燕 邱春华 李良平 张志宏 陈子洋 李汉华

口腔科     史亚萍 李铮 杨小明 詹斌 邓军 周村 牟雁东 费伟 周国珍 廖楚航 尹明平 叶杨 白兰军 韩红娟 帅慧敏 余丹 田保 庞春燕 凌晨 任迅 赵奎铎 彭敏 罗惟 田锟 沈志浩 杜芹 叶扬 任小华

普外科     王康 曾俊 尹乐平 王前清 李平 胡卫健 朱璧富 周晓辉 陈仿 蔡斌 胡阳 胡俊川 张伟 郭志义 蒋忠宁 辜玉刚 冯仕彦

儿科     李敏 李戈 王强 欧阳颖 李运壁 吉德平 陈昌辉 张思智 张宁芳 李建超 邓长秀 石伟 彭茜 李兰 吴青 蒋文军 朱小石 赵娟 母发光 李茂军 张熔 廖敏

泌尿外科     邱明星 闫洪涛 杨世春 张建华 陈照祥 彭德先 潘慈康 王东 廖勇 龚百生 邹建华 黄翔 冉清 窦科 马志伟 安宇 狄文佳 罗一钊 熊玮

肝胆外科     雷恢先 李德华 刘洲 安宁 王俭 周晓辉 张刚 杨训 董科 罗澜云 甘险峰 郑波 黄锐 黄孝伦 薛华 姚豫桐 朱世凯 赵冀 张宇 汪旭 蒋佶鹏 周晓刚

骨科     王跃 庞健 刘仲前 计汉华 张耀明 袁加斌 张斌 吕波 卢冰 魏丹 唐六一 唐孝明 万仑 朱建辛 黄崇新 胡豇 叶扬 邓小凡 郝鹏 杨晓 张跃明

中医科     许永春 熊膺明 肖挹 杨茂农 周华君 涂豫建 童南滨 王景蓉 王秀英 万军 陈霞 曾代文 张冲 付文斌 赵跃宇 冯静娟 向锋 吴书跃 王林 何廷华 余伟伦 陆灿红 杜锐玲 冯静 田正富 谭力 张林辉 段华 张允

内分泌科     张学军 李蓬秋 董芸 陈树 吕月婵 王思琴 陈平 鲜杨 林敏 吴冀川 梁若梅 包明晶 杨艳 席玉蓉 朱显军 张敏(小) 张敏(大)

肾脏内科     王莉 王志静 杨秀川 张渊 何强 廖常志 康志敏 周树录 王芳 李贵森 陈秀玲 邹玉蓉 洪大情 陈瑾 蒲蕾 吴姝婫 高辉 彭鲲 丁涵露

皮肤外科     潘宁 林昭春 段西凌 李灵 王勤 刘刚 陈学军 宋翔 戴耕武 王晓霞 谢震 林新瑜

肿瘤科     邓春美 王晋川 吴琦 贺盛光 叶乃瑶 胡洪林 兰海涛 罗树春 谢可 任刚 张莉 刘浩 王东林 陈琳 张明 敖睿 朱学强 潘海霞
心胸外科     丛伟 陈凡 格桑耕呷 陈文辉 谢家勇 曾富春 舒俊 甘崇志 冯刚 王学海 薛洋 贾克刚 刘胜中

神经外科     蒋万书 袁利民 黄光富 张立福 谭海斌 冯海龙 廖晓灵 陈隆益 陈勇 刘卫东 唐健 赵冬冬 吴波 唐建 王振宇 李志立 何永生

感染科     唐荣珍 江南 朱旭光 邱焞功 杨百理 林建海 黄仁刚 吴佳玉 杨兴祥 刘玉萍 林健梅

乳腺专科     刘锦平 王孙庆 周蕾蕾 王晓东 叶一峰 胡纲 周毅 吴池华 李一 张晓 王汝清 罗静

血液科     张晋琳 缪世锟 王晓冬 祝彪 王春森 唐义平 张晋林 甘茂周 万纯黔 肖蓉 黄晓兵

整形美容科     卢帆 傅荣 游晓波 张家建 钟雷 杜丽平 蔡震 卫东

核医学科     宋文忠 陈明曦 谢红军 戴庆靖 黄际远

风湿免疫科     周彬 龙武彬 朱静 刘建 吴小丹 程佳 吴侗 吴晓丹

血管甲状腺专科     冯超 顾毅 刘彤

小儿外科     俞小炯 温尔刚 汪旭 熊伟 姚奇鹏 徐冰 杨纲 许建 陈绍基 刘文英 唐耘熳

外科/烧伤     谭加韬 罗仁甫 张兵

康复理疗     潘福琼 常有军 李怡 杨玉龙 徐嘉 余茜

心血管超声和心功能检查科     岳林先

临床器官移植中心     杨洪吉 冉清 窦科 赵翼

儿保     黄晓玲 朱红麟

消化脂肪肝专科     李良平

神经外科X刀帕金森式病专科     何永生

超声科     岳林先 谭嘉韬 卢漫

麻醉科     徐永建

呼吸科     张华 卢长江 常莉 黄江 腾鸿

普外1-肝胆胰外科     古春 尹乐平 周晓辉 蔡斌 安宁 张伟 郭志义 王康 王俭 李平 杨训 王前清 胡卫健 朱璧富 胡阳 胡俊川 陈仿 蒋忠宁 辜玉刚

药剂科     童荣生 龙恩武 吴正中 杨勇 陈岷 余继英

普外2-肝胆胰脾外科     郑波 邓小凡 李明非 张刚 张浩 俞小炯 温尔刚 雷恢先 董科 李德华 刘洲 甘险峰 曾俊
针灸科     万军 孙恪龙 吴北燕

放射科     严贵华 梁克树 蒋瑾 付凯

肛肠科     黄安清 张国富 黄洋峰

心血管超声和心功能检     岳林先

肝胆胰脾外科-细胞移植中心     薛华 罗澜云


新闻:

使命与责任——奉献在尼泊尔地震灾区的省医院人

    “我们为有这样一支技术精、素质高的队伍而倍感骄傲”。5月9日下午,在首支中国政府医疗队圆满完成赴尼泊尔地震灾区实施医疗救援凯旋回到成都时,国家卫生计生委应急办专员张国新这样评价道。
    4月26日,尼泊尔发生强烈地震后的次日,首支中国政府医疗队迅速在成都组建完成,这支由四川省人民医院为主建立的医疗队,第一时间驰援尼泊尔灾区,成为到达时间最早、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的国际医疗队。在赴尼泊尔救援的13天里,医疗队救治伤员641人,完成手术280多台次,开展巡诊治疗2581人次,培训防疫人员400多人,取得伤员救治及时、零死亡的显著成绩,受到当地政府、国际社会和国际卫生组织的高度评价和赞许。

    医疗队副队长、省人民医院院长邓绍平说,这是四川国家应急医疗救援队首次出国进行医疗救援行动,队员们以高度使命感和责任心,出色地完成了各项任务,经受住了考验,既为当地群众解除了伤痛,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医务工作者的良好形象。

    受命:

    24小时内飞赴尼泊尔驰援

    4月25日,一个原本平常的周末,被数千公里外的尼泊尔强烈地震打破。省卫生计生委立即主动向国家请缨,要求驰援灾区。26日上午11时,国家卫生计生委通知,按照国务院的要求,迅速组建我国首支政府医疗队。
    此刻,时间就意味着生命。以建立在省人民医院的四川国家应急医疗救援队为主的60人医疗队迅速建立,在这支由多个部门、单位组建的医疗队里,就有35人来自省人民医院。尽管是星期天,接到通知的队员们没有丝毫犹豫地迅速赶到集结地。他们中有的爱人刚刚分娩,有的父亲还在住院,有的爱人出差在外孩子没人管,但所有的人都没有退后半步。邓绍平说,我们的队员们几乎都是参加过数十次的卫生应急救援,他们心里十分清楚,自己肩上的责任有多重。

    这不是一次普通的救援行动,除了人员调配集结外,各种医疗和生活物资的保障也决定着救援行动的成败。

    省医院后勤部门接到通知后,相关人员立即返回岗位,着手物资的准备。为争取最快时间,他们结合以往的抗震救灾经验,围绕医疗队远程救灾所需,在未拿到医疗队所需物资清单的情况下,立即着手清理已有的应急医疗队常备物资,并通知医院的应急物资供货商紧急准备食品、行军床、帐篷、一次性手术衣等物品,展开了医疗队的物资准备工作。与此同时,医院医学装备部、药学部也于紧急筹备会议后准备了包含DR、麻醉机等医疗设备、器械、耗材和药品等物资,在短短8个小时里,省医院就紧急完成了100余种药品、32台设备、81类耗材,价值480余万元的12.3吨物资准备。

    26日深夜11点半,队伍集结完毕赶赴机场待命。27日5时40分,搭乘医疗队和应急物资装备的专机从双流国际机场起飞,飞越珠穆朗玛峰,于尼泊尔当地时间早上6时许,抵达尼泊尔加德满都国际机场。不到24小时,医疗队便从积极准备到抵达尼泊尔开展医疗救援,医疗队展现出了让人们惊讶的中国速度和中国精神。
    奋战:

    山坡上建起三层帐篷医院

    到达尼泊尔后,队员们换乘大卡车、在经受地震损害的公路上颠簸辗转,于17时医疗队抵达了救援目的地和伤员集中救治地——杜力克。“由于灾难来得突然,加上当地的医疗条件有限,我们到达杜力克时,看到还有很多的伤员在等待着治疗,心里真着急。”医疗队队员、省医院急救中心护士长曹霞说。医疗队抵达的时间,正是救援黄金时间,医疗队当即决定边搭建帐篷医院边救治伤员。派出队员到附近当地医疗点协助救治伤员,部分队员在驻地开设临时医疗点救治伤员,在短短几个小时,就救治伤员83人。

    杜力克地区是山地,没有很开阔的地方,要搭建起帐篷医院,困难很大。自从2010年四川国家应急医疗救援队在省医院建立后,每年两次以上的高原、山地野战训练是必修课,丰富的经验和创新此时起到了作用。在认真观察地形和分析医疗条件后,决定将帐篷医院依坡建起三个平台,第一级为门诊区,第二级是治疗区,最后一级的是住院和保障区。后来,队员们都戏称为一楼、二楼、三楼。临近天黑,先期完成的7顶帐篷在营地矗立起来,优先用作门诊室、手术室、检查室、药房等。队员们将最好的帐篷提供给地震伤员,自己则住在小小的单人帐篷内。

    4月29日10时12分,在搭建好的帐篷手术室里,省医院胸科专家王雪海主刀成功完成了医疗队在灾区的首例手术——超声引导下胸腔闭式引流术。受伤的是61岁的尼泊尔老人尼斯洛,地震时他被砸受伤,肋骨断裂刺穿了肺部,形成血气胸。被送到驻地时,老人感觉胸痛、气紧,不能平卧。医疗队医生立即对其进行X光检查后发现胸腔有大量液体,如不立即手术将会有生命危险。队员们立即在面积为12平方米的帐篷手术室里,紧急准备手术器材,10时30分左右,手术在超声引导下顺利实施,引流出受伤老人胸腔内的积血积液,在中国医生的帮助下,老人重获新生。

    尼泊尔地震灾区的条件比较艰苦,睡在帐篷里,被子常常被大雨打湿,由于工作量大,一般只能睡上5个小时,为了给手机充电,大家需要排长队,有些队员还感染了湿疹,睡到半夜被痒醒的事也时常发生。不过,这些困难对大家来说,都没有什么,医疗队员、省医院药剂科的熊军这样说道。

    奉献:

    “三朵金花”与“三剑客”

    在尼泊尔的医疗救援期间,每一位队员背后都有难忘的经历,“三朵金花”与“三剑客”的故事更让人难忘。
    为了便于联系,医疗队的每名队员都配备了对讲机。要说对讲机里被呼叫次数最多的,非省人民医院急诊ICU护士长曾霞莫属,她是医疗队中唯一参加过汶川、玉树、芦山和尼泊尔4次大地震救援的队员。在医疗队里,她不仅仅是一名护士,还是队里的“管家婆”,从医疗物资到生活用品,事无巨细她都知道得一清二楚。刚到杜力克,由于搬运重物,她的腰部受伤,但她没有吭声,悄悄让骨科医生给她绑了一条腰带又继续投入战斗。朱小凤,医疗队里唯一的妇产科医生,第一次随队出征的她总是挂着甜甜的笑,感染着身体和心灵均遭受创伤的尼泊尔地震伤员,被他们称为“阳光天使”。18岁的尼泊尔准妈妈珊莉刚到帐篷医院时,由于担心肚子里的宝宝出事,总是愁眉紧锁。在志愿者翻译的帮助下,朱小凤常常去安慰她,鼓励她,告诉她宝宝很安全,并为她讲解孕期知识。在她的关爱下,珊莉的情绪渐渐稳定,看见中国医生就会露出灿烂的笑。

    由于肤色关系,尼泊尔地震伤员的血管很不好找。但就是再难穿刺的血管,都难不住省人民医院急诊护士马黎,她次次都是“一针见血”。尼泊尔的医疗同行对她都竖起大拇指,还给她取了个尼泊尔名字叫Gita,意思是勇敢,马黎对自己的尼泊尔名字很满意。

    省医院急救中心的陈锋、陈锦锋和曾杰被队员们戏称为“三剑客”。

    在医疗队驻扎尼泊尔杜力克营地的第4天,医疗组迎来在尼泊尔接诊伤员中最大的一例清创手术。伤员是一名60多岁的老人,地震中垮塌的房屋砸伤了他的右腿,由于当地医疗条件有限,便请求转往医疗队收治,而接诊的就是一直忙碌在帐篷医院手术间的他们3人。

    曾杰介绍,当他们解开包扎在老人整条腿上的纱布时,传出阵阵恶臭,而且膝关节伤口处出现了明显的肿胀。当时,尼泊尔白天的气温都在30℃以上,病人的伤口已经出现感染,流出大量的液体,如果不及时进行清创,感染部分将进一步蔓延,很可能面临截肢的风险。为了避免对病人身体造成进一步伤害,他们建议立即进行手术,由于伤口深度尚无法确定,手术面临着极大的风险和考验。在先后对老人的右腿进行了消毒处理,对膝关节进行了局部麻醉后,主刀医师陈锋用他手中锋利的柳叶刀切开了伤口,随即陈锦锋用手指试探了伤口的深度,并告诉曾杰,“伤口已经深至骨头”,且有大量脓液,建议用空针吸出,交与检验室进行微生物检测。此刻,手术并没有结束,3名医师还在焦急等待检验结果。化验的目的是检测伤口分泌物当中是否有破伤风杆菌和产气荚膜梭菌所引起的坏疽,因为这两种细菌在伤口缝合的厌氧条件下会对肢体造成毁灭性伤害。半个小时候后,得知检验结果,可以排除感染两种细菌的可能。3名医疗队员立即将伤口缝合。伤员保全了肢体,而“三剑客”的汗水已打湿了全身。

    关怀:

    让医疗队员安心工作

    “为让医疗队队员们在尼泊尔灾区安心进行救援工作,在后方的医院以最大努力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省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吴琦说。

    就在队员集结赶赴尼泊尔灾区时,省医院便要求凡有队员参加救援行动的科室党总支,要详尽地掌握队员家里的联系方式,并把队员家里的情况和困难了解得清清楚楚。为让家属们及时了解前方的情况,医院还专门为家属们建立起了一个微信群。在这个群里,医院及时通报尼前方队员们的各种信息,家属们有什么要求都可以通过这个群来反映,医院立即解决。“五一”节,队员们仍然坚守在尼泊尔灾区,医院便组织人员逐一到医疗队队员家里走访,为队员的家人送去关爱,让远在尼泊尔的队员倍感亲切和温暖。在尼泊尔期间,队员陈康的父亲因病住院,需要手术。医院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通知相关科室,周密地安排好了他父亲的手术和护理,还派出专人陪伴,让老人感到如同儿子在身边一样。“医院今天又慰问了队员们的家属,还准备运送一批食品过来,这让大家充分感受到了医院的关心,也让队员能在尼泊尔更加安心的工作了。”医疗队队员、省医院药剂科的熊军在自己的救援日记中这样写道。